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启程微单和无反相机的视频功能

时间:2022-09-14 03:49:46

再次启程微单和无反相机的视频功能

使用相机摄影机的这几年,我变得越来越纠结。因为对于很多跨界产品,我充满了混淆的辨识感,以及文艺青年般的矫情。

从小我就对一个水果感到迷茫,那就是苹果梨。它到底是苹果还是梨?还记得我对于相机摄影机这类产品的纠结命名吗?对于这个暂时只属于我的设备称谓,我依然能够抱有平衡的心态,是因为很久以前依然有一个不靠谱的人,弄出了一个苹果梨这样的名称。

一想到DSLR设备和DSLM设备,或者其他类型的设备命名时我就头疼。因为可以拍摄高清和4K视频的相机简直太多了,那么就只有弄一个笼统又确切的名称:相机摄影机。

无反相机

DSLR是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数码单镜反光相机。它的意味在于数字方式、单镜头取景和拍摄、拥有反光板设计。而DSLM是Digital Single Lens Mirrorless Camera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数码单镜头无反光镜相机,它的意义在于数字方式、单镜头取景和拍摄,但是没有反光板。我们统称这样的相机为无反相机。其实微单和单电相机都应该归在这类产品之中。

去掉反光板的设计对于相机而言,相当于摄像机使用半导体材质之后去掉了带仓和磁鼓。这都是跨时代的飞跃。越来越厉害的感光元件技术让电子断流快门的技术得到了升级,而且使用的空间越来越大,虽然会出现果冻效应之类的一些弊端,但是能把拍摄设备做得更小,又要提高画质和色彩还原能力,保证使用的操控感,这绝对是一个行业难题。好在近几年每一次器材的,都可以看到各个厂家在向既定目标行进的努力,而逐渐兴起的拍摄风潮也正在证明这一点。

说到无反相机,它应该是相机摄影机发展的正确方向,抛弃35mm感光元件尺寸的欲念,回归S35mm的初心,然后去掉和视频无关的反光板设计,在感光元件上添加足够的对焦像素,在芯片压缩上使用全新的编码方式和曲线方式,然后添加必要的端口,这样就可以满足相机摄影机使用的真正需求了。其实我们要的就是一台佳能70D的CMOS方式,加上松下GH4设计和索尼A7S编码及曲线设置的综合体,虽然这种天下大同的说法是痴人说梦,但是我却幻想得有滋有味,因为未来的相机和摄像机发展并不只是几家公司的活计,很多其他的企业已经加入进来,而且DIY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自己设计整机装配肯定是有可能的,就像攒电脑那样。

值得玩味的无反设计

这种无反设计的相机结构,就是无反相机结构,至于它是使用了4/3的感光元件,还是像索尼那样塞一个35mm感光元件进去,本质区别并不大。所以我不想区分什么是单电?什么是微单?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个在内部结构像极了摄像机或者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相机摄影机。

镜头、感光元件、新品、存储、端口,这一系列的流程就是我们从光路走向电信号,再变为数据流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厂家略显保守,有的厂家更为放纵罢了,我一点也不惊奇,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情。

无反设计已经打破了相机摄影机结构上的禁忌,要知道它去掉的不只是反光板,而是缩短了感光元件和镜头后镜之间的距离,这个粗略形成的法兰距被大大缩短,它不仅让相机更加小巧,而且在成为相机摄影机的时候,更加地适合多角度和狭小空间使用。

另外,这个小尺寸法兰距为镜头的转接提供了前提,在我看来针对无反结构设计的镜头多半都很垃圾,所以你最好在选购这些设备的时候就买一个转接环,或者准备花钱买高价的顶级镜头MFT或E卡口镜头,否则你拿到手里的就是阻尼如同戈壁,或者镜头感觉如同廉价眼镜城出品的光学产品了。所以我对于无反结构的玩味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小清新,一个则是重口味。

