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女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13 11:05:26

幼师女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而幼年教育则是人生教育的起点。需要在最初的起点就为孩子把道路铺平,以免孩子们多走弯路。认清是是非非。而心理健康的健康与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否乐观向上。下文就幼师女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教育对策进行一些阐述。

关键词:女生 心理健康 幼师 教育对策

一、引言

文章通过对幼师女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来幼师女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高度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1]引导主动学习,挖掘心智潜能,解答青春困惑。培养健康情感。

二、心理健康的建设

1.教师是学生的标榜

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会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2]心理健康是青少年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迎接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儿童的身体健康永远是不够的,必须要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作为一个光荣的职业,需要为人师表,对儿童的成长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2.网络问卷调查

在网上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科学理性的心理问卷调查对所研究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由于在网络上的范围比较广,涵盖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们。研究问卷需要说出自己的国家和所在地区。11.26%的教师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偏执、抑郁、强迫、敌对症状等方面。[3]心理健康不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幼年或者青年,都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心理健康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师女生并不同于男生,女生的天性就是含蓄,心胸没有男生的宽广。心思缜密。针对女性的特点,需要针对女性特点对女性专门进行心理辅导。测试结果表现出女性与男性在相同的事件下考虑事情的方面不同。

3.女性的特点

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时刻做到自控,有时甚至需要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而在生活工作中,教师虽然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是教师毕竟不是神,她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情绪表现,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要。由于作为一名向导所以不断地在工作中作为一位标兵而在生活中又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使得教师的神经高度紧张,而又不能随意地说出这一情感。这种长时间的教育方式会使教师产生心理疲惫心理厌倦。相对于幼儿教育虽然是女教师比较细心,贴心,但是女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没有男教师的好。

三、幼儿教育的对策

1.社会保障

政府部门不能对幼年教师忽略。这个职业虽然不涉及升学的严重性,但是作为幼年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对幼年教师这个职业能切实的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的家庭都能与幼儿园一起承担教育的责任。幼师学校要慎重选择学生。新生入学前,除了进行学习成绩考核及技能技巧、专业思想的面试外,还需要对其心理素质做出具体的评估。只有心理与健康都合格的人员才能使幼儿教师培训机构有较高的起点。

2.心理讲座

有关部门应该定期进行心理讲座,对幼年教师进行心理疏通与心理辅导。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开展学习讲座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建设。校园内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人身心愉悦。轻松。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广播站,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歌曲。落地大屏幕放一些幼儿教育的宣传片。利用现代化设施来进行积极的引导。

3.加强教师深造

学校方面对幼年教师应该进一步的进行深造。建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幼教工作协调安排。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教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源泉和动力。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鼓励心理内向的教师。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对待。幼儿教师也要学会自我疏导,保持着健康积极的心态。如果教师性格古怪,导致幼儿不愿意与之接近。也会影响同事关系,无法正常地生活。加强心理自我保健,加强性格缺点的磨炼,培养良好的性格;调整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让每天的生活充实,不乏味。

结语:

幼年女教师在我国学校中占有的比例非常之大,加强建设这只重要队伍的心灵素质尤为重要。她们是人生启蒙的良师。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社会,学校都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力度。让我国的幼年教育更上一层楼。幼儿的成长和幼儿的教育又并非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我国的幼年教师在幼年教育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教育出越来越多高素质的“树苗”。

参考文献:

[1]王岩.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对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2]孙戈.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J].文教资料,2011(25).

[3]卢长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6).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师范学院)

上一篇:寻找打开心灵的金钥匙 下一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学中的“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