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2-09-13 03:42:18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流行病学 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截至1985年,全世界估计有2800万病人,解放以来经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证明该病在我国是一种流行面积很广、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1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

1.1 国外 以日本、朝鲜较为严重,日本的华支睾吸虫病从疫区分布范围到人群感染程度都经历了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的变迁过程,1922~1929年8年内,所有疫区虫卵检查总阳性率为0.40%,其中冈山县最高为6.17%;1947年全国总阳性率仅为0.003%,冈山县为0.05%;但一些特定地区的阳性率仍很高,如冈山县儿岛郡东兴除村高达67.2%。在1951年以前,除北海道及冲绳以外几乎全日本都有疫区或病人。60~70年代,疫区相对缩小,发病率明显减少,但由于日本人喜欢食用生鱼片,所以感染的机会仍频繁,发病者成人高于儿童。朝鲜华支睾吸虫病呈点、片状或线状分布,其中以洛东江流域及其支流琴湖江流域的居民为多,至少有25%被感染。1971年在南朝鲜全南道严多村和庆尚道金海村,用华支睾成虫抗原做皮试,阳性率分别为50.30%和76%;粪检虫卵,阳性率分别为55.70%和83%,主要是因为当地居民习惯用人畜粪便喂鱼,并喜欢吃生鱼所致。目前,朝鲜仍有2%的人感染。越南的重点疫区是江河及湄公河三角洲平原,估计人群感染率在25%以上。其他如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早有报道,除亚洲外,中欧、俄罗斯、英格兰及阿尔及利亚曾有散在病例发生。

1.2 国内 据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及战国楚墓古尸发掘的研究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300年以上,1903年Boott首次证实我国有华支睾吸虫病。30年代欧美医生对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日本人对东北及北部城市的人群作了零星的调查,感染率在0.20%~53.73%之间,40年代后我国学者也不断发表调查报告,解放后,特别是近30多年来,几乎各县市都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国内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有6属8种,最主要的为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赤豆螺3种,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一般淡水鱼均可,如白皖、黑皖、白鲢、鲤鱼等;小型鱼类主要为麦穗鱼、棒花鱼、黄颡鱼、克氏鲦鱼,以麦穗鱼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淡水虾也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此外,鱼苗引起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应予重视,1983年,四川南亢县鱼种站养殖的部分鱼苗,感染率高达45%~84.50%。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为家畜及野生动物,如猫、犬、猪、狐狸、野猫、水獭、兔、黑家鼠、褐家鼠、水牛、骆驼等,实验动物为小白鼠、大白鼠、豚鼠、仓鼠等。已证实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上海24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南方以广东、广西两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为重流行区,部分村庄居民感染率高达80%以上,患者以成人为主;其次是香港、台湾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延边朝鲜族,在台湾南部,学生皮试阳性率为34.8%,学校职工为51.90%;另外,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由于江、湖水网纵横,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华支睾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以及保虫宿主生存,使人群感染机会增多;中原地区的河南省,由于人们喜欢食半生不熟的鱼,所以也有中、轻度感染。不同地区的感染率相差很大(0.08%~57%),感染度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目前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有分布范围广,呈点片状分布、感染方式不一、流行程度不同的特点。

2 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现状

2.1 国外以日本、南韩为例,他们用改造环境阻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开展卫生宣教,反复查治病人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将原来很高的人群感染率降至目前的较低水平。

2.2 我国大部分流行县市根据当地本病的流行程度、经济状况采取了查治病人、开展卫生宣教、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等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重度流行区,效果更明显,防治措施在方法学上进展较快的是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诊断方面:除病原学方法外,免疫学方法在临床辅助诊断和疫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近1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其中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符合率达88%以上,目前,已研制成快速诊断试剂盒,适合基层卫生单位和现场调查使用;在流行区,对有食生鱼和半生鱼史、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或有肝炎症状者,均可怀疑患本病,做3项免疫学实验,其中2项阳性即可确诊。治疗方面;现在吡喹酮已成为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和疗程短的优点,治愈率在91.20%以上,副反应轻,不需特殊处理。另一种广谱抗蠕虫新药阿苯达唑也有较好的效果,吡喹酮与阿苯达唑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对其它肠道寄生虫病也有明显效果,适合于现场大面积普治。

3 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对策

由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有分布范围广、感染方式不一和流行程度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制定防治对策时,应将流行区进行分类,以便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降低发病率,逐步控制流行。