小清新最淑女

这个无反的结构估计就是为了让相机变得更小一些弄出来的吧。总之,当我十几年前看到介绍4/3系统的文章时,我坚定地看了一半就放下了,我看不懂也不想明白,因为拍照我就用单反相机或者旁轴相机,摄像我就用摄像机就好了。请原谅一个荷尔蒙旺盛的男生没有时间读理论文章,我们只想如何把妹子拍的更像杂志,或者用这种拍照的方式泡妞。

但是这种小巧的相机结构好像就是给女生设计的,甚至有人说松下GF系列相机的GF是Girl Friend(女朋友)的简写,这些没有大脑的男人,你们为什么要给女朋友送相机呢?她们有了相机,还会要你吗?

所以有段时间到处都是小清新,那种感觉就是女生能拍出来的,或者就是一名淑女。说这种话我不带任何歧视,也没有任何不好意思,因为我就是这种有淑女情结的男人。我现在正摸着手中的松下GH4和索尼A7S不能自拔。

这种拍摄最重要的是减轻了摄像师的负担,一个粗壮的汉子可以在这种设备面前瞬间柔软下来,而且对于拍摄的固定支出也是非常小清新的,在很多无法拍摄的环境下,它都可以隐蔽拍摄。现在各个公共场合对于拍摄的管理都非常严格,而且我们经常会碰到,预算费用很少,要求完全不符合常人思路,而且动不动策划“高大上”的不靠谱甲方,如果硬要你去高端场合来一个说拍就拍的创作,那么小型设备就派上了用场,而且这些设备的宽容度完全满足常规拍摄的需要,这是降低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的好方法。

重口味汉子

在重口味这件事上,现在的无反系统相机已经绝对霸气十足了。比如松下GH4使用4/3系统,但是已经可以完成UHD(3840 标准4K)标准视频的拍摄,从图中可以看出,4/3系统的感光元件尺寸在相机摄影机中并不大,但是对于支撑4K来说并无难度,而且对于视频的拍摄,这台相机摄影机徒有相机之表,其实内心已经是电影摄影机的样貌了。

对于索尼A7S来说,它在无反结构中使用了35mm的135型全画幅尺寸感光元件,对于光电转换的硬件来说,这已经达到了应有的极致,而且可以通过拓展录机来进行4K的录制。即使不使用4K来进行拍摄,XAVC-S的HD视频质量也是让人惊喜不断的。最关键的是它的高感效果和曲线应用方式,据说索尼A7S的S就代表着Sensitive,可见这款设备对于感光度的要求之高,ISO409600绝对不只是一个数字。在曲线应用上,它拥有专业的数字电影机曲线,S-log2配合S-gamut色彩空间,可以为画面提供极大的可调范围。

最近推出的索尼A 5100也具备XAVC-S编码,以及60fps下的HD拍摄模式,虽然使用了APS-C画幅,但是对于喜欢索尼A系列相机的朋友来说,使用它来进行拍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随着微单和单电相机的不断推出,这些机型都汇聚到了相机摄影机旗下,让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

无趣的拍摄工具

关于单反或者无反相机,如果进行视频拍摄的话,对我来说都一样,那就是相机摄影机。其实我们的很多定义都是无趣的,这种感觉就像看到别人的纹身,你的纹身对你意义再大,而对于别人也只是一个图案。图案并不是答案。

我们在追寻相机摄影机的根源发展时,一定要知道它是一个“变态”的产物,因为它不够绝对,也不够单纯。用成功学的态度就是,它不够专注。在欲念的纵容下,人们把兼容性当作了解决方案,但是它的确在这个时代很管用,这让我们在明知道偏失的情况下,走得更远,对于科技产物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发展环节,但是对于视频系统来说,它是无趣的。

这如同酒壮怂人胆,这如同偶尔去赌场尝试21点的平庸白领,一个禁忌在另一个环境下被张扬,在热烈的跳跃和狂躁的心悸之中,我们已经忘记了事物应该有的样子,一个安静的摄像机躺在我的器材箱里,而我手中却握着摄影师的工具进行拍摄。

