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文”或可有限放开

时间:2022-09-14 07:24:06

“十号文”《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出台有效地阻止了国内优秀企业奔赴海外上市的脚步,但是这一铁律也许近期就会出现松动。

这一迹象可以从罗永成脸上难得一见的笑容上得到印证。罗永成是伦敦金融城市长,2008年6月27日下午三点,在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握手告别时,脸上露出了紧张多日之后难得一见的笑容,对于会谈结果,罗永成称那是机密不能讲,但是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罗永成宣布:“可以说的是,这是一次特别成功的访谈。”而此前罗永成就对记者透露,这次会谈的主题就是希望“十号文”都能有所改变。

十条或可松动

“至少我可以说事情又进了一大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人士还声称,副部长易小准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金融市长请他赴伦敦的邀请,其间的融洽气氛可想而知。

而据以往的经验,英国历届金融市长出访中国高层时,都会带着一定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帮助解决金融市的企业在与中国经济往来中遇到的难题和障碍。如2007年,伦敦当时的金融城市长约翰・史达德于2007年10月18日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内容主要涉及将在2008~2010年三年内,加快英国非营利组织进入中国的批准过程,简化基金管理公司进入的手续,此前一直不被允许的外资独资培训机构将获准进入,法律人员、保险、承销、证券、资产管理等机构都能获准进入。史达德当时满意地评价其为:更加“有血有肉”。

今年罗永成肩负了两个使命,国十条的松动即是最主要的一个,另一个是希望中国对国外金融机构如果在贫穷的西部等地开设分行给予一定的宽免等,因为这也是支援中国建设,符合中央精神。与银监会会谈结果罗永成对记者也称不能泄露,要保密,但是说起来底气并不很足。

而对于“十号文”的松动,伦敦方面显然充满信心,这从罗永成的行程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志在必得。比如中国之行中的厦门之行,是看中那里的中小企业的前景,而且7月即将开通的直航班机,会令台湾投资客大批进入,届时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符合上市伦敦的标准。跑去长沙,则是因为那里的重工业矿产公司比较多,有资本在那里投资。其实,每到一地,罗都将向这些潜在的上市公司宣传伦敦交易所。如果“十号文”一直如此严格执行,不能松动的话,那么这些行程将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设在北京和上海的两个伦敦交易所的办事处也在佐证着罗永成的信心。如果中国企业无法通过红筹海外上市,这两个专门为中国企业赴伦敦上市服务的办事处自然就不再有用处,但是显然目前伦敦交易所没有撤消这两个办事处的打算。甚至北京办事处是今年二月才成立的。那时已经是“十号文”颁布的一年半以后了。

而且,伦敦交易所在全球只在四个城市设有办事处,除了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另外两个是孟买和布鲁塞尔,可以从中看出对中国企业的兴趣。

对于这次游说,罗永成表示:“这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我们只是想游说,表达英方的意愿”,罗永成告诉记者:“另外很多英国企业不了解十条的规定,所以这次希望仔细了解一下。当然如果中国也想要企业国际化,北京上海想做世界的金融中心,公司也好市场也罢一定应该是国际化的。”同时,罗指出,不用担心好的企业资源外流,因为好的企业在哪里都可以上市。

洋牛郎难渡国十条的银行

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获批的可能性极少,一些聪明的企业想出了办法,到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一个壳公司,再由这个壳公司收购国内公司,以此实现海外上市。这个办法最初流行于互联网企业间,至今已经有近10年历史。但是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签发的“十号文”的规定彻底赌死了这条路。该规定于2006年9月8日生效。

该规定指出:中国企业特殊目地赴海外上市要经过商务部的批准,而此前,只需要在证监会备案即可。中国企业都读懂了政策的意图,不希望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于是没人敢冒险去申请,以至于在十号文生效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去申请红筹方式远赴海外。虽然偶尔可以见到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但那都是在十号文生效前就在排队的。

“十号文”堵死了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梦,也断了国外交易所的“粮”,中国企业是伦敦等证券交易所越来越重要的企业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优秀的中国企业经常在国外交易所创造股市奇迹,因此近几年,国外交易所争先恐后来中国争取企业到自己的交易所上市,

十号文是一扇在国外交易所面前关紧的窗户,中国企业望洋兴叹,国外交易所可望而不可得。六部委出台十号文的意图,业界有不同的猜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认为,当时的背景是国内的监管机构对中国企业大量红筹赴海外上市表示忧虑,于是游说国务院防止优秀企业流失到海外上市,现在市场好了,更没理由变了,去年A股筹集资金全球第一,境外上市提高知名度的说法在国外也不成立,因为都是机构投资者,买产品和买股票的不是同一拔人马。只要自己把自己搞好了,在哪里上市都一样,这符合国家利益,大量上市企业的税收都留在国内。

而长江商学院周春生教授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十号文是为了防止热钱流入过多,加剧流动性过剩采取的方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足够丰富,因此不希望过多的热钱进来,如果外汇不足,肯定情况就会不同。总之,既然是六部委联合发文这么重视,就说明这是关系到行业垄断,涉外企业在中国并购对行业的影响等等多方面考虑的结果,为了国家经济安全监管是必要的。

但是,伦敦交易所作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一数二之选,受到的影响自然不小。其实不只是伦敦交易所,还有伦敦金融城内相关的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相关领域的企业也都是积极促成罗永成来中国争取的主力。因此,罗永成才不遗余力,他在与副部长对话之后的开心笑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限放开最有可能

“修改一下文件也有可能,不过最有可能的是执行标准的有限放开”,周春生猜测。不过,周春生同时指出,政策的东西最难讲,经常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创业板如是,股指期货亦如是。

但是十号文的有限放开并非原则性的大事,多几家企业去海外上市也不会对中国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因此,金融市长此行很可能得遂所愿。

同时周春生表示,他也不赞成一刀切的监管方式,无论是为了防止热钱的流入,还是防止优质企业资源外流,甚至外资并购涉及到对中国产业的影响,都应该对不同的企业有所区别。

“从严控制不等于一刀切”,周认为,这有些过于绝对,过于极端。新浪搜狐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的红筹海外上市只是一种法律形式,对国家,对消费者并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当时不允许他们上市,也就没有今天的新浪搜狐。

到2006年中国股市红筹上市已经走了漫长的一段路,考虑到募集资金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确实应该有所甄别,哪些企业适合红筹方式,哪些企业不适合。并不是国外交易所上市条件低于国内,而是侧重点不同,国内要求三年的赢利记录,国内则注重对未来的预期。可以对应不同的企业。而且即便是允许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每年的容量也是极其有限的,上市的永远是少数。国内18年来只有1500家上市公司,创业板有每年可容纳300家,而国外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更是有限,能容纳的上市企业凤毛麟角。

当然收紧近两年以后,如果一下子打开闸门也不现实,一定会造成大量企业蜂拥而出的情况,因此,“应该制订上市细则加以控制,规定哪些企业可以红筹,否则又是人为的制造权力腐败,僧多粥少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周春生表示担心,“一定要审慎,还是以少量的试验性的为主较好。也就是有限放开。”

而且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完全放开是早晚的事,但是时间取决于全球的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情况以及国内的因素。

而英国金融市长近年来为什么在与中国的交流中屡屡如愿,周春生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的味口都不大,比如红筹方式的有限放开,或者去年的独资培训班都属于小事,让步也不是重大的原则问题;第二与游说方式有关,英国金融市长有成功的谈判技巧;三是他们提出的问题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没有坏处。

上一篇:越南金融问题的警示 下一篇:ITAT新模式,新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