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 感悟文本

时间:2022-09-14 06:35:44

摘 要:品味语言是理解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和发展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本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词义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方位挖掘言语的多向内涵,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品味语言;依背景;挖词眼;扣句境

语文是唯一一门以言语方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古今文人做文章都是有情而诉,有感而发,怎样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实地与作者对话?那就是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它是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味语言”为核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韵味。

一、依据背景悟文本

一个人的个性是在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来说作者的写作风格主要源于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是作者写作时情感背景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背景。因此,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品味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重要。对写作背景的分绍,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与个性、所处时代,领会文章创写的动机与目的,引领学生与作者心灵碰撞和灵魂融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А⑵舴⒑偷悴Γ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

二、挖准“词眼”悟文本

每篇文章中字里行间总是隐藏着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词眼。“词眼”即“句中眼睛”,它是句子的精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理解含义深刻的“词眼”对于把握句子的含义是关键。“词眼”表现力最强,传情达意最为活跃。在阅读教学中挖准“词眼”,就能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体味到学习语文的意义与乐趣。

如,《草船借箭》中分析人物形象――诸葛亮时,挖准“词眼”“笑”字,引导学生想一想:诸葛亮笑的是谁?为什么?通过讨论分析明白诸葛亮笑的是曹操多疑的性格、鲁肃的老实憨厚、周瑜的自不量力,从而说明诸葛亮对战况的了如指掌。这样不但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分析得入木三分,而且诸葛亮大智大勇、傲视群雄的英雄形象也跃然纸上。

每篇文章的细节描写是靠锤炼“词眼”刻画出鲜活的人物、美妙的场景等画面,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叙述状物、传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品味文本,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浸润学生的心灵,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

三、紧扣“句境”悟文本

文章是一个整体,语言文字内在的意蕴、理趣是隐藏在前后左右相关联的句段语境当中。汉语言语义多变,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味文本,必须紧扣“句境”,呈现画面,将字词放到语境当中思考、品赏,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更强、更美、更有韵味。

如,《穷人》中“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教到此情景时,让学生讨论“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有的学生说“桑娜丈夫回来会谴责她,揍她”,有的学生说“本来困苦的生活,增加两个孩子也就是增加了家庭负担”,有的学生说“以后的吃饭也成了问题,可能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还有的说“桑娜是自责的心理,如果丈夫揍自己一顿,自己心里反而会更好受一些”……学生联系了整个句子的语境感受了桑娜矛盾的心理,同时“忐忑不安”这个词语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针对不同的作家、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品味、揣摩文本语言的精妙,感悟语言的内涵,填补空白的意境,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能力,从中深入体会语言感彩的“弦外之音”,获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形式的多样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语文的言语本体,重视语言品味,回归语文本色。根据不同的文本性质与切实的学龄特点、教学实际,采取适宜的品味方法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真谛,自如徜徉语言意境,享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而达成运用语言能力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魏瑞红.语文教学要改进对写作背景的处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上一篇:我国大气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下一篇:实践教学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