这也许是一个血色的残阳,也许是一个火红的朝阳,当你再次启程去奔向动态影像的未来,你要知道它的起始点是如此的无趣,就像从来都不应该发生一样,或者发生的还不够。

松下的逆袭

说到松下的相机摄影机总是有一种二次曝光的感觉,对我来说松下的形式感要大过实质,我们接下来应该狠狠讲一下松下GH4,但是为啥上来就讲4,那是因为从1-3,松下压根儿就没有在国内销售。

有一回我碰见一个松下公司的朋友。他说,你为啥老说“无敌兔”?你为啥不说说我们松下的GH系列?他这个问题我其实没法回答,估计说两句就伤和气了。压根没有在大陆销售,写出来这不成水货指南了吗?干嘛让人这么眼馋呢?

几年前单位来了一个实习生,这小伙子悟性高、英语好,我带着他天天瞎混锻炼酒量。有一天在地铁上他问我,松下GH1这个相机怎么样?老实说,我那时候只是听说过这个机器,还真没见过,而且连相关数据都没有整理过。我就拿出老师的派头搪塞了人家几句,估计也弄得这个小哥们儿一头雾水。

后来我回到家仔细查了一下数据,松下GH1可真是一个好机器呀。抛开别的数据不说,当时每个人都为“无敌兔”的录音效果感到头疼,但是从数据上看,松下GH1自身就带着机顶部的立体声麦克风。虽然它是一款4/3系统的相机,但是它使用两种视频压缩方式,AVCHD格式下可以拍摄1080和720,MotionJPEG可以拍摄720P 30帧的视频。当时我还没有用过MotionJPEG这个格式,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了这机器的潜能。但是它不在大陆销售。这给了“无敌兔”一个机会,这就是天时,一个好的产品必定有一个好的命运,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我的实习生小朋友通过淘宝日本代购买来了一台松下GH1。这台机器打破了我最初对于相机摄影机的认知,我想首先应该是单反,然后应该是大块头,但是这两大瓶颈GH1都打破了,然后就是锐度的提升。这是令我非常惊喜的画面感受,“无敌兔”的大画幅产生了优异的高清画面,但是它并不精细,“无敌兔”的色彩偏红黄,尤其是在亮度溢出的阶段,这种颜色可以定义这款机器的色彩方式,总之你只要看的时间长,你是可以一眼就认出这种“无敌兔”感觉的。

但是松下GH1是纯净的白色,色彩趋向更加的真实,这种感受有点像使用JVC摄像机的感受,而非松下摄像机的感受,反正就是锐和逼真。很多人应该不喜欢这样的画质,因为它清晰但是并不讨巧,没有那种讨好眼睛的感觉。但是如果是视频制作者应该对这样的画面情有独钟,它更接近于摄像机的感觉,而且画质比摄像机精细。总之,我被这种感觉给震慑到了。

据我了解,欧美的制作市场中使用松下GH1来进行业务拍摄的人很多,它更加轻便而且有翻转屏,这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关键是这款设备不久就被破解了,新的固件可以大大提升它的画质,其画质可以媲美几万元的专业摄像机,因此这也成为了很多国际友人选择它的理由。不过破解后的1080P 24帧拍摄模式很容易造成运动拖尾现象和果冻效应,而且因为使用SD作为存储,所以数据的存储在当时遇到了瓶颈。甚至拍摄1080画幅的视频在机内是无法回放的,对于画面的回放只能等到导入后期工作站之后才可以。因此很多人都选择使用720P的方式拍摄,不过这也正合国外使用者的心意。

对于它的镜头选择,松下14-140mm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焦速度稳定,可以静音对焦,这些都是优势所在,但是在这个阶段依然无法做到像摄像机那样快,松下的镜头普遍细小,对焦环无阻尼和止点,这对于手动来说手感全无,要用好也绝非易事。

