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国语言课程与国内高中外语教学比较

时间:2022-09-13 07:05:18

目的国语言课程与国内高中外语教学比较

摘要:到高中毕业,很多学生对外语还是没有信心。与此相对,一些以留学为目的的语言课程班,特别是目的国的语言课程,教学效果却得到了肯定。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给国内的高中外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课程班;语言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82-02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目前相对不足,造成高考竞争过于激烈,不少经济条件允许或是能够申请到足够奖学金的学生和家长选择了去高等教育发达,资源相对富足的国家继续学习深造。踏出国门第一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大学的教学语言一般都是该国的官方语言。我国学生一般都希望能和当地学生混班上课,那么语言要求就相当高了。一般学生去往目的国后,通过半年或是一年的语言课程学习,绝大部分都能顺利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另一方面,国内外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到了国外也会希望选择一些语言课程来继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目的国的语言课程为何能有如此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很有幸在英国科尔彻斯特语言学校和日本神户大学语言课程进行了实地体验。前者是英语的教学,由于在国内已经接受过大量的学习和训练,在该学校更多地是交流和比较;后者是日语的教学,日语曾是大学时的二外,稍有基础,但还不能自由顺畅的交流,更不能进行学术讨论,在该学校真正地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学习。

相比较而言,课程班和高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和方法相似。在教学工具方面,一般使用黑板或白板以及电脑多媒体等。在教学方法方面,会相间使用讲授法、视听法和讨论法等,现在都比较重视语言使用的情景性和沟通交流功能。教材方面都有成体系的系统教材,往往以教科书的形式存在,教师会同时补充讲义,帮助理解,增加练习。教学内容上,都以话题来组织单元,穿插语法和语言表达知识。学习过程也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单从教学来看,国内的高中英语教师更注重每节课的课堂效果,向45分钟要效率,课堂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紧凑,作业布置也更讲究策略。所以两者之间真正的差距,不再是硬件条件,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或是教学实践能力,更多的是教与学的观念对教学的影响了。教师本人总是被自己的观念影响。教师会把这些观念带到教学中,对于每一个教学事件也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Richards,1998)。教师的观念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感受,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语言学习的观念。学生也会带着这样的观念去学习,去看待每一个学习事件。就像White(1999:443―457)说的那样,观念会帮助人们定义任务,也决定他们的行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行为也不例外。所以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和由此产生的师生心理氛围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差异。

一、语言环境和学习驱动力

普遍认为,在目的国学习语言的有利因素是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大量的语言输入使语言习得变得自然而轻松,类似于母语的学习。其实不然,在很多国家和城市,特别是学生选择留学的目的地,往往是学习氛围较好,能够接受中国学生,或者有其他优越条件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总会有很多中国人,会有能用中文的超市,中国人开的餐馆等等,换而言之,用中文也能生存。所以有些人随家属出国多年,仍然不能和当地人顺利交流。即使在目的国,只有主动用心去留意身边的语言因素,积极融入周围的语言环境,才有可能得到大量的语言输入。反之,在国内,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语学习资源同样很多,比如网络,电视和报纸。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看到“老外”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街头巷尾都能找到外语的元素,商品包装上也有外语翻译。语言环境确实会有些差异,但重要的是,是否有心学习。在学习驱动力方面,学习者确实表现出明显差异。国内语言学习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明白这是应该学习的内容,因为将来的工作生活中,碰到外语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但这一切都在将来,有着很多的不定因素。所以真正起到作用的驱动力就仅来自于对外语的直接兴趣和必须参加的考试了。在目的国,学生是自己选择了留学,这个选择中本身就包含学好目的语,成为今后生活的主要语言,并用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自己的选择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驱动力。另外,如果语言学校的考试,或者之后的入学考试不通过,就意味这不能顺利入学,可能会被迫回国,或者进入不太理想的其他学校,再或继续重复语言学习。所以,顺利留学的唯一途径就是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成绩。这也就加强了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二、学习情景的真实性