华支睾吸虫病为主动感染型寄生虫病,根据人们的感染方式或可进一步分为已知主动感染型和未知主动感染型两种,广东、辽宁延边地区的居民以食生鱼为主要感染方式,为已知主动感染型,大多属重度流行区,这类地区经过多年的现场调查和卫生宣教,人们基本上知道食生鱼有感染本病的危险性,但世袭的食生鱼习惯一时难以纠正,因而感染率高,感染度重,且继发胆管炎、肝硬化的病例多见;而湖北和河南,居民以食半生不熟的鱼为主要感染方式,为未知主动感染型,大多数属中、轻度流行区,这类地区在开展流调之前,人们对本病的知识一无所知,如湖北省仙桃市某乡80%以上的村民对钩虫、蛔虫、血吸虫等病均有所了解,而对本病全然不知,人们都喜欢吃烧烤小鱼和油炸面粉鱼团(多为麦穗鱼),其中很多小鱼外熟内生,很显然,这种属于人们无知而主动摄入病原的未知主动感染型流行区,其防治原则要区别于已知主动感染型流行区。

3.1 已知主动感染型流行区的防治措施 应采取以化疗控制传染源为主、卫生宣教为辅的防治措施。

3.1.1 降低发病率、控制流行、阻断传播,这些主要依靠化疗,化疗有三种形式:

3.1.1.1 目标化疗 流行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应建立查治华支睾吸虫病的常规,对查出的病人及时治疗。

3.1.1.2 选择性人群化疗 对流行区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开展普查,治疗查出的病人。

3.1.1.3 集体化疗 在人群感染率较高的疫区,试行全民食用驱虫盐,即可减轻普查的工作量,又可防止漏查漏治,同时,对重点保虫宿主如猫、狗、猪等也要进行治疗。

3.1.2 加大粪便管理的力度、阻断传染源:

3.1.2.1 拆除鱼塘、水源边的厕所、粪坑,结合乡镇建设规划,修建无害化厕所。

3.1.2.2 教育儿童改正随地便溺的不良习惯。

3.1.2.3 管好家畜粪便,猪要圈养,在有条件的地方对猫、狗、牛的散粪可由专人拾捡处理。

3.1.2.4 扑杀保虫宿主鼠、鼬。

3.1.3 加强卫生宣教,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知识,使群众自觉改变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不吃生鱼,减少感染机会。

3.1.4 加强餐具、炊具的卫生管理,生、熟食砧板、刀要分开使用,对重疫区的鱼类加工运输工具要严格清洗,减少感染机会。

3.2 未知主动感染型流行区的防治措施 应采取以卫生宣教为主,控制传染源、减少新发病例的防治措施。

3.2.1 广泛深入开展卫生宣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等方式让人们了解本病的感染方式和传播途径以及危害性。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自觉改变不良习惯,不吃半生不熟的鱼、虾,避免感染。

3.2.2 选择性人群化疗:对流行区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开展普查,治疗查出的病人,控制传染源。

3.2.3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病情况尚不了解的乡、村或可疑的流行区,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病原学调查,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华支睾吸虫病疫源点分布图,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3.2.4 加强粪便管理、阻断传染源

3.2.4.1 结合乡镇建设规划,修建无害化厕所,逐步取代简易厕所。

3.2.4.2 杜绝在水源、塘边、渠岸建厕围圈,防止粪便入水。

3.2.4.3 扑杀有害的保虫宿主,同时管好家畜粪便。

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仅仅是因为食入了含有活囊蚴的生鱼,生虾所致,从理论上讲,防治的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根本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却不太容易,因此,控制该病应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此外,还应加强对本病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加强治疗本病和其它肠道寄生虫病联合用药的研究,起到经济、高效、易推广的作用,达到简便、经济、安全和高效的目的。同时,也兼顾防治其它肠道寄生虫病,使寄生虫病的防治更趋系统、经济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成斋.肝吸虫病.学校卫生杂志编辑部,1985.

2.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寄生虫病处.我国主要寄生虫病防治现状.1992.

3.李秉正,等.华支睾吸虫与华支睾吸虫病.沈阳出版社,1997.

4.杨连第,等.湖北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分析.中国共患病杂志,1996,12(5):37.

5.耿贯一,等.流行病学(中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6.华湘津,等.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研究进展,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1).

7.桂爱芳,等.快速滤纸干血—ELISA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价值,中国共患病杂志,1993,9(6):48.

8.宁安,等.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7(4):52.

9.赵慰先,等.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1994.

10.李允鹤,等.寄生虫病免疫学及免疫诊断,江苏科技出版社,1991.

上一篇:油田维护费会计问题研究 下一篇: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