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资源税费体系的研究与“一税通”的设计

时间:2022-09-13 12:59:37

我国油气资源税费体系的研究与“一税通”的设计

摘要: 我国油气资源税费体系研究集中在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存废及合并问题上,税费体系仍然存在重复征收、管理分割、功能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税通”的设计理念并进行了初步设计,旨在对我国油气资源税改革完善有所裨益。

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003-02

1 油气资源税费体系研究现状

我国的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曾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区使用费和石油特别收益金。2011年改革使征收了近30年的矿区使用费走向终结,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石油特别收益金构成了目前“一税一费一金”的油气税费体系,关于石油特别收益金,学术界争论不大。鉴于2011年已经取消了矿区使用费,研究意义不大,因此油气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存废以及合并问题就成为学术界集中探讨的焦点,主要有四种观点:取消资源税或矿产资源补偿费、将二者合并、维持分征、全部废除或合并为权利金。

1.1 取消资源税或矿产资源补偿费 认为取消其一的主要依据是资源税或者矿产资源补偿费不符合初衷或者本质目的,关于此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取消资源税,完善资源补偿费的征收。赞同此观点的学者居多,认为资源税存在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鲍荣华等(1998)认为资源税的实际征收违背了其开征的初衷,起不到调级差收益的目的。刘劲松(2005)认为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向自身征收资源税在逻辑上说不通,以具有无偿性的税收制度来体现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不合理。李显冬(2006)明确提出取消资源税,完善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流畅(2006)认为被消耗的矿产资源价值只能作为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不能成为征税对象的,而资源税实际上占据了补偿费的扩展空间,应当废止。张举刚(2007)认为中国的资源税没有实现其征收目的,也未体现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已经失去存在的理论基础,建议逐步废除资源税,采用考市场机制和明晰产权的方法完善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柳正(2006)、张迎珍(2007)、陈文东(2007)、刘宁(2008)也认为现行资源税不再含有极差调节的功能,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实质相同。曹明德(2007)、蒲志忠(2008)、丁丁等(2008)认为,资源税立税原则应与资源财产效益无关,资源税目的定位于“调节企业级差收益,鼓励企业间平等竞争”,并实行普遍征收,极差调节,然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套接利益关系向混淆,与资源税本质相悖。晁坤(2003)、刘羽羿(2003)、张文驹(2006)、吴颖(2007)、冯宗宪、李用来(2008)等建议取消资源税,建立统一的资源补偿金制度,并重新确定合理的税率。

第二,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只征收资源税。王建铭(2004)认为矿产资源补偿费难以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不适用于油气田企业。同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重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名不副实,建议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改革资源税制。王灵碧、杜滨(2006)认为中国油气田企业税费体系过于复杂,建议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资源税。

1.2 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 认为两者合并的主要依据是二者性质相同,理论上和实际上属于重复征收。王广成(2002)认为,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后的部分超额收益的征收,资源税是对矿产资源级差收益的征收,二者都是资源价值的实现形式,应当合二为一。芮建伟(2001)、王甲山(2004)主张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到资源税中一并征收。陶树人(2003)建议合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为“优质资源税”,使之真正成为补偿资源所有权人的优质资源级差收益。叶建宇(2007)认为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理论上重复,二者分征不符合国际惯例,不利于外资进入。侯晓靖(2007)建议合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李志学、彭飞鸽等(2010)认为中国资源费中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属于重复征收,造成企业负担较重,建议将资源补偿费合并到资源税中统一征收。

1.3 维持税费分征格局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资源税和补偿费性质、作用等不同,坚持“税费并存”。高清莅、郝志军(2008)、刘天增(2008)、安仲文(2008)认为,单一征收资源税难以发挥税收的作用,无法发挥保护资源的作用。殷燚(2006)认为对采矿者征收绝对地租性质的资源税可实现资源的有偿开采,对资源条件优越者征收超额利润税即补偿费可实现平等竞争,二者符合国际惯例。孙刚(2007)认为税费性质不同,作用领域和发挥功能不同,一味追求税费合一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他主张在较长时期内,税费并存是主要思路。王晓明(2009)也认为资源税和补偿费性质不同、作用也不同,坚持“税费并存”。

1.4 将油气税费全部废除或者合并为权利金 认为将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废除或者合并为权利金的主要依据是资源税“名不正”,矿产资源补偿费“实不符”,权利金制度可以克服二者共有的缺点。刘宝顺、李克庆(2000)主张废除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建立油气税费的权利金制度。朱振芳(2000)认为应将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外合作开采海上石油资源矿区使用费、开采海上石油资源矿区使用费合并为权利金。袁怀雨、李克庆等(2000)认为资源税“名不正”,矿产资源补偿费“实不符”,他建议取消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开征权利金,由国家矿管部门征收。关凤峻(2001)从土地的剩余征税出发,指出资源税没有立税的理论依据,补偿费解释存在错误,也建议取消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设立权利金制度。殷燚(2003)认为,中国资源税和补偿费实际上是权利金的两种不同形式,前者从价计征,后者从量计征,实际上在重复征收权利金,建议取消“税”“费”,重建“权利金”制度。唱润刚、张云鹏(2005)认为资源税费并存的制度混淆了财产权和政治权,实践中造成重复征收,建议建立权利金制度,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刘权衡等(2006)认为,征收“特别收益金”是资源税制度改革的方向。马爽(2007)建议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为权利金,建立油气资源权利金制度,从而与国际接轨,提高油气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气象装备编码规则的研究 下一篇: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