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三十载 痴心育桃李

时间:2022-09-14 12:38:35

民勤县素有“自然的荒漠,教育的绿洲”之称,在这片注重教育的土地上,涌现出了很多教育名家,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许少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始终站在教书育人这一精神高地上,滋润着“九畹之兰,百亩之蕙”,执著追求,无私奉献,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尽情写真,恣意抒怀,为学生献出了真挚的爱,为教育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天生是当老师的料

1980年,17岁的许少英风华正茂,大专毕业的他拿起教鞭,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

在民勤四中,许少英做了一名语文教师。由于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他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师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朋友般的感情。他的课学生最爱听,学生的喜怒哀乐也愿意与他分享。甚至,到了假期,学生和他竞都有些依依不舍,不愿分离。

由于年龄小,教学热情高,许少英经常会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多少调皮捣蛋的学生到了他的手里都会被“转化”过来,多少厌学的学生到了他的班里都会慢慢转变过来,多少学生慢慢地变成了他的朋友,

看到许少英所带班级一派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同事们无不翘起大拇指说:“许老师,你真是天生当老师的料。”

就在这种师爱生、生敬师的教育氛围中,许少英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探索出“教材深钻细研,做到驾轻就熟、融汇独到;教法反复揣摩,做到灵活自如、新颖高效;作业精批细改,做到训练精当、强化提高;课外强化指导,做到视野拓宽、迁移良好”的独特教学法,在教学岗位上很快走向成熟,成长为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二十岁教坛显声名

歌德说:“无酒而醉是青春。”就在最青春的年华里,许少英投身于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每天与学生相伴,陶醉于教坛,在他,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由于乐在教坛,为确保自己有“一桶水”和“长流水”去教学生,许少英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与进步。他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及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并分门别类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形成了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他坚持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克服方言影响,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他勤于写作实践,积累了语文教师的感性和理性经验,教学成绩突出。在民勤四中,20岁时,许少英就从众多的教师中脱颖而出,声名大振,请他去讲课的人络绎不绝。讲课最多时,他的嗓子都沙哑了,为后来患上慢性咽炎埋下了隐患。

他的课让人津津乐道,尤其是“下水”作文课,创新力度之大让同行也赞不绝口。

在让学生写《家乡的沙枣树》一文时,他亲自写了一篇,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评”的老方法,不怕和学生同堂竞技,他的文风、他的构思、他的写作手法迅速俘获了学生的心,“许氏风格”曾一度风靡民勤四中的校园。

在他的引导下,爱好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为鼓励学生学好语文,1986年,许少英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开辟了第二课堂,创建了“沙星”文学社,他辅导的学生在参加全县普通话大赛和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他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第二届全国“华夏青少年写作大赛”中曾获得一、二等奖和集体奖;他辅导的学生在参加全国“未来杯”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997年,他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办的“第四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他本人获作文指导奖。

谈起创办“沙星”文学社的初衷,许少英说:“埋下希望的种子比什么都重要。”的确,从此,一大批爱好文学的孩子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不少学生后来走上了文字工作的道路。

多年奋斗见真功

当年,民勤四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许少英不畏艰难,长期超负荷工作,曾连续8年担任高中年级三个班每周18节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毕业班教学中,他一方面努力按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安排教学,做到规范严整;一方面自己动手为学生编印资料,他曾兼编、刻、印、发、讲、评于一身,常常是深夜伏案,爬梳剔抉,每年为学生刻写的钢板蜡纸达200页以上,为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民勤四中、民勤县教育局、民勤五中、民勤一中多年的工作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许少英不惜花气力、耗血本、做真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总结出了自己的教育“法宝”。他的“以趣激活,以知夯实,以动促悟,以练提高”的课堂设计原则,吸收传统教法之长,又尝试问题讨论式、细节共赏式、语段导悟式、分题试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三主”原则,促进了师生双边的互动和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步提高;他总结出的“新旧相联、面点相宜,知能相长、读写共进”和“板块联营,增知强能”的高考复习指导模式,以及“摄联悟写”作文指导模式,经过反复的实践完善,在县内外交流推广,多次获全县及学校“高考突出贡献奖”。他曾连续11年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多次被学校及县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优秀教师”。

带班管校有一套

在带班上,许少英说:“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体现在他是不是真的从心底里喜欢学生,能不能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享受。”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许少英总能及时伸出援手,解囊相助;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又贪玩的学生,许少英总是“出奇兵制胜”,于润物无痕中纠正学生的偏差;对勤奋好学的学生,他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一个学生回忆说:“在民勤四中上学的时候,我并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学生,逃课睡觉、上课开小差是常有的事。记得高二的一天早上,正在上早自习,当时我大概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靠后门的位置,其他同学照例在读古文、背英语,书声琅琅。坐在我旁边的张三,拿着游戏机玩俄罗斯方块,不亦乐乎。书读得没劲了,我就顺手要过张三的游戏机玩起来。玩了不到一分钟,一只大手伸到了我的课桌上,是许校长从后门进来查自习了。我被带到了教导处。经过一阵盘问,我的姓名之类被一一登记,最终受到了一个看似处分又不是处分的惩罚。许校长说游戏机没收了,等什么时候考到全班前十名就可以要回游戏机。当时我悲哀地想,要拿到全班前十名的成绩跟登天差不多,只好忍痛赔给张三50元游戏机钱,好在不是记大过、开除之类的处分。不想高三我学习成绩有了点进步,在一次诊断中考了全班第九名,当时真想去找许校长,要回游戏机还给张三,拿回我的50块钱。思来想去,还是没敢去,生怕再挨一顿臭骂,说自己太把个第九名当回事了。后来的结果也是这样,我这个第九名,在当年的高考中一无所获。后来,补习,上了西北师大。上大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自己‘昭雪’,于是给许校长写了一封信,想要他撤销处分,还我的游戏机。大一春节回家的时候,我去拜望许校长,谈起了几年前受处分的事,师生相视而笑。许校长说,自己早把这回事忘了,其实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处分,督促学习而已。多年以后,才明白了

许校长的良苦用心!”

