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综合评价

时间:2022-09-14 02:27:06

基于灰色关联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综合评价

[摘 要]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发展,产品的生产已经突破了企业边界,任何生产制造过程都需要许多企业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因此,提高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内涵与特点入手,探讨了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和详细步骤,并给出了应用案例,以期为提高整体供应链及网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5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020-04

[作者简介] 许合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企业创新管理;(湖北 武汉 430205)

姚 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0)

顾客需求向个性化与及时性方面的转移,将企业竞争的焦点引向了时间要素,企业多变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快速响应市场的压力。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产品生产制造已经跨越了企业边界,任何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都包含着很多企业的共同参与过程。因此,如何提高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就成为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企业必须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与合作伙伴协同运作,共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及网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是指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之上,以更快更好的顾客需求响应为核心理念、以资源整合和协调运作为基础、以时间压缩为主要手段、以供应链综合时间优势的强弱为最终体现的市场竞争能力。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是在多个企业共同协作条件下的综合体现。即对于供应链整体而言的市场响应能力,不是单指某个或者某些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

(2)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不仅是一种运作模式和竞争战略,而且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它必须成为一个由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各位员工所共同认可、接受并执行的理念,使顾客需求从订单形式转化为相应产品或服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优化。

(3)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关键在于对响应时间的管理,也就是时间压缩。时间压缩可以发现运行流程中的瓶颈环节、不增值环节以及不合理环节并给予改进,改进的运行流程能帮助供应链缩短总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

(4)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既要反映供应链满足市场或顾客需求的速度快慢,又要兼顾顾客满意程度的高低,即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以及价格要求等。

二、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遵循关键性、竞争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为评价对象,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从着眼于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个时段对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与“过去、当前、未来”三个时态相互对应的以“结果层、运作层、支持层”为构架的评价体系。其中,结构层由产品创新水平和产品交付水平构成;运作层从物流模块、生产模块、研发模块以及信息模块进行衡量;支持层则主要表现为战略支撑。每一层又由若干具体指标综合度量。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如图1、图2所示:

2.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其指标体系构建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在评价时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粗枝大叶。必须在综合考虑已有的条件和研究基础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设置评价指标。根据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及遵循关键性、竞争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各层指标构成如图3所示。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模型及评价过程

1.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模型的原理

灰色关联是指事物之间的不确定关联,或系统因子之间因子对主行为之间的不确定关联。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几何接近,以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而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对态势发展变化的分析,也就是对系统动态发展过程的量化分析,并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接近的程度。

由于关联分析是按发展趋势作分析,因而对样本量的大小没有太高的要求,分析时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而且,分析的结果一般与定性分析相吻合,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灰色关联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来判断变化趋势的接近,所以,也常常被作为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灰色关联系数的概念,其数学定义如下:

令X为灰色关联因子集:

2.数据初始化处理

在上述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经济意义和表现形式均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绝对数指标,有的是相对数指标,有的是平均数指标;有的属于正指标,有的属于适度指标,还有的属于逆向指标。因而,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我们采用隋明刚等人提出的非线性无量纲处理方法。

(1)正指标类模糊量化模型

(2)负指标类模糊量化模型

(3)适度指标类模糊量化模型

其中:

Rj――第j项评价指标无量纲处理后的评价值;

Xj――第j项平级指标的原始评分值;

Xjmin――对第j项评价指标评价时,采用评分制中的最小值;

Xjmod――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适度值;

Xjmax――对第j项评价指标评价时,采用评分制中的最大值。

按(3)式、 (4)式和(5)式三个公式处理,得出定量指标评价值均在0~1之间,这样加权平均后的总评分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由此各项目指标的权数也在0~1之间,从而最后的评价结果也在0~1之间。

3.灰色关联分析评价过程

灰色关联评价可以分为三步完成:

(1)建立灰色关联因子集

设评价体系共有m项指标,有n个方案,则评价矩阵为A=(aij)m×n(i=1,2,3,…m;j=1,2,3,…,n)(以下不再标注)。其中,aij是第j个方案中关于第i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它是初始数据无量纲处理后得到的指标。评价矩阵的每一列又称为一个比较数据列。

(2)选取参考序列(最优序列U)

所谓最优数列是指由各评价指标在各方案中的最大值组成的数列,可以直接选取各指标在各比较数列中的最大值组成:

U=(ui)1×m=(u1,u2,u3,…,um)T

(3)计算灰色关联度

按照公式(2)计算灰色关联度系数ξuj(i)。

一般而言,两数列的灰色关联度可以用关联系数的算术平均表示。但是,在本文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有不同的权重区分。因而,灰色关联度需要依据指标权重来确定,具体公式为:

rui=r(xu,xj)=∑wkr[xu(i),xj(i)] (6)

其中,wk是指标xij的权重,可用层次分析法或可用三角模糊数法进行确定。

(4)整体灰色关联排序

按照过程关联度大小排序,选取最优解。

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

1.企业背景

我们选取以上海某羽绒服装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进行分析。该服装企业是一个产供销融为一体的集团化运作企业,拥有较健全的生产、销售和设计体系,其主要合作者有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加盟商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商提供布匹以及相关配料,他们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加盟商一般是在二级城市,与公司有比较稳定的业务关系;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产品向区域市场的运送工作,与公司也有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由此形成了以下以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如图4所示:

2.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实证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两类: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以及确定指标权数的专家评判数据。对这两类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如下所述:

(1)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根据不同指标的类型,对指标数据进行分类收集。本文选取2003-2004年2年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按照前文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各指标的取值及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2)专家评判数据的采集

按照层次分析法或三角模糊数确定权重的步骤,进行专家评分,可得各因素相对于目标层(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权数,如表2所示:

3.综合评价过程

在取得各指标的量化数值并进行无量纲处理后,运用前文灰色关联评价中给出的计算步骤进行综合评价。

(1)建立评价矩阵

评价矩阵由2003-2004年指标数值的无量纲处理后的数组构成:

(2)确定参考序列

选取各指标得分的最大值构成参考序列:

U=[0.312 0.948 0.385 0.146 0.870 0.955 0.870 0.059 0.608 0.890 0.773 0.999 0.337 0.261 0.131 0.404 0.688]

(3)计算灰色关联度

根据公式(2)和公式(6)以及表2中给出的指标权重表,计算得到2003-2004年的关联度分别为:0.980、0.593。

五、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评价分析可以看到,以该羽绒服装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在2003-2004年期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这说明公司需要在快速响应能力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阻止下滑趋势。另外,通过分析相关评价指标,我们可以发现,快速响应能力的下降与响应速度下降、交货水平降低、生产能力减弱有很大关系。联系公司实际,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与公司在2003年之后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生产工人和营销人员发生了很大动荡,老员工流失严重,从而带来管理工作脱节、生产熟练程度降低、营销系统敏捷性下降等都有着紧密联系。为此,必须通过增加供应链成员企业直接沟通和信息交流,加强伙伴间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充分满足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来提高供应链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从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激励和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入手,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而协同配合和加快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Freed and Reed. How to evulate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J]. Joural of Busoness Logistics,2000,21(2):127-145.

[2]Lagace,Dahlstorm and Gassnheimer.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Coo[erating performance[J].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7,6(4):10-19.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隋明刚.AHP评价指标体系的非线性无量纲处理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2000,(1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集团企业组织管控模式的演变与启示 下一篇:标杆管理在发电企业节能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