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液比对酶解豆粕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13 08:25:27

料液比对酶解豆粕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在不同料液比条件下添加中性蛋白酶对豆粕的酶解程度,试验设定6个处理,分别为料液比(质量比,下同)1.0∶1.0、1.0∶1.5、1.0∶2.0、1.0∶2.5、1.0∶3.0、1.0∶3.5,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料液比对豆粕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0∶2.5时豆粕中的酸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3.52%,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但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关键词:料液比;酶解豆粕;酸溶性蛋白(TCA-N);水溶性蛋白

中图分类号:S81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814-02

豆粕是畜禽饲料中主要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之一,但因其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并含大豆抗原蛋白、抗胰蛋白酶及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的程度和范围。豆粕酶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1-3]并且增加小分子蛋白的含量[4-6]。饲料酶制剂的应用为豆粕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思路。目前对酶的种类、酶解的条件和工艺研究报道正逐步深入。本试验以豆粕为研究材料,通过酶解,以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为考察指标,研究在不同料液比情况下酶对豆粕的改性程度,旨在为酶的应用和豆粕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豆粕:试验用豆粕为美国嘉吉公司出品的粗蛋白含量为43%的豆粕,经粉碎机过1.5 mm筛片待用。

蛋白酶:为南宁庞博生物有限公司出品的食品级中性蛋白酶,酶活为20万IU/g。

试剂:浓硫酸、硫酸钾、硫酸铜、三氯乙酸、盐酸、氢氧化钠、硼酸等化学试剂均购自中国医药集团上海试剂公司。

主要仪器:恒温培养箱(黄石恒丰SP-01型)、电子天平、离心机、FOSS 230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干燥箱等。

1.2 方法

1.2.1 试验分组与处理 分别称取80 g豆粕于18个500 mL的烧杯中,平均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准确称取1.440 0 g中性蛋白酶溶解于3 240 g的水中,混合均匀,配成酶液。分别按料液比(质量比,下同)1.0∶1.0、1.0∶1.5、1.0∶2.0、1.0∶2.5、1.0∶3.0和1.0∶3.5的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酶液与烧杯中豆粕混合均匀,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4 h,后置于105 ℃的恒温培养箱中灭活15 min,使酶充分失活。然后置65 ℃条件下烘干粉碎待测。

1.2.2 检测方法

1)酸溶性蛋白含量的检测:酸溶性蛋白含量的检测参照GB/T22492-2008。

2)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检测:准确称取5.000 0 g烘干样品于100 mL的三角瓶中,量取50 mL的蒸馏水于三角瓶中充分溶解,置120 r/min摇床30 min。取上清液于5 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10 mL于凯氏烧瓶中检测粗蛋白的含量。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当料液比为1.0∶2.5时豆粕中酸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3.52%,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但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不同料液比对酶解豆粕酸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豆粕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其氨基酸也比较平衡,是一种潜在的优质小肽资源。最新研究[7,8]表明,小肽能以完整的形式和游离氨基酸同时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具有强化养分与吸收、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因此,用酶制剂对豆粕进行改性是豆粕资源使用的另一有效途径,同时可以将酸溶性蛋白的含量作为酶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酸溶性蛋白是指能溶于15%三氯乙酸的分子质量在5 ku以内的多肽或小肽,也包括了游离的氨基酸,所以通过检测处理样品中的酸溶性蛋白含量,可以反映豆粕蛋白被降解的情况。本试验中随着酶解条件的不同,豆粕的酸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表1),这与方乐等[6]的试验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就酸溶性蛋白含量而言,其最优料液比为1.0∶2.5。

3.2 不同料液比对酶解豆粕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营养物质大部分是以水为媒介在胃、小肠、大肠内吸收,水溶性物质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有资料报道[1],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有助于动物机体的消化吸收,加速蛋白质的沉积,进而促进动物生长。豆粕蛋白质成分比较复杂,80%的蛋白质分子质量在100 ku以上,并且主要以大豆球蛋白和β-大豆伴球蛋白为主,这是影响动物健康和造成其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本试验中豆粕经酶解后其水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并且在料液比1.0∶1.5时达到最高,随后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1)。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说明豆粕蛋白成分得到明显的改性,可能会对动物的生长产生积极作用。

4 小结

豆粕经中性蛋白酶处理后,其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其最高含量时的料液比分别为1.0∶2.5和1.0∶1.5,在此条件下,豆粕蛋白质成分得到了明显改性。

参考文献:

[1] 刘 宁,张权益,徐延生,等.酶解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9-11.

[2] 马文强,冯 杰,刘 鑫.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1):121-124.

[3] 范彦令,张士辉.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07(7):55-57.

[4] 李绍章,梁运祥.大豆发酵降解的多肽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广角,2004(7):36-39.

[5] 常 磊,刘永萍,徐聪聪,等.饲用酶与芽孢杆菌协同作用发酵豆粕的相关研究[J].饲料工业,2011,32(22):21-26.

[6] 方 乐,葛向阳,汤江武,等.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研究[J],中国饲料,2011(5):17-19.

[7] 陈培赛,薛成俊.小肽的动物营养研究进展[J].养殖与饲料,2008(4):95-97.

[8] BOZE J J,MO?魮NNOZ D, VUICHOUD J,et al. Portein hydrolysate vs free amino acid based on the nutritional recovery of the starved rat[J].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00, 39(6):237-243.

上一篇:不同天然保鲜剂对延长调理猪肉货架期的影响 下一篇:玉米淹水诱导表达ZmERF5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