国内的外语教学,多以语言点知识点的讲解为主,练习也以阅读和语法为主。会话练习相对较少,有时也会组织小组讨论,运用think―pair―share的方式来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但最后主动起来汇报的人不多,往往需要老师点名,或者总是集中于几个成绩较好且有自信的学生。听力和写作也多以限定的内容为主。总体而言,似乎都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练习而练习。语言仅是语言,并没有真正实现它的功能。所以有的学生到了高三,课堂回答问题还是不自信,声音很轻,用完整的句子回答还有困难。在语言课程中,情况正好相反,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听学生的表达。每一课,语言点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话题的讨论。老师经常会问学生的观点。比如,在学到女性取得很高成就的文章时,老师问到了大家对女性婚后继续工作和全职在家的看法。再如,当讲到类似于“啃老”的单词时,老师问大家,如何看待啃老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因为课堂人数较少,常常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表达。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回答,多是自发的,可能老师会起个头,然后,大家就开始各抒己见了。因为来自不同的国家,观念有很多不同之处,思考角度也不同,这一种交流显得更为真实,这时候语言是一种工具,发挥着自身应有的功能。即便结结巴巴,不能成句,大家都在努力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目的仅仅是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随着语言的学习积累,讨论的话题不断深入,语言运用也就越来越准确。不难理解,半年或一年之后,学员们就具有用目的语交流学习的能力了。

三、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学习效果的评价作用主要是给予学生准确的反馈信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它包括课堂上给予的即时反馈,也包括阶段性的考试评价,还包括教师或周围人非正式的评价,甚至不经意间的语言和态度反馈。学生对与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反馈其实敏感。所以,成功地运用好反馈机制,能对教学效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的教学评价往往围绕考试成绩,成绩好的学生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和周围人,都会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反之亦然。然而分数虽然看似客观,其实却是相对的。在平均分上的学生会有一些优越感,平均以下的会有自卑感。学生对考试成绩的评价往往是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比他们好,则觉得不错,比他们不好就觉得没考好。所以,不论整体分数是多少,在有人得到正面反馈的同时,必然有人得到了负面的反馈。在语言课程班中,却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语言在进步,都有着很强的自信。比如在开始上课的第二天早上,初级班(也就是零基础的班级)的学生可能就会很自信地在用学到的语言问好了。在课堂反馈中,老师总是会去重复每一个发言学生的观点,一方面示范了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重视他的观点。这时候,其他学生的关注点在语言的内容,而非形式。发言学生,如果存在错误的表达,在之前一定也是他自己在表达时感觉到不顺畅的地方,对老师的正确表达一般会有意识地学习。但由于错误没有引起其他同学或老师的特别关注,发言者也不会觉得尴尬,很自然地就能投入到下面的讨论中。考试的内容也仅限于所学内容,很少有超范围的内容,只要认真对待,不会太困难。老师总是会告诉你,对了几道到题。老师并不把成绩看得很重,同学之间自然也不关注具体的成绩。大家都为彼此之间交流变得越来越顺畅感到高兴。

综上所述,国内高中语言教学效果的提高,一方面是教学工具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深化,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者,学习者以及关注教育教学的社会各界观念的改变。在学习驱动力方面,如何让学生产生强烈持续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内容。在教学情景设置中,去掉一些为了练习而进行的练习,多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确实有交流需要的情景。在国外,由于出身背景的不同,可供讨论的话题比较多,常常会有思想上的碰撞。在国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搜集了。在评价方面,同样可以忽略比较,因为比较中总有优劣之分,但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在进步,只是大小和快慢的不同。适时地找出学生的进步点,加以表扬。如果可能,定期给每个学生以积极的反馈,提高信心。多看到学生的进步,老师的心情也会更加美好。

本文仅对目的国语言课程和国内高中的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和效果进行了一些比较,对于如何改进国内高中外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上一篇:基于多元化的研究生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 下一篇:山东高校外语专业的发展现状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