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大统一与大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07:51:11

元朝大统一与大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大统一、大开放的局面,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诸多领域出现新的飞跃,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大一统;大开放;影响;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族建立的大统一封建王朝。完整的元王朝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元朝的前身――蒙古汗国(1206年―1271年)、建立王朝统治――元初时期(1271年―1279年)、建立全国统治――元朝时期(1279年―1368年),最后的余波――漠北时期(1368年―1635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并于同年进行北伐中元朝。北迁的元政府退居漠北,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

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后,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长处,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大一统下的元朝

元朝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广阔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从疆域的广阔度来说,连后来第二大的清朝也不能和元朝相提并论。《元史•地理志》言:“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十个行中书省,以及宣政院管辖的地区。即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云南,西北至今中亚(咸海以西,察合台汗国也是元朝一部分),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2200万平方千米,面积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 。

魏源在其《元史新编》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虞集在《庐陵刘桂隐存稿序》中评价当代文人说:“国朝广大,旷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浑之气以为文者,则有姚文公其人 ”。贯云石在散曲《双调•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颂:“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忠孝宽仁,雄文壮武。功业振乾坤,……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的大统一使得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二、大开放下的元朝

开放,意味着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元朝建立以后,受到中原丰富的文化的影响,在科学、经济、文化方面,除继承了前代的成果外,和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逐渐形成了一种大开放的局面。其大开放局面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科技上大开放

1.国内大批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及其科学家进入中原,为繁荣中华科学技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天文历法方面,以契丹族天文学家耶律楚材和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代表。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扎马鲁丁负责回回司天台,并曾进《万年历》和造西域天文仪器。蒙古族、藏族、彝族古老的历法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学 。

数学方面,身为蒙古大汗的元宪宗蒙哥研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被视为中国数学史上研究《几何原本》的第一人。

医药学方面,蒙古族医学家萨德弥实的《瑞竹堂经验方》,共十五卷十五门,载治疗各种疾病的成方数百个,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卓有成效的药方,在我国药物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蒙古族擅长骨伤外科的治疗,是元代在骨伤外科学方面取得突出进步的推进剂。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少药材及其独特治疗方法也传入内地。如放血、热敷、埋沙疗法等 。

纺织技术方面,黄道婆传入海南黎族人民纺织技术,推动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等等。这些无疑对元代的科技发展起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

2.中外科技交流大开放

中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印刷术及火药武器等技术在元代西传,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波斯、阿拉伯素称发达的天文、医学等成就,也在元代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各种西域药物、医法输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医学宝库。今存明初刻《回回药方》,即为元人所译阿拉伯医书。元代还设有回回司天台,以扎马鲁丁为提点,并吸收了不少西域天文学者在其中工作。扎马鲁丁仿制的一套西域仪象,包括浑仪、天球仪、地球仪等7种,对郭守敬研制天文仪器颇多启发 。波斯著名史学家拉施特丁主编的《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里,介绍了中国历代医学成就。中国的制瓷术等还传到了东南亚及非洲,促进了其制瓷业的发展。这样,中外的科技交流,促进了各自科技进步,元代正好为这种交流提供比以前历代都优越的条件。

(二)经济上大开放

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司,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使元代前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毡业、丝织业、棉织业、麻织业、兵器业、制盐业和制瓷业。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

元代海外贸易的规模超过前代,由政府设立市舶司直接控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中国商人到过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各沿海国家和地区达97个之多。与高丽、日本的航线畅通,贸易规模很大。陆上与国外贸易主要通过钦察汗国与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联系,通过伊利汗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京师大都号称人烟百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文化上大开放

元世祖忽必烈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等,问以儒学治道。元世祖忽必烈为培养接班人,请汉人大儒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太子真金。故太子真金一生尊儒重儒,尊崇汉学。元仁宗、元相脱脱开科取士。元代,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 。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三、对中国的影响

(一)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春秋时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 ”。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

(二)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大一统与大开放的出现,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综上所述,元朝实现了大统一,形成了大开放的局面。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这一时期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并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参考文献:

[1]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

[2] 同上

[3] 夏剑钦《魏源传》,岳麓书社

[4] 《宋金元文论选》虞行(注释解说词),陶秋英(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5] 节选自《中国全史(14)中国元代科技史》

[6] 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第67卷《元代科技史》,人民出版社,1994

[7] [日]山根幸夫大岛立子,潘世宪译编《元代史研究文献目录》,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筹备组,1979

[8] 同上

[9] 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第67卷《元代科技史》,人民出版社,1994

[10] 申万里《元代教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1] 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元代卷》,2002

[12]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

上一篇:深圳之吻 第9期 下一篇:女性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