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挂科,却成了读研的专业

时间:2022-09-14 10:51:15

唯一的挂科,却成了读研的专业

山重水复的境地会使人迷茫,正如即将上大四的我,在工作和考研之间琢磨不定时,不曾料到居然会挂科,更戏剧性的是,这门唯一的挂科科目,竟成了我读研的专业。原来当你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时,唯一要做的就是走好当下的每一步,直到柳暗花明。

2009年8月的北京显得比以往更加炎热,我在家短暂停留后早早地回到学校,准备考研的复习。那一年,我即将大四。

在此之前,我曾同室友为修改简历而通宵达旦,也曾在北京各大招聘会之间来回奔波,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份份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时才体会到找一份理想工作的艰难,但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无论工作、考研或出国,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生于农村的我,家境一般,出国是遥不可及梦想,于是我选择了考研。

我的本科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在报考研究生时可以报考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微电子和光电测量等。由于大学三年成绩平平,对于具体报考哪个专业,自己也不清楚。最初的想法是报考控制相关的专业,因为这个学科与本科专业最接近,于是先复习英语和政治的书籍,同时看一些控制专业方面的书籍。

原本可以按照这个计划走下去,但是世事难料――工程光学挂科了。我所就读的专业侧重弱电检测和控制,“工程光学”本不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的课程,只是要求“了解”即可。偏偏我一心忙于复习考研,对它压根不重视,才导致了挂科的悲剧。重修本来也没什么,可是我正奔大四而去,还要为考研复习,挂科、重修不仅会增加时间成本,而且这一不良记录恐怕在研究生复试时成为一大劣势。这门课,挂得可真不是时候!

选择挂科专业考研

我一边抓紧时间复习考研的课程,一边重修“工程光学”这门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说,重修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我能否毕业。

考过研的都知道,能有一个固定的座位是最大的幸福。教室经常要上课,所以大多数人会很早去图书占座,一占就是一天。为此,我也早上6点钟起床,到图书馆排队等着开门。一开门,我就冲到前面,把《自动控制原理》以及相关的习题答案等摆满了整个桌位。研究控制系统,必须建立动态系统的模型,并且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然后采用适合的控制方法,得出一套合理的控制方案。动态系统模型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后面工作的进行,而这需要对机械、物理、数学等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有一次,在建立一个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时,我从早上到晚上都没有弄明白卫星究竟是怎么运动的。在图书馆复习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什么进步,同时我还要按时去重修工程光学的课程。

说来也巧,在重修“工程光学”时,我逐渐发现光电技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在复习“现代光学系统”那一章时,书中介绍了在卫星摄影、军事目标跟踪和夜视观察等方面广泛应用的红外光探测系统,它把人肉眼不可能直接接收的红外光图像转变为人眼可视的图像。我素来对军事比较感兴趣,如果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要比仪表控制有意思。而激光引发核聚变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新能源,光子计算机业将是计算机未来发展和变革的必然方向。可以说,在光电领域,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无论对国防科技或日常生活都产生深刻影响。反观我现在的专业,即使在控制专业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年,也是重复着别人的老路做着已经程序化的工作,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且通过重修,我发现对光学工程领域的了解要比自动控制方面更深。

当时已经是10月,离研究生报名截止还有一周左右。我了解到,当年我们专业一共招收12名研究生,全国报名人数有70多个,光我们班报名的就有20多个,且他们平时学习成绩都不错。而我在三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没有参加过社团,没有得过奖学金,没有特殊才能,加权平均分在专业60人中排名47,专业课更只有六七十分的,再加上“挂科”的不良记录,我拿什么和他们竞争呢?

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复习得颇有心得的“光学工程”。跨考光学工程专业?没准有戏!

不可完成的任务?

听说对于跨考的考生,老师不会太在意本科成绩,这对我是一大“福音”。由于本校没有光学工程专业,于是我想到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我心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学术殿堂一般的存在,如果能考上,我的未来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从国科大专业课的大纲来看,考试课程比我们学习的课程要难许多,而且还另加了一些物理光学等其他光学书籍的知识,冗长的公式,繁琐的计算,还有眼花缭乱折射、反射图像令仅有大学物理基础的我感到无从下手。再说,国科大的竞争向来激烈,从录取数据来看,去年这个专业只录取了4个人,今年的计划也是4个人,我必须在报考的众多考生中至少进入前5名才有希望(按照1∶1.2复试)。此时的我,心里也没底。但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更不能退缩,没有哪一道彩虹不经历风雨,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要紧的是做好初试的复习。

因为我准备的比较晚,距离考试只有3个月的时间,于是我的复习计划不能像多数人一样,应该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方法。

12月的一天,北京正下着一场大雪,天空飘舞着美丽的雪花,我正赶往我报考的研究所见一位未曾谋面的师姐。她读研一,是我通过往年的录取名单联系到的。师姐很耐心地给我讲了她初试时的情形,并回忆了初试时考试的内容。由于国科大不提供最近3年的试题,因此这次看似简单的交谈,实则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仿佛在一片茫茫大海之中,突然发现了一座指路的灯塔。得到师姐的帮助,我不知对其他考生来说公不公平,我认为,能想到去找并最终找到考研前辈,也是我努力的表现。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两方面双管齐下,在初试中,专业课还出现了一道往年的原题。最后我的总成绩比国家线高出50多分,各科都过线,顺利进入复试。

接到复试通知时,离复试只有一周的时间。复试没有笔试只有面试,这使我有点担心。因为我对“光学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多,仅限于一两本书的书面知识,没有接触过有关光学方面的软件、硬件,没有做过任何的光学有关的实验。无奈之下,我再次询问了师姐有关复试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师姐详细的回答。师姐告诉我,老师一定会问有关光学实验的问题,我必须对此做针对性的复习。于是,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我都将光学书籍中有关实验的部分流程记了个遍,具体涉及的实验,我甚至都知道在哪本书哪一页。

专业复试那天,整个会议室里都坐满了人,从没有见过这么大阵势的我很紧张,甚至面试老师说了两遍“坐下”我才听清。在简单自我介绍之后,老师问我:“你是学测控的,为什么报考光学工程专业?”这几乎是每一个跨考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我的工程光学挂科了,是我大学期间唯一的挂科。”此时,安静的会议室开始小声地议论开来,我看出了他们的疑惑。我接着说:“唯一的挂科,没有使我感到沮丧,反倒令我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重修,我这门课考了90多分。这说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感兴趣,而且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是最薄弱的方面,也可以做出一些特殊的成绩。”说罢,老师们笑着点点头。之后,又问了一些光学基础知识和光学实验的问题。虽然不知道我回答挂科那个问题是否得体,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被录取了。

现在,我在研究所做着光学工程的研究工作,接触到了一些关系国家安全的大型科研项目,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当初,不知道考研还是工作时,不知道报考哪个专业时,不知道怎么准备初试、复试时,就好像迷茫地站在岔路口,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即使选择挂科科目为考研目标专业也被身边的人视为“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我的经历再次证明,只要认认真真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你就会发现:“Nothing is impossible”!

上一篇:浅谈中职技校旅游服务专业礼仪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三战考研,沉淀命运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