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4 01:23:27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化学课堂上,好的问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了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问答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若能恰当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多样地兼用各种不同的课堂提问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并且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下面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进行了探讨。

一、优化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表述明确

所谓好的问题就是对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有帮助,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为师生精彩的四十五分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教师备课时就要选择好问题。取舍问题时要做到“三问”,即“提什么问题?为什么提这些问题?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大胆舍去一些“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无效且无价值的问题。此外,教师除了在设计问题时要深思熟虑,精心挑选,同时更要注意阐述问题必须使用化学术语,而且要做到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就是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问题的指向;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恰到好处,不要哆哆嗦嗦让学生头脑昏昏抓不住提问的要领。

2.难度适中,兼顾全班学生

首先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兼顾到优良中差,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要避免满堂问。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么样的回答,这些都应该是在课前预习设计好的。譬如,一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面向中等偏上的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如果是一些浅显的,基础性内容的问题,就把机会留给中等偏下的学生,让他们有信心有参与的热情。兼顾全面,才能使课堂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3.因势利导,掌握难易梯度

提问要掌握难易梯度,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学生也不感兴趣;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高不可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的需要巧妙提问。好的问题如同为学生搭置了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既有思维过程的体现,又有获得成果的喜悦。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尽可能抓住关键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为目标。而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也能帮助学生打通他们的学习思路。另外课堂上,面对集体冷场时刻和个别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万事包办,直接奉送答案,要及时把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更不能急躁,索性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抓住这些可贵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4.正确评价,及时给予鼓励

(1)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多参与化学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要关注这类少数群体。即使在提问过程中,他们不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教师也应该反思:学生不能回答的原因很多,是注意力不集中?是没理解问题的涵义?是学生本身胆小怯场不敢讲?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2)鼓励中等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部分学生是班级成员的大多数,他们努力却不大容易被教师看见,他们有个性却不大愿意让老师发现。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极其微小的进步.多鼓励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臂如,当教师评价“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时,更要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思维闪光点,更知道存在的不足,积极完善自己。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生敢于提问意识

初中化学属于起步阶段,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应该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要不懂就问,不耻向学生请教,教师作好表率。才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成为一个爱思考、爱问问题的学生。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2.教授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和重建,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这有助于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提问,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3.鼓励多说多想多做,使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首先,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其次,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课堂实践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最后,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己有的化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刁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或要求教师、同伴一起予以解决。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外,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多种提问方式交替使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可以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师生的多边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柏青.改进提问策略优化课堂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6

[2]陈定军.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08(18)

上一篇:合作学习 25期 下一篇:简述如何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