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

时间:2022-09-14 11:18:38

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

摘要:现代化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精神、增长创新才能、训练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创新实验的设计教育,同时也是我国在新世纪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探讨了化学实验教育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通过展示、开发一系列颇有新意的大学化学实验设计从而确定实验教学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力求初步构建大学化学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大学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设计能力;化学;实验教学

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知识化、高度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科技时代,以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始转移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增长创新才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及训练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1]。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尤其是大学化学其实验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大学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培养现代大学生用于提高其大学化学学科素养以及培养现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其实验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代大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现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如何改变这种困境,怎样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从学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角度出发,我们在把握无机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涵义及创新意义上,从而提出一条具有创新性的策略以供其参考。

1在课堂上要开展大学生的化学实验的设计创新能力

1.1教学策略

首先,要完成现代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从而解决在此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被看成是现代大学化学实验教育的创新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化学实验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过程中所实施的系列化与创新性学习的过程,此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现代大学生通过创新性实践活动、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让现代大学生从创新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经验的培养走向创新的人生过程。在创新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创造性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特别才能的创造性”,如艺术家、书法家、科学家等天才人物的创造性;第二种是“有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如培养大学生在化学理论和实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与经验。在现代大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凡是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能够独立地“发现”或发明未曾学过或接触过的知识,对在大学化学实验过程中提出新颖的设想、能够独立的设计、完成大学化学实验,从而解决新问题、完善新技术、提出新方法等。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一般是以大学化学实验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实验课堂上实施的化学实验创新学习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创新性的大学化学实验活动、创新性的思维和创新性的素养,让现代大学生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走向创新的人生[3]。

1.2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在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学生一般从文献处理、搜集资料、进行试验设计、进行试验、整理数据一直到得出结论,这些工程都是大学生在进行着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的探索的创新活动,而且在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采用4~7人为一个教学小组的合作形式。因此,我们在开展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时,一般都采取以4~7人为一个小组的合作与竞争性学习、研究为主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时兼做到个体研究、小组探讨到班级集体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系统有机的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探索与合作竞争学习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情境设置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要素。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内容和表述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技术性以及可探究性,化学教师要在研究并熟悉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学情分析,合理的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分析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要求,尤其是多关注一些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情境下激发起学生探究的需求,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把问题的疑点层层分解,并逐一解决。因而实验问题的创设既要兼顾已有知识,同时又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得以解决。通过上述一组情境,让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探究问题产生思考、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动手做实验,真正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历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攫取新知识的能力[4]。

2培养化学设计实验的方法

2.1规范实验操作

给学生树立一个意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学习习惯。优秀习惯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具体到化学实验操作而言,只有树立正规、按步骤的操作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从而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在做大学化学实验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地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从而在实验教学、实验探讨过程中做到做到安全实验。

2.2课外活动

设置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现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扩大其视野、培养修养、陶冶情操以及激励创新设计的有效阵地,因此是现代大学生实施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阵地。现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家庭性的小实验、通过户外实习以及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一般能有效地培养、开发现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以及创新设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高现代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现代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重在培养大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重在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够独立的对一些问题提出新的观点、看法,提出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及采取的措施等,要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家庭实验、户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来开发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才能和创新设计意识,为将来的发明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3社会实践

社会是现代大学生实施创新实验设计教育的宏观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我们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下网络,广泛地接触社会,这样更有利于创新性方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各种的社会调查活动,书写调查报告,及时的了解掌握国内外关于先进的科技发明及技术创造的过程,使大学生广泛的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并结合具体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广泛的到工厂、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从而了解到大学化学知识在现在社会上的具体应用;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报告活动,在现场介绍其发明设计和创新思维过程等。通过上述这些活动都能促进现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开发,从而激发大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长大学生的创新技能。

3结论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我国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设置富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热点、焦点问题引入实验教学;对于生活常识的研究;可以设置探索性、问答式问题等方法,从而引发大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探究的强烈兴趣,点燃大学生的创新的情趣,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帮助大学生打开创新的大门;其次,在教学的实施阶段,一般首先进行创新意识的训练,然后帮助进行大学化学实验的创新实验设计,作为教学的主策略和重点。当然除了以课堂教学之外,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慕课与翻转课堂、微课等多样的形式,进行创新性设计活动,让大学生在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脑、动手进行研究,最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教育教学究,1999(7):5-8.

[2]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3):14-18.

[4]许玉.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8):238-241.

[5]许玉.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6]郑红鹰.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09.

作者:薛守庆 马心英 马远忠 郭明晰 吴义芳 徐美玲 殷保华 单位:菏泽学院 化学化工系精细化学品研究所 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

上一篇: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