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第20期

时间:2022-09-13 07:56:37

文化 第20期

书籍

《第十三个故事》

西谚说,每个人的衣橱里都躺着一具骷髅。这具骷髅象征着我们所隐藏的,也象征着我们对于所隐藏事物的恐惧。掩饰日常生活的惊险本质有两个方法,一种是将这种惊险加以夸张,使得我们慢慢相信巨大的荒谬只是一个童话;另外一种方法,正如码头哲学家埃里克霍弗所言:我们通过把生活模式固定化去对抗深深的不安全感。借此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种幻象:不可预测性已经被我们所驯服。但总有人试图聊起幕布的一角,让你看看生活的秘密和人性的黑暗。比如这本小说,前十二个故事个个香喷喷的阳光明媚,未曾在纸上写下的第十三个故事讲述的却是和谋杀。英国人其实很擅长写黑暗的东西,比如,哈利波特。戴安娜赛特菲尔德的这本书号称“风靡全球四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三十八种文字版本”,人们真的喜欢面对自己不曾看过的另一面吗?还是以为那些真的只存在于小说中,自己在翻阅过程中绝对安全?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

每天早晨,或者说中午,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走在上班的路上,带上耳机的一霎那,世界好像瞬间变了一个模样。流动的车辆和人群不再变得普通,却好像变成了应和我耳中节拍的MV图像。世界不过是不同画面的拼贴,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你就成了安迪沃霍尔,或者说是潮流代言人。

安迪沃霍尔不仅会复制玛丽莲梦露、,他还会在三十年前作出预言: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但是,安迪沃霍尔的成名不止这个时间长度,并且由于他的秘书Pat Hackett和《Interview》杂志的记者Bob

Colacello而作的这本书,他会和梦露以及一起不朽。

《一点巴黎》

出生于生产葡萄酒的波尔多的桑贝,对于巴黎来讲,是一个外乡人。但是,这部妨碍他用自己的目光来打量这个城市,虽然相对于埃菲尔铁塔,他的目光实在不算高瞻远瞩。

我曾经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一样。不管是巴黎和上海,东京和北京,总有拥堵的街道、川流的人群,露天咖啡馆的安逸,以及挤公共汽车时互不相让的表情。桑贝告诉我,每一个城市的特质不在于这些庞大的表象,却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表现出来。细节中最可贵者,是人的存在。书里面说,巴黎再大,不过是个道具。所有景致的背后,是个卑小的法国外省人。也许这样去理解渺小的人,要比了解一个伟大的城市有意思得多。

其实,渺小的人之所以比伟大的城市有意义,在于很多时候这个渺小的人渴望做一只自由的鸟,他不过是被巨大的城市捆住了翅膀。

《在家煮面真简单》

现在的人很喜欢说一个词,叫“生活态度”。在这个看似精致实则庞杂的旗号之下,连不讲个人卫生都可以跟艺术气质联系起来。于是,“态度”这个词语本身变得可疑起来。但是我还是要说,在家煮面吃,真的不仅是一种解决自己生理需求的方式,它还是一种“态度”!

这个态度可以理解为对热闹的对抗,对世界的不信任等等,但如果能把面煮好吃,那就是一种情趣。越是简单的食物,其烹调越是考较功夫。《满汉全席》里两大名厨斗艺,做得两道菜不过是爆炒牛荷和古老肉。如何把面汤煮的香浓,如何把面煮透而不至于糊烂……读完之后我发现,做好家庭主妇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台湾诚品书店一周畅销排行

1《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

2《超简单手绘旅游英语》

3《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4《8的秘密》

5《最后理论》

香港Page One书店销售排行榜(中文)

1 《和妈妈一起度的900天旅行》

2 《我在雨中等你》

3 《城市磁场》

4 《Wall andPiece涂鸦教父Banksy官方作品集》

5 《丑陋的中国人2008念版》

红桃J

没有卡夫卡式的冷峻深刻,没有茨威格式的如火激情,但是这本小说集仍然让我们嗅到一丝熟悉的德语文学的味道。在以盛产思想家和文豪著称的国度里,从来不缺少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对现实世界中承受重压的人们的关注。一共24篇小说,德国与奥地利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其中有石屎森林中的孤独,比如《红桃J》,比如《当爱情迸发时,五颗心在跳动》;有自卓别林《摩登时代》以来速度和效率对人的凌虐,比如总是进行短跑式谈话、短跑式谈情说爱的《短跑者》……

看起来这24篇小说的作者跟王家卫有点亲戚关系,他们对城市中或脆弱或压抑、看起来很近实际很远的种种主题非常敏感。当然,除此之外集子当中还有《肥胖者出游记》这种谐趣的故事,虽然暗含讥讽以及其他让人不愉快的小骨头,但还是能让人笑出声――这个,倒还真是属于德语文学中不是那么让人熟悉的部分。

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

由一个男人脚上穿得鞋子推测出其收入情况、学历高低,白天在写字楼过得是否愉快,晚上与女朋友是否有过缠绵――有两种人具备这种从细节推演至宇宙万象的能力,一种是女人,另一种是文化研究学者。从细节入手,研究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乃至心理架构,汤祯兆的《整形日本》就是这么干的;由传说入手,研究从故事的细节所折射的时世变迁、分析世事对人心理的冲击与重建,奥兰斯汀的《百变小红帽》就是这么干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是上述两本书研究手段的综合。

与提及的两本书不同的是,本书的作者河合隼雄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这样一位人物,讲起日本的老故事,顺便掀起一点日本文化结构和深层心理的秘密,无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信封

