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旧城区历史建筑保护探析

时间:2022-09-14 08:16:35

城市旧城区历史建筑保护探析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建筑的曾经辉煌,又分析了历史建筑的现状,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历史建筑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城市;历史建筑;保护;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城市化建设浪潮的涌动,我国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用地面积的大幅增长的状况下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大小城市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和经济重心,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城市现代化规划和建设。但很多地区并没有重视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性建筑保护,虽然近年来逐渐注重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文明的树立,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本身文化及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也显得不尽和谐。其实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正式城市多年发展中的文明精华和脉络所在,在多年的文化积淀和经济发展中,全国各地的城市,尤其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繁荣的城市,基本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建筑体系,这与城市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建筑就是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文化和其所处环境的高度融合。而很多城市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只注意到了历史建筑使用价值的消褪,及对城市化建设的阻碍,不注重对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当前很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的根源所在。可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建筑的重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层面,而深深关系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文明建设问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性问题。

1 中国历史建筑的曾经辉煌

中国建筑,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世界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万里长城和北京紫禁城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每个有历史的城市都或多或少保留着一些历史建筑。宏观的说,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独特风格建筑艺术之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性的结合;其二,具有个性鲜明的人文主义风格;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强调建筑整体的和谐性。

如果把城市说成一首乐章,一座座建筑就像是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一个个的音符经过巧妙的组合汇成华美的乐章。城市文脉的传承,城市的色彩,城市的内涵都在延伸。

2 历史建筑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西方文明强烈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趋同,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变得平淡无奇,毫无个性。传统文化在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陌生。究其根源,则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遗失和破坏,我们的传统文化亟待保护。

历史建筑作为“精神生态系统”中的非活性的文化遗产,在城市改造、扩张的吞噬下,也逐渐丧失了自己领地。我们痛心地看到,越来越多老民居、老街、城市内河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广场、商场、住宅小区、宽广的街道等等。除了名字上的区别,大多数城市的市容都高度雷同。比如说北京,如今只留着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孤零零地处在现代化楼群的包围中,北京照样三环、四环、五环地扩展开去,老城却没有了。文博大家朱家缙先生临终时所说的话:不要再拆了。按朱老的观点,如果当年不拆北京的城墙,在三环以外发展新城,北京一定比巴黎还要漂亮。就象北京一样,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拆毁了自己曾经的家园,抹去了城市的历史。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几乎毁之贻尽。

但是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千年古城苏州,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有着浓郁江南特色的小桥流水渐渐消失,昔日的历史建筑越拆越少,痛定思痛,在历史建筑最集中的平江老城区保护下来了面积约116.5公顷平江历史街区,此举使苏州获得了2005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虽然苏州也曾因修干将路拆了一些老房子,也曾把观前街打扮得焕然一新,但总的来说,我们还认得那个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姑苏城,还认得那些大大小小精致绝伦的苏州园林。刚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经历数个世纪的变迁也依然保持着历史原貌。山西的平遥、云南的丽江、湖南的凤凰、厦门鼓浪屿等都还依然保持着一些历史文化气息。

3 保护历史建筑的一些观点

当城市的每一次建设都推倒大量的历史建筑,当城市中的人们无处寻找这个城市发展轨迹的时候,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回忆。城市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历史建筑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使这个城市不至于显得苍白和浅薄,城市的色彩需要文化的积淀。虽然,城市的现代化是无可避免的,但历史建筑不应该成为现代化的牺牲品,相反,我们需要它们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理念、结构、形式都在发展,自然地也使历史建筑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历史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建筑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我们优秀的历史建筑,如何使我们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3.1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性,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城市的历史遗存很好的体现这个城市的特性,无论是从建筑文化、艺术文化角度,还是城市精神、历史信仰的角度,都要重视保护历史建筑。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是新旧建筑体系交替的典型。这些建筑在近代城市的发展中、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见证着城市每个时代的发展。每个城市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城市特点制定合适的保护方式。如云南丽江,在1996年地震重建之时,特地分别重建了老城区和新城区。在保护了老城区的同时,政治、经济中心移向新城区。这样既保护了原来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又推进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3.2 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理性,需要着眼于长远。保护历史建筑是社会进步,民众精神文明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民众认知和政府行政跟进,民众和政府形成保护的共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的认识将更为自然和成熟。

首先,民众对所在城市的历史建筑有了认知,并且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民们会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建言献策。

其次,有效的保护历史遗存也需要讲究方式。历史建筑要长期有效的保护必须要考虑经济利益的问题,并且要处理好历史建筑的再利用问题。既要体现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又要体现经济价值。比如说金华八咏楼旁边的一排古建筑,我们可以很好地把它利用起来,开一些画廊,书苑之类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店面,这样也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

再次,历史建筑保护要上升到立法方面,制定一系列与国家法律相结合的地方性法规,从根本上保护历史建筑。

最后,要科学规范地保护历史建筑。技术是保护历史建筑的生产力,理性的保护要靠技术来维系,需要文史研究专家、建筑师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

3.3 历史建筑保护,应强调建筑文化的精神传递和建筑文物的保护延续。每个城市在探索“保护模式”中应该显现城市的个性和活力。

首先,历史建筑城市文化的符号,对它们的保护最根本是对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的传承。保护历史建筑,是保护一种文化认同。保护的方法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即可以修建毁坏的历史建筑,也可以是在建筑遗址上重新修建扩建。比如杭州的清河坊,大多数在原址上修建的仿古建筑,但是留存了一些老字号和民俗。虽然破坏了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但它留存了部分历史记忆以及恰当地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也可以算是一种理性保护。

其次,每个城市的历史建筑种类很多,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应该灵活。有的历史建筑可以沿承原先的用途,不改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建筑功能进行适当调整,还有一些历史纪念地、革命遗址等可以结合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理性地保护历史建筑,合理地利用历史建筑,慎重规划历史建筑的功能和用途,充分体现它们作为珍贵的文化价值和稀缺经济价值,政府对保护工作的引导、监管责无旁贷。

再次是在保护中要突出重点,对少数保护级别比较高、社会影响比较大、建筑特色比较浓的古建筑、古街区着重保护,展现保护的整体性。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点,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建筑应该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如何在目前历史建筑逐渐消亡的形势下,保护祖先赐予我们的财富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不追求永恒,而追求传承。希望我们的城市在以后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和个性,保持浓郁的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07.

[2] 吴良镛.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J].建筑与文化. 2011,(09).

[3] 雍振华.论当今城市中传统建筑的保护[J].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2010,(03).

[4] 戴念慈.现代化与传统文化[J].建筑学报.2008,(06).

上一篇:关于机械设备安装的分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