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楼拜小说写作的魅力

时间:2022-09-13 12:06:30

论福楼拜小说写作的魅力

摘要: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主张追求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对艺术美的追求,使他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他对小说的创造性写作,既发展了现实主义,又成功开启现代主义的先河,同时也是自然主义兴起的一个契机。

关键词:福楼拜;客观性写作;艺术美

李健吾先生在《福楼拜评传》里写道:“斯当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但是福楼拜,完美。”福楼拜,一位19世纪承前启后的法国作家,他的成就引起至今一个半世纪的许多学者的研究,以至于成为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以及福楼拜研究中一个专有名词“福楼拜问题”①。由此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位怎样受人重视的作家。福楼拜既继承了巴尔扎克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传统,也主张真实客观的写作以及追求艺术的现代性。在他的小说中运用客观冷静的艺术风格,主张真实客观的写作;同时追求艺术美的魅力,用精炼的语言艺术塑造了一批批典型的形象。福楼拜在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上独树一帜,在法国以及欧洲小说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独特的客观性写作

司汤达作品中充满了自我,如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自然,一个人可以用第三人称写文章:他做,他说;是的,不过灵魂的内在的动作,又将如何表达?”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作者直抒胸臆地发表个人意见,激情地宣泄愤懑的情感,在《高老头》的结尾中高老头的最后忏悔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态度与情感。他就仿佛是一位灵长者,他的创造显得沉重,幼稚,高巍;因为自己伟大,他把世人也看成伟大,想象到什么地方,他随到什么地方。福楼拜在写给乔治桑的信中道:“艺术不是用来描写例外的事物;同时把自己的心放在纸上,我感到一种不可抑止的厌恶。我甚至于以为一个小说家,没有权利表现他的意见,不管是什么意见。难道老天爷说过,说过他的意见?所以有好些东西噎住我,我想唾出口,然而我咽回去。”①

在《包法利夫人》书中,我们看不到“例外的事物”,仿佛这就是人生。艾玛和夏尔的婚姻、农业展销会的场面、罗道尔夫追求年轻女人,包法利夫人的死和埋葬,这些都是可怕的事实。整部作品的发展具有一种感人的趣味,不仅在为艾玛天真的想法、堕落的行为、悲惨的结局而同情,而且就好似一幕看过的戏,一件在现实中活生生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它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沁人心脾。随着情节的不断上演,没有想象的间隔,没有任何的干预,这就是作者创作的奇迹“真实的真实”。

《包法利夫人》是以包法利夫人作为观察者而口述的,在第一部第九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是用餐的时刻,底楼的小餐厅里,炉子冒着水汽,门嘎嘎作响,墙壁渗着水,石板地湿漉漉的;她觉得面前盆子里盛着生活的全部痛苦,白煮肉的热气,勾起心底种种令人恶心的联想。夏尔要吃上好半天;她只吃几枚榛子,或者双肘肢在桌上,用餐刀的刀尖在漆布上划道道消遣。”③这是包法利夫妇用餐时候的场面。可以看出,通过艾玛的眼睛展开叙述,读着也只能通过艾玛的眼睛才能看到这个场景,人们习以为常的用餐场景在艾玛的眼睛中或放大或变形,在阅读时感觉就仿佛是返璞归真,趣味无穷,好像小说中发生的就在你周围的环境和你所经历的生活,由此产生深深地共鸣。

在人物景色的描绘上,福楼拜也极力表现“客观性的艺术”。例如最后一章在描写夏尔之死时:“第二天,夏尔走到花棚下,坐在长凳上。阳光从格子里照进来;葡萄叶在沙地上画下了阴影,茉莉花散发出芳香,天空是蔚蓝的,斑蛰围着百合花嗡嗡叫,夏尔仿佛返老还童,忧伤的心里泛滥着朦胧的春情,简直压得他喘不出气来。”②在这一段中,客观的描写夏尔的所作所为(走进花棚,坐下),所见(阳光、阴影、葡萄叶、百合花),所闻(鼻闻茉莉花的芳香;耳闻斑蛰的嗡嗡叫声),所感(返老还童,春意朦胧,喘不出气),而不是作者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知。