中国男足丢了多长时间的脸,我大概就有多久没有使用过信封这么带有浪漫气息的文物了,除了我的浏览器下方偶尔蹦出的小信封标志。嗯,那是说我又收到了电子邮件。这是一个便捷的时代,一个迅速的时代,一个稀释的时代,以致于连墨水的浓度都不被容忍。关于装在信封里的纸质情书,关于这一类情书的书,我最近的一个印象竟然是余杰那与爱情毫不相关的《香草山》。更准确地说,是书封面上那个印制上去的邮戳。

一个德国人,海纳・格兰钦(Rainer Granzin),钢琴家,钢琴即兴演奏家、作曲家、电子音乐编创者,热爱摄影、绘画,痴迷一切与海洋有关的东西,山地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他写了一本书,或者说做了一本书,内容是他写给中国恋人的情书,以及用来装情书的信封。

100页出头的书展示了五十多个信封,还送了一张CD。这是一本形式大于内容的书,文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封;信封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每个信封都做出花样的心意。

我爱问连岳2

我想问问连岳,怎么样才能把别人的家长里短变成自己家的经济收入?《我爱问连岳》之后他竟然又出了一本类似的书,甚至连书名都懒得费心,直接就在第一本书名的后面加了一个“2”。很多人买了、读了这本书,一边读一边偷偷乐,或者一边读一边拍大腿: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傻呢,我怎么就没想到去问问连岳呢!但是读完之后,很多人又装作对专栏文字不屑的样子,好像不摆出这副臭表情就不能说明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一样。

在我看来,《我爱问连岳2》与前作一样,像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习题集。只是出题的老师并不知道正确答案,默默写作业的人却心里头亮堂的很,三言两语将道理说清楚之后,自顾自地在答案后面打了个勾。不是每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麻烦事,特别是关乎情啊爱啊下三路的事情都能理智而强悍,病急乱投医地向一个陌生人倾诉,并寻求帮助,这是专栏作家的幸运,也是我等看官们的幸运。

电影

新片抢看:

《罗丹岛之恋》 上映:9月26日(北美)

Adrienne自觉家庭不幸福:丈夫刚愎自用,女儿则青春叛逆,总是逆她的意来做每一件事。于是她决定前往朋友的一家小旅馆里去度周末,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大雪封山之际,医生Paul来探望自己疏远已久的儿子,路经旅馆借宿其中。两个中年人各怀心事,萍水相逢,却被迫滞留在这家小旅馆里。浪漫便产生于这朝夕相处之中……

你可以把这看成是温柔的《不忠》,也可以将其视作《冰风暴》中的《廊桥遗梦》,影片显而易见是在打李察・基尔这张老帅哥的牌。无数熟女都将李察・基尔看做成功、成熟男人的典范,其号召力既不可理解,也不能估计。至于女主角Diane Lane在成熟男士心目中的号召力则相去甚远。不过这不碍事,中年危机遭遇发乎情,止乎礼的婚外遇是永恒的情感话题。否则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也不会成为全美畅销书了。

《蕾切尔的婚礼》 上映:10月3日(北美)

故事的主人公模特Kym在过去摸爬滚打的十年里,职业生涯起起伏伏。也算是饱尝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在疲于周旋和应付中,与家庭成员的联系也逐渐疏远。而得知了姐妹要结婚,Kym不得不赶回家来观礼。然而,随着她的到来,也引起了家庭的纷乱,原本潜藏的一些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

不用看,这部喜剧片还是走家庭温馨大团圆的情感路线。不乏一些搞怪尴尬的笑料和幽默机智的反讽。沿用了经典的“大人物回乡”模式,在一片混乱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最终回归家庭温暖,很合适轻松一笑的感一下动。女主角安妮・海瑟薇大有成为时尚领军人物的架势,近几年片约不断,人气直上云霄。此次又饰演职业模特,更是多了几分妖娆。如果喜剧效果还达不到开怀的程度,就当时装片来看也算值得。

《嫌疑犯X的献身》 上映:10月4日(日本)

故事从家庭开始,单身妈妈和女儿相依为命,却不断受到前夫骚扰。争执中,女人失手杀死了前夫。一位天才数学教师帮助了她,撒下了弥天大谎,在天才数学家的指导下,编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圈套。而来自大学的神探“伽利略”并没有用天才头脑解释奇异的物理现象,而是使尽浑身解数和数学教师进行周旋斗智。两个曾经是挚友的男人,在头脑风暴中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尽管也有夸张地表演和突兀的情节,此前的电视剧集《神探“伽利略”》还是有着22.2%的高收视。这当然和原作的名气不无关系,东野圭吾是日本实力派的本格推理小说家。《嫌疑犯X的献身》以严密的推理、极致的骗局、出人意料结局,成为他的最高杰作。男主角是老牌偶像福山雅治,尽管退居幕后多年,不过凭借《神探“伽利略”》的走红他在70后乃至90后心中的地位又开始回温,此前的北京奥运会他更是作为全日本选出的明星记者来到水力方观战。

本期推荐:

《奥斯汀书会》

六个性格各异遭遇不同的人组成了一个专门读简・奥斯汀作品的书友会。这个书友会的成立过程、活动内容,正是他们人生的写照。六位不同的人物,六条凌乱的线索,六个不同的故事,六本不同的作品,六样不同的人生。在奥斯汀的著作中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

简・奥斯汀几乎成了全球女性的知己,美国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要拍摄一批和这个英国女人相关的电影。当《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等等影片在一次次演绎中渐显疲态之时,编导独辟蹊径,一股脑将六部作品搬上银幕,套上了21世纪的外衣。影片为今夏的燥热带来些许深沉。故事本身也许并无新意,只是观看之后总会掀起一股再读奥斯汀的热望,某天下午也肯把时尚杂志放下和简・奥斯汀对话,反观自己在尘世间的角色。

上一篇:莎拉·杰西卡·帕克:女人20.30.40 下一篇:无LOGO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