航拍好帮手

接下来的产品依然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反正故事还是要继续下去的。其间的松下GH2也是一款不错的视频设备,它当时已经可以进行1080i 60帧的视频拍摄了,这可以更好地解决运动拍摄的问题。同时它也可以进行机内的升格拍摄,松下GH2的Variable Movie模式,可以通过改变相机拍摄的帧率(80/160/200和300)来录制升格视频影像,从而得到画质水平较高的慢动作画面。

松下GH3的画幅和帧速率可以达到1920×1080(60、50、30、25、24fps),1280×720(60、50、30、25fps),录制质量可以选择不同的画质质量,GH3的最高录制格式可以达到1920×1080,50p(图像感应器输出为50p,50Mbps)。而且松下GH3有多种视频录制格式可以选择AVCHD(最适于HDTV)、MP4(最适于电脑上观看)和MOV(最适于高画质视频制作编辑),这要比以往只能选择单一格式的相机摄影机又先进了一步。

虽然竞争激烈,不过正好此时出现了航拍方式的变革,大疆这样的特殊拍摄品牌逐渐知名起来,航拍逐渐融入了普通工作室的拍摄业务之中,这倒成为了松下GH系列产品的契机。

航拍是一个绝对的技术活儿,在六旋翼或者八旋翼飞机上悬挂拍摄设备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而且为了保证操控和续航能力,拍摄设备必须轻便小巧。所以对于小型机而言,Go Pro这类的穿戴式设备就成了主流,针对中大型设备,能够很好配合云台工作的设备就非松下GH3莫属了。

正是这种既新鲜又有趣的拍摄方式在技术和价格上落入了民间之后,促使了松下GH系列相机摄影机在内地的发展,不过它们的占有量依然很小,以至于到现在,我们谈起它时依然有很多人表示“听说过,没见过”。

镜头限制

坦白说,镜头的问题是松下GH系列的短板之一,这种劣势一直延续到了松下可更换镜头的摄像机上,例如针对松下AF103和AF103A摄像机,就没有一款合适的松下镜头。当然松下肯定不会这么说,他们把这种镜头做成了一个系列,但都不是为视频拍摄而设计的,我也没有看出未来会有什么改变。

松下镜头很细小,从设计的对接上来说,它应该是给松下GF系列相机设计的,这些相机很漂亮,使用4/3系统,轻巧方便,配合小型镜头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把GF系列称为Girl Friend系列,但是要知道视频拍摄需要的不是给女朋友玩的产品,一定要是个能干活的家伙,最起码应该是个女汉子。

如同我之前说的那样,针对GH1时代使用的镜头一直发展到了GH4时代也没有得到什么改进,只有通过转接环来得到第三方镜头的手感来填补这一缺憾。而且这类松下镜头做得太轻太单薄了,我生怕用点力气就把它们弄坏了。我真是打心底里讨厌这种镜头,不想再表达下去了,否则就变成歧视了。

好在有一些副厂镜头可以使用,而且绝对比松下的好很多,我在之后的章节中会介绍这些镜头,蔡司和福伦达都有针对4/3卡口不错的产品,如果感觉太贵的话,转接也是一个好方式,GH系列相机摄影机的法兰距足够的短,它已经用这种方式提供了转接镜头的可能,有了不少提升的空间。这就是明知道自己不行,很识趣地给别人多一点余地,这种态度真是令人敬佩。

二次曝光

松下在内地的相机摄影机使用方式,有点像二次曝光。拍的好是艺术效果,拍不好则是艺术借口。为虚焦、过曝或者欠曝找到无数的理由和借口。这种感受就像失去了初恋情人,然后等人到中年之后又把初恋弄成了自己的外遇。这种狗血剧情发生在我们所处的行业之中就是这种二次曝光之后惨淡一片的底片现场,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那要看天意,但是你有没有诚意可就是自己的问题了。现在的问题是,松下GH4的诚意的确到位了,我们是否有时间来接纳并欢迎松下的回归?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