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

时间:2022-09-13 07:22:19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和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它的抑扬顿挫。可是苍白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美,而且读出美。对于充满美感的适于朗读的文章,应该不断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使语言不再是死板的、平静无波的。

在讲《蜀道难》时,是这样进行引导的。

1.预习课文时,要求熟读,结合课下注解理顺文意。此时只是要求不要读错字,不要读破句。

2.介绍作者与背景等相关材料,结合文本进行鉴赏,并在此基础上带上一定感情进行朗读。从内容上讲,三个自然段分别侧重写“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烈”。以赏析如何体现“蜀道之险”为例:①有学生提到“凋朱颜”是通过描写人的反映来体现其险。教师可以设题:“凋朱颜”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害怕。既然是害怕,那么语调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揣摩进行诵读,应该体现出那种胆战心惊、颤颤微微之感。可以找两三个学生进行范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逐步完善。②借写景体现其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教师可以设题:能想象出这幅画面吗?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感觉?同样可以找几个学生起来读,其他人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这样在鉴赏的基础上,学生就不仅仅局限在了读通的层面上,而是能够注意结合文意,读出抑扬快慢。

3.鉴赏之后,重读课文,此时应有一定进步,有了抑扬快慢,注意了语速语调。教师可设题:如果只是注意了语速语调,是不是就可以打动人了?学生会提到感情。

4.这一步就要求分析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体会,读出诗人的情感。再让学生朗读,展示,评价,完善。

5.放配乐范读(最好是教师自己示范),比较学生读的与名家读的效果。想要打动听众,必须要先打动自己。打动了自己,就得带上自己的感悟。那么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再试着带着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意和情感,相辅相成。朗读不是背题,不需要呆板苍白的机械声音。反复诵读,让学生真正走入文章,走近作者,走进音韵美、节奏美、抑扬顿挫美……

“读”领。

上一篇:Spring/Summer 2013 Dior 下一篇:浅析国内轮胎液压起重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