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醒的休眠“大师”

时间:2022-09-14 07:26:21

号外,号外!科学家最新发现,在美洲地区,有一种木蛙,能在身体几乎冻结成固体的状态下生存大约4周时间,在这个阶段,它们体内有70%的水分都几乎变成了冰,看上去就像死了一样――好诡异的“特异功能”啊!

“大侠”的上乘武功

江湖上流传着一个传说:有这样一种绝顶武功,可以让人在一时三刻之内气若游丝,体温骤降,与死掉没什么两样。传说中还有一种奇妙的药丸,吃下之后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传说在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经常出现。相信我,作家和编剧一定都是自然科学爱好者,因为无论如何,人类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夫的,但在动物界,这门功夫却被很多“大侠”修炼得出神入化。

这门功夫的真正名字,叫做“休眠”。动物在不利于自身生存的环境中,自动触发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止的现象,就叫休眠。说起来有点拗口,咱们来看点“武学大表演”吧!

冬眠的高手

冬眠是最常见的一种动物休眠现象。不过,我们天天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的单调线条上,很难见到那些冬眠的动物。所以,接下来登场的“冬眠大师”,请大家一定要看仔细呦!

鲫鱼和鲇鱼都要冬眠。冬天来临后,一旦水温降到5℃以下,它们就会潜伏在河底的淤泥中不吃不喝,一动不动。鲤鱼的冬眠阵势更大,它们常常几十条甚至上百条集中在水底,围成一圈,头抵头地紧紧挤在一块儿,体温下降到1℃。直到春来水暖,它们才恢复正常。

蝙蝠也要冬眠。冬天一到,它们就躲进岩洞或树洞,用爪子抓住什么东西,翅膀裹住身体,就那么倒挂着,像风干了的“悬尸”一样静静睡去。这时,它们的心跳从每分钟400多下骤降到每分钟五六下,浑身冰冷,就算你把它在冷水中泡上几天,它都丝毫没有感觉。

昆虫也有很多“冬眠大师”,它们有的吐出丝和粘液,把自己结成硬茧冬眠,有的利用体内囤积的脂肪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还有些昆虫能主动把自己的体液结冻成冰,保护细胞本身免受冻害。练就如此邪门功夫的家伙,还是地球上的动物吗?

鸟类也冬眠

冬眠的动物何其多!大多数的爬行动物和昆虫,以及很多鱼类、蚯蚓,还有松鼠、刺猬、熊等哺乳动物,都会选择以冬眠的方式来“逃避”严冬。以前,科学家认为鸟类是不会冬眠的。可是……

1942年12月,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深山峡谷的峭壁裂缝中,发现了一种小猫头鹰,它蜷缩着身体,像是一只死鸟。可是无意间的眼睛一动,表明它还活着!一连4年,科学家都在观察这只鸟,发现它每年冬天都要冬眠,最长的一年竟然88天不动弹,体温由40℃降到20℃,连心跳都听不到。

此后,科学家逐渐发现,很多鸟类都存在着冬眠现象。一些丧失了迁徙功能的候鸟,都开发出了“休眠模式”,在来不及飞走的情况下,与严寒抗争。

寒号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寒号鸟笨死了,连冬眠都不会,不然哪至于丢了性命还被别的鸟笑话啊!

超级休眠大师

蜗牛堪称超级休眠大师,它们冬天会冬眠,夏天会夏眠,一年之中的休眠期简直和清醒期对半分,而且休眠质量那是相当的高!

1846年,美国一家博物馆的研究员从埃及带回两只蜗牛,把他们放在木板上,在博物馆展览。两只蜗牛缩起身子,不再动弹。4年后,所有人都以为这两只蜗牛已经死掉,变成了标本,但当研究人员把木板取出,发现蜗牛壳的边缘分泌出了新的粘液,放在温水中一浸泡,蜗牛居然成功“复活”。

要知道,这两位已经整整四年不吃不喝不动弹了!

休眠大法不好练

太多的动物都会休眠,可惜,咱们人类却完全不通此道。你想想啊,要是人类也能进入休眠状态,好处该有多少?比如医生做手术,让病人休眠,新陈代谢活动减缓,手术中需求的氧气量和输血量都会减少,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病人不知疼痛,舒舒服服地做完手术,还不会遇到类似麻醉剂副作用之类的问题,这能不吸引人吗?

可是,人类对休眠动物进行了各种实验,目前还没弄清楚休眠的机制。科学家推测,动物的休眠,一方面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来自自己身体内部的某种物质的诱发。一旦有一天,人类向动物学到了这一手绝技,别说生病开刀会易如反掌,就连远距离宇宙航行都如家常便饭――想去火星?睡一觉吧,一觉醒来,2年时间就过去了,活力充沛地准备在火星着陆吧!

上一篇:防弹衣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围剿“灰霾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