对待贪玩的学生,许少英就是这样,总能想出一套办法,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努力。他不仅带班有妙招,在学校管理上也有一套。

民勤五中的团委书记陶军说,许少英校长从走进民勤五中的那天起,就向全校教职工明确表态:用三年的时间让民勤五中焕发新颜。他不是空喊口号的人,果然,他身体力行,开始了“实干创建一流学校”的教育革新,制订目标、强化竞争机制、深化常规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他带领教职员工朝勤暮奋,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团队,有利发挥了校委会、年级组、教研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全校上下建立起全方位的、立体式的科学管理模式。为严肃校风校纪,许少英在全校展开了一场“以德育为前奏,以教育为中心,外造形象,内塑师魂”为目标的管理运动,特别是学生“道德长跑日记”写作的新创模式和“日行一善”新思路的开启,使民勤五中的校规校纪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落实。为打造强硬的师资队伍,许少英精心实施了一系列塑造名师的战略决策,他鼓励、推荐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类课堂教学竞赛,让教师战胜自我,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短短几年时间,有32名教师在省、市、县各类比赛中获奖。出于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考虑,许少英还大胆决定每年从教学一线挑选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民勤五中的名师不断涌现。

“如今,民勤五中在老百姓中口碑甚好。”陶军说,“在教学上,许校长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在治校上,许校长行动起来雷厉风行,貌似铁腕。但,他对待教职工却是‘侠骨柔情’。教师中,不论谁家有事,不论谁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去探望,在生活细节中坚持以情感人,以心换心。教师家中丧事、喜事他总是亲自去操办;逢年过节,他送礼、送温暖到教师家中,拜年拜到教师老父母的炕头。温情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使全校教师的工作劲头更足了,大家都由衷地说:‘许校长是我们的贴心人!’”

教研硕果挂满枝

在教学、管理之余,许少英多年来如一日地积极进行着教学研究活动。他既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带动者,又是民勤县教研工作的带头人和组织者。

2000年以来,他撰写的《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摄联悟写”作文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教学论文先后在《甘肃教育》杂志发表。2001年,他的论文《学法指导过程的系统性设计》获武威市教育局学法指导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1年4月,论文《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艺术》一文在《中小学电教》发表,并获全国中小学电教论文评选二等奖。1995年他任副主编的《新编高中文言文义译注评》(甘教版)一书获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他所写的《自璧何须掩疵瑕》和《大树与小甲虫》等“下水”作文及示范指导文章,先后被西南师大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题作文指导与示范》等书收入,并任编委。2002年10月他所主持的《“双主导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实验获甘肃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9月,他主持编写的校本教材《绿洲飘摇――民勤生态县情教育读本》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许少英还积极参与全县教研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参加全市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曾多次承担全县教师的培训任务,五次承担教学示范课的教学。

2002年民勤县实施新课改后,许少英受县教育局委托主编《新课改新理念》《新课改新感悟》《新课改新课堂》《新课改新足迹》等4本系列培训教材,受到广大实验教师的一致好评;2003年,他再受民勤县教育局的委托,创办《民勤教研》杂志,并连续五年担任主编。2006年他再次受任,撰写并主编民勤县地方试用教材《生态教育读本》,并在全县发行试用。

许少英不仅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也积极帮助、指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多年来,他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一批批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在各级课堂教学评优中获奖或被确定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教30多年来,许少英的师者之风感动、感染着无数的后来者在教育的沃土上忘我地耕耘、播种、收获。

得育英才快乐事

采访中,记者获知,许少英曾于2002年4月至2007年9月在民勤县任教育局副局长。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很多人羡慕的职位,又重新返回教坛呢?

针对这个问题,许少英说,无他,是学生,是教育,是他愿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的教坛吸引着他、召唤着他。

在民勤县教育局工作期间,他其实做的工作仍是和教研教学有关的。5年内,他组织实施了全县中小学新课改,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理论、方法的研究,开创性地创办了《民勤教研》杂志,把一大批热爱教研的老师组织在一起,为民勤县的教育发展谋求新思路、新方法。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便是人生最大乐事。”许少英说,“我天生就是个当老师的料,我总想回到学校,再与共同为教育理想打拼的同事们切磋技艺,钻研教学方式。我老惦记着亲爱的同学们,和意气风发、青春逼人的他们促膝谈心,谈理想、谈志向,那样的日子多爽快啊。曾有几个朋友非常羡慕我,说一辈子再怎么也不会像我一样有桃李满天下之乐。此言甚是!”

在“共同进步网”上,许少英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和书画作品,拥有不少的点击量,他本人也有很多“粉丝”支持。他很多文章的标签上写的是“楼主吃民勤羊肉喝腾格里酒”,这倒从另一面能看出许少英儒雅之中洋溢出的豪爽大气。真正的师者或许都是如此快乐、从容、知足的吧!

上一篇:经典浸润心灵 诗文传承文明 下一篇:教师角色:从传授者转为培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