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不进 第11期

时间:2022-09-13 08:13:44

在各种视频网站上,球员那些千奇百怪、令人捧腹的错失空门的集锦,一直都位居搜索榜的前列。那么面对空门,将球打进到底有多难呢?

空门不进的尴尬

5月18日,爱尔兰伦斯特地区杯决赛,圣帕特里克竞技以3∶0战胜阿隆城获得冠军,但比赛最后时刻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圣帕特里克前锋肖恩・斯图尔特获得了空门机会,全场观众都认为他将为球队再添一分,但他的推射却鬼使神差地擦远门柱偏出,浪费了绝佳的机会。本赛季德甲最后一轮,拜仁主场迎战斯图加特,续约问题未得到解决的克洛泽获得首发机会,可他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第12分钟,罗本内传中,近在咫尺的克洛泽面对空门却将球打飞。在德国队,克洛泽堪称“神一样的前锋”,把握机会能力超强,经常空门不进的是他的替补戈麦斯。可是,戈麦斯本赛季共为拜仁打进28粒联赛入球,荣膺德甲最佳射手,比克洛泽在拜仁四个赛季的联赛总进球数还多四个。意甲第33轮罗马主场迎战巴勒莫的比赛中,武契尼奇有一次面对空门的机会,但他也将球打飞;接下来对国际米兰的意大利杯半决赛首回合,他再次上演空门不进的悲剧,最终罗马以0∶1负于国米。

脑波决定状态

为什么球场上会经常出现球员错失空门的情况?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科学家用模拟脑波来操纵机器狗进行足球比赛,结果这些机器狗从不会错失空门,原因是它们的脑波幅值是稳定的。然而,真正的足球比赛局势瞬息万变,突发性机会的出现常常会让人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球员的脑波变化很大,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生理状况。在90分钟的比赛中,球员在激烈、紧张、高负荷的情况下,脑波幅值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技术动作和判断能力,甚至令他们出现低级失误。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脑波运动学就已经在欧洲传播。人的大脑皮层内,神经元存在着点活动,这些活动的幅值、频率的变化就是脑波,能反映出人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人脑内存在着四种脑波,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状态的是β脑波和α脑波。当人处于巨大压力下或情绪不稳定时,大脑会以极快的速度工作,出现β脑波,这时人就会变得精神高度紧张。由于本赛季戈麦斯的表现过于抢眼,无形中给克洛泽带了更大的压力,赛季临近结束,他在拜仁的前途还不明朗,最后一轮得到首发机会的他一定很想努力证明自己,但这直接导致他心理负担加重,处于β脑波状态,因此空门不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反,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或周围的环境相当平静时,脑波趋于平稳,进入了δ状态。对于球员而言,最佳脑波状态是处于β和δ状态之间的α脑波,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从容镇定地完成目标,甚至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所谓的超级天才就是能够常常保持α脑波的人,这样的人在面对机会时显得更勇敢,还经常能表演让人瞠目结舌的伟大创举。1958年夏天,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贝利在决赛中挑过瑞典人佩尔林后凌空抽射,打进了一记技惊四座的世纪经典,也让贝利一球成名。毫无疑问,他当时一定处于α脑波状态。

脑波训练

一种已经在棒球、橄榄球、高尔夫和射击类项目中普及的脑波训练已开始在足球圈内推广。切尔西队医就是此项新训练的先驱者,他们认为这种精神上的训练方法能帮助球员始终保持注意力,避免紧张失措和情绪波动,从而提高竞技水平。1996年欧洲杯,加斯科因在对德国队的比赛中浪费了一次空门机会,导致本土作战的英格兰队出局。从那时起,关于“为什么球员会经常错失空门”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在意大利的米兰内洛进行实验了,其中一项是如何使球员在面对门前良机时保证不会过分紧张或激动。

研究证明,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帮助球员的脑波频率保持稳定,避免受到β脑波的困扰,减少错失良机的产生。医生将金属传感器贴在球员的头部,以监控其脑波的变化,这期间球员需要收听能促使α脑波生成的音乐。这种方法几年前已经在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得到了推广。

但是这样的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当然,接受了这样的训练也不能保证杜绝错失空门的情况发生。不过,通过球员脑波图的比较,教练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球员容易兴奋,哪些球员容易懈怠、疲劳,哪些球员容易急躁,哪些球员在机会面前能保持镇定……这样一来,教练就能够作出更好的选择,也许将来教练们还会根据这些数值来挑选预备队的球员。

在比赛中浪费空门机会的球员,大都会成为球队输球的替罪羊,不过英格兰队主教练卡佩罗似乎对这样的球员庇护有加:“这只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空门不进确实很遗憾,但我们不能将失利的责任怪罪在球员身上。”

越思考越容易错失空门

“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越是用脑踢球的人,就越容易错失空门得分的机会。”德国美因茨大学的奥利弗・霍恩纳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观看了近千场足球比赛后,奥利弗形成了一套非常独特的“愚钝球星”理论――对于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来说,思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换句话说,当机会来临时,越是愚蠢的人越容易把握机会。他解释说:“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踢球不是靠脑子,而是靠直觉。如果球员此时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常常会因此丧失破门良机。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中场球员要比前锋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因此他们在面对空门或绝佳的进球机会时,射失的概率要比前锋大。”

因为不是右脚

切尔西的卡劳说:“出于习惯,我更信任我的右脚,因此在面对球门的一瞬间,我想的是先用右脚触球再射门。”去年12月,在圣詹姆斯公园球场,科特迪瓦人过掉对方所有后卫后,将球倒到右脚,然后面对空门将球打偏。赛后他沮丧地说:“如果当时我直接用左脚射,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神经挛”理论

查尔斯・阿德勒是2007年美国高尔夫协会“科学贡献奖”的获得者。他和伙伴戴比・克鲁斯将48名优秀的职业高尔夫选手作为对象(不包括伍兹),给他们进行了脑电图扫描,结果发现所有球员都存在一种称为“神经挛”的疾病。这种疾病有点像癫痫,具体表现为在比赛中的某些时候选手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微小的动作,当这些动作出现时,说明他们已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得分率会有明显的下降,越到比赛后半段,这种情况就越多。在其他领域,这套理论也依然成立,所以在足球比赛中,球员经常越是在比赛接近尾声的关键时刻,越容易犯下低级错误。、

上一篇:小世界杯演义(之五) 下一篇:2010-2011赛季荷甲总结 帝国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