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9-13 11:28:55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在现实的初中物理日常教学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对电学知识掌握的不理想。在多数学生的头脑中,都存在电学比较难学的怪圈。学生普遍认为虽然公式掌握了,但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时不能够灵活运用,甚至不会应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学生很苦恼,很无奈,最终产生了厌学的现象。我认为,发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电路相关知识根本没有理解与掌握。通过我多年的教学与感悟,浅谈一下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点滴体会: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物理的趣味性,发展学生思维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置身于徘徊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知识”后,利用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的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串联的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和L2,且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亮,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是否存在?若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应用题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

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我让学生讨论“220V,40W”和“220V,100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W的灯泡比40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V,40W”和“220V,100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

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对应的关系式或数值标出来,未知量用“x”标明,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成功的愿望,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答不出来而处于尴尬的境地,继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要进行一些暗示,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在实际学习、操作和训练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教学:

1、使学生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一个用电器没有电流通过,其它用电器也没电流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工作,且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一条支路没有电流通过,其它支路仍有电流通过。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工作,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各支路中用电器的工作。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有关。

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他们学习电路知识的最基本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其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正确分析电路及电路图。

分析电路及电路图时,一定要先找到电源。结合并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从电源正极出发,电流在回到电源负极的过程中,观察有几条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为串联电路。否则,为并联电路。

3、正确连接电路及画电路图。

在连接电路或画电路图时,一定要先从支路入手,分别连接完每一条支路,再把各支路并联,而后去连接干路中的各元件。

4、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实质

初中范围内,让学生把电流表理解为一根可以显示出通过电流大小的导线即可。把电压表理解为断路。(而在分析电路或电路图时,把电压表视为“不存在”效果更好)。分析完电路后,再去观察电流表测谁的电流,电压表测量谁的电压。

5、简化电路及电路图的几点作法

在实际电学问题中,有些电路及电路图较为复杂,学生分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十分有效,首先,使学生认识到电路中任意两点间没有任何用电器时,都可以把这两点看作是一个点。其次,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再次,电路图处理完毕后,一定要在电路图上标出各物理量,结合相关的公式及物理规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处理完毕后,学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感觉到学习物理很容易!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学、会学;同时,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统一起来,实现优化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伦理精神分析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