宣城市宣州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9-14 11:37:03

宣城市宣州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摘要 阐述了宣城市宣州区土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剖析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就农村土地流转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环境;影响;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43-03

The Influence of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of

Xuanzhou District in Xuancheng City

YANG Dao-jun

(Xuanzhou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ique Spreading Centers of Xuancheng City in Anhui Province,Xuancheng Anhui 242000)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state of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was expounded,the influence of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was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land;scale operation;agricultural environment;influence;Xuancheng Anhui;Xuanzhou District

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农业生物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近年来,由于城乡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牧业、水产业忽视环境的发展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宣城市宣州区为例,探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1 宣州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1.1 基本情况

宣城市宣州区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沪,是长三角经济区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渡带。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67个村,52个社区,总面积2 533 km2,总人口85.1万人,农业人口68.9万人,乡村户数21万户。耕地57 600 hm2,林地91 333 hm2,水面36 000 hm2,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目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1]。

1.2 土地流转形式与规模

宣州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19 533 hm2,占耕地面积的34%(其中:转包6 147 hm2,占31.5%;出租12 220 hm2,占62.6%;转让533 hm2,占2.7%;互换、入股及其他形式共633 hm2,占3.2%)。全区出让涉及总户数6.9万户,受让户数2.3万户。2013年度新增签订3年以上合同且流转3.33 hm2以上的面积为2 933 hm2(含种植烟草),受让主体288户。

1.3 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宣州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呈现以下5种。

1.3.1 种粮大户带动型。一些熟悉农业种植技术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大户,通过转包或租赁土地的流转方式获得该土地的经营权,以实现规模经营。例如,狸桥镇昝村一村民以每年6 300元/hm2的价格承包了姜家圩90.67 hm2的耕地,用于培育农作物良种。

1.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为主导,集体统一组织部分生产经营环节,发挥集体优势,形成规模经营。例如,向阳镇成立了宣板西瓜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规模流转土地67.73 hm2。

1.3.3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直接租赁土地,雇请农民工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规模效益。

1.3.4 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型。由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协调,采取股份合作联合社,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推动规模经营。

1.3.5 社会资本带动型。由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通过他们的资本和号召力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创办农业公司,发展现代化农业。

2 土地流转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困境

2.1 农业生产风险大,保险制度不完善

农业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大,是典型的风险行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便会造成规模较大、损失较重的农业减少。流转大户普遍都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参保和理赔方面还不完善。

2.2 规模生产投入多,农村信贷难度大

在规模农业生产时,种植大户(合作组织)不仅需要缴纳数量不少的转包租金,还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需支付雇佣劳力的工资等,规模农业投入资金大,生产者资金常常不足。另外,现在农村信用社信贷手续繁杂、贷款困难,且贷款额度小,难以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2-3]。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养护不配套

由于种植大户大都与农户签订合同,承包的土地也就穿插分散于其他农户的零散承包田中,不便于统一布局和集中管理。还有少部分乡镇的农田基础设施还存在沟渠不畅、机耕道不通等现象,影响大户的正常生产作业[4]。

2.4 政策扶持亟需加强,技术服务有待跟进

近年来,宣州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种植大户对政策扶助和农业科技服务的要求。

3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3.1 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影响

3.1.1 农药的使用方面。实行土地流转,土地相对集中,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土地种植大户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更多的是考虑长远利益。种植大户选择优良品种,统一水肥管理,实施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生态防治。喷洒农药机械化,先进的病虫草害防控器械,杜绝了使用农药时滴、漏、跑、冒的现象,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防治效果。土地适度规模种植显著减少了种植户的农业投入品使用量(表1)。

3.1.2 化肥的使用方面。

3.2 对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影响

3.2.1 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促进秸秆还田。由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土地连片,使农机广泛使用成为可能,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4万kW,比2012年增加1.7万kW,增长2.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机化作业效益持续提升,全区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4.94亿元,比2012年增加0.24亿元,增长5.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使秸秆还田成为可能,通过机械化耕作进行秸杆粉碎还田,留高桩还田,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同时,农业机械发展为秸杆的回收利用与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保证了低成本、高效率。

3.2.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宣州区部分养殖企业清粪方式及污水处理情况见表3。宣州区农业环保站2014年4月在全区范围对2013年宣州区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清粪方式进行调查(表4),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受场地和技术条件的限制,1 000头以下的小型养殖企业对粪便污水仍不能作无害化处理排放,畜禽粪便清出室外露天堆放。有机肥的使用受农作物生长季节限制,在有机肥使用淡季时,畜禽粪便随雨水冲洗进入河沟,污染了农村环境 。规模化养殖场能够科学研究畜禽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不断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的排放量,大力开发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建防渗堆粪场、化粪池、沼气池。畜禽粪便作为沼气原料,沼渣是经果林优质有机肥,形成“畜禽―沼气―经果林”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畜禽粪便在宣州区规模养殖场基本上做到了多元化处理利用,实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2]。

3.3 对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粪便、生活污水、厨余垃圾。虽然目前土地流转还不能改变农村的居住方式,农户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建镇,只有少数农村集中整治项目区,通过改变分散居住,进行相对有规划的集中,但土地流转集中到大户手中,因农机行走需要农村道路得以改善,沟渠淤泥杂草得到清理。因此,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间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5-8]。

3.4 对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的影响

现在农村青年大多进城进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农业新技术相对滞后,农业生产靠经验,无生产操作标准,使用农药、化肥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土地规模经营户作为农业生产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技术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近年来,宣州区各有关部门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农业技能培训以及植保、土肥、养殖等方面的系统的技术培训,种植大户均作为培训重点,每年接受的系统培训在5次以上,使种植户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4 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村土地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农民社会保障。一是农业规模生产时要规范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有效控制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使用环保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自身带来的污染[9-11]。二是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区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反哺“三农”力度,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加快土地流转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时,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5 结语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村土地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基础设施改善,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和从业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环境改善。土地规模经营进行土地流转时应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确保规模适度。

6 参考文献

[1] 杨道军.宣城市宣州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933-5934,5965.

[2] 许月明.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9):15-19.

[3] 刘凤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以东北农村为例[J].管理世界,2006(9):76-84,176-177.

[4] 张忠明,钱文荣.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3):42,63-69.

[5] 潘义勇.发展股份农场 探索新型规模农业的新路子[J].桂海论丛,2008(1):55-57.

[6] 彭海英,史正涛,刘新有,等.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农民收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2):44-48.

[7] 何二国,刘增良,秦军花.加强奶牛养殖业环境保护确保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3):8-9.

[8] 王平,王宗辉.WTO环境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理论界,2008(6):64-65.

[9] 章建华,严桂尧,成庆炎.早稻产购的新趋势值得关注--兼析粮田规模经营发展的环境与动力[J].中国粮食经济,2007(12):46-47.

[10] 刘晨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11] 王铁,寇垠.农业经营组织变迁与要素供给条件优化--对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3(8):14-21.

上一篇:尿毒症女孩用漫画记录生命 下一篇:我不想只做你的“假日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