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9-13 09:26:25

胶州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037-01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抗灾害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等仍是突出短板,有分无统的小农户经营体制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解决农民苦、农村穷、农业危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

1 胶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胶州市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特别是以“四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抓规范、搞示范、育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1.1 围绕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突出标准化生产。实施“五个统一”制度,着力推动供种、供药、供肥、技术规程和销售规范统一。对合作社生产记录档案实行管理制,合作社为社员统一采购的主要投入品占80%以上,社员的产品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的达到60%以上。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如实记录。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截至目前胶州已有18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严格规范化管理。坚持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指导帮助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运行效率。目前,胶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立足自身发展特点和要求,积极建立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决策议事规则、社员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规程,明确了岗位职责和成员分工,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1.2 着眼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构建规模化经营新形式。引导合作社成员广泛开展专业合作,建立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市场以及农户相关联的农民组织化体系,推进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努力做到特色产业全覆盖,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打造品牌化建设新优势。鼓励和引导专业合作社通过创建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胶北街道“和睦”牌西瓜,九龙街道“老少乐”樱桃番茄,铺集镇“朝阳坡”桃,青岛鑫玉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和鑫玉”猪肉等,均已成为青岛市知名商标。特别是胶州大白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胶州大白菜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2 胶州市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胶州市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经营管理混乱,规范化程度低

从现实状况来看,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民主决策、利益分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在民主决策上,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够高,民主意识差。虽然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但某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发挥作用,基本上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在利益分配上,很多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导致利益分配不规范,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经济组织在推动合作社发展时往往更多考虑自身获利的多寡,产生趋利行为,蚕食了农民的部分应得利益,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这也是造成胶州市缺乏有效的农民自组织的重要原因;在运行机制上,很多合作社缺乏对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这方面的认识,没有按照要求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而且,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的配送比例偏小,在加工、运输、储藏等方面缺乏规范统一等等,使得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开拓市场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困难。

2.2 发展水平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还很低,主要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生产上,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涉及不足。一是带头人难寻。难以寻找到懂技术、善管理、有文化、有胆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合作组织成员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社员随意性较大,有些社员掌握了生产管理技术以后,合作社便往往失去了对其吸引力,致使合作社自身技术力量缺乏,基本上都依靠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直接培训传授技术。三是有些合作农民素质还不够高。自律意识、法治意识和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承担。一些农民,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产品市场滞销时就推给合作组织销售,严重制约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

2.3 扶持政策欠缺,发展后劲不足

在金融、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仍显不足,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贷款难、融资难、办事难等新旧问题始终困扰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对策

不断培育壮大合作社,推动合作社发展再上新台阶,激励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维护成员权益,外部组织和个人要积极在法律框架下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1 坚持积极引导,推动建立规范运行新机制

深化教育培训。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农业、林业、科技、供销等部门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代表、农户代表进行阶梯式多元化培训,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内部运作规范,健全服务制度、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合作社生存和发展能力。完善合作形式。不断探索合作社合作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农超对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创新和“合作社超市”的组建发展。引导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加专业合作社。鼓励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支持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农民变股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

3.2 加大财政扶持,着力完善服务支撑新政策

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应适当安排专项经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支持。要进一步制定明确的可量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同时,积极探索“股权信贷”模式,发展合作创业信用,推进农村信用合作担保,扩大政府合作风险基金等信用合作机制和方式的创新。

3.3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持续发展新活力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科研院所,选拔选派一些合作经济理论扎实或者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到高等农业院校或合作社系统中去,进行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励大学生到合作社中创业或者管理。依托产研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引导和扶持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经营链条,推动其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专业合作社更加具有生命力。

上一篇:减轻村级负担 服务“三农” 下一篇:叙事要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