(二)追求艺术中的美

福楼拜指出:“形式和思想就像身体和灵魂;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他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福楼拜青年时得过一种病,是他这一生都没有摆脱的疾病。也正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福楼拜通过自我克服、自我认识来达到“自救”。在这个的历程中,福楼拜不止一次地谈到“忍耐”、“理智”与“意志”,这些词语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显现。这也使得他在写作探索中有着“极端”的追求。在真实的基础上,福楼拜刻意求工,对艺术美孜孜不倦地献身挖掘。他比任何一个小说家都更努力地把小说引进生活的真实,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充满诗化的温情。福楼拜把平凡的现实生活用艺术的手法呈现给读者,将日常生活诗意化。他追求艺术的美,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自身的美,而我首重风格,其次是真实。”

福楼拜就像一个珍珠采集者,他一再地潜入海底,寻找贝壳和珍珠,他就是这样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锤炼句子,采集语言的珍珠。他不惜把写好的东西整页地删去,以致每部长篇都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因而有评论家说福楼拜是“文字的基督”。他渴望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东西都写出来,但又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美的纯粹体现。在《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新婚生活是这样描述的:夏尔来到楼下,准备出发看病,爱玛“在楼上继续和他说话,咬下一瓣花或者一片叶来,朝它吹过去,鸟儿似的,一时飞翔,一时停顿,在空中形成一些半圆圈,飘向门口安详的老白牦马的蓬乱鬣毛,待了待,这才落到地上。”诗化般的语言,但艾玛的浪漫,夏尔的满足,新婚燕尔的幸福脱口而出,跃然纸上显得是那么生动活泼。在搬家收拾东西的时候,艾玛被结婚礼花的一根铁丝扎了手指。“桔子花蕾上盖满了灰尘,已经发黄了,缎带的银边也丝缕毕露。她把纸花扔进了火里,花烧起来,比干草还快。在灰烬里,它好像红色的荆棘,慢慢地消耗干净”;爱情之花萎缩了,“好像黑蝴蝶一样沿着底板飘起,最后从烟囱中飞了出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艾玛对爱情的幻灭感,而这也正是艾玛的内心感受。即使艾玛在月下为夏尔歌尽了她的阳春白雪,夏尔也不见其更加爱慕,更加感动。正是对浪漫爱情婚姻生活的希望落空,加上对贵族生活地向往但难以实现,原始的得不到满足,导致了艾玛几乎丧失理智地与他人。

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福楼拜也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对杜比可夫人长相的描写,长得丑“像柴一样干,像春季发芽一样满脸疙瘩”;形容她的瘦弱,“骨头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剑入鞘一样”,语言简练而生动形象,把杜比可夫人写得栩栩如生。在刻画夏尔的平庸时,写道“夏尔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坦,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激不起笑话和梦想。”描写艾玛对爱情的渴望时,“她睁着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的生活的寂寞,好像沉了船的水手,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表现了艾玛的空虚和对爱情的无限向往。这些语言在福楼拜的作品中不胜枚举,既符合人物性格,又使人物鲜活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颗简单的心》中,福楼拜更是把平凡的故事唯美化了。一个普通的女佣平凡的一生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优美生动的故事,处处流露着浓浓的真情,无时不在更是无处不在。以至于高尔基说:“福楼拜就是有着它特有的某种‘魔力’,至今打动着读者”。

(三)福楼拜小说的影响

罗伯-格里耶认为“从福楼拜到卡夫卡形成了一种流源关系,并且在不断变化。这种描写的激情始终激励着他们两人,正是这种激情有重新出现在今日的新小说中”,他把这种激情称之为“新现实主义”。

福楼拜的创作理念对法国和欧洲小说的变革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继巴尔扎克之后把现实主义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引导小说走向了客观性的创作道路。他小说中关于心理方面的描写,在人类潜意识领域的开拓,使现代派小说作家深受其启发和影响。福楼拜的第二部作品――《萨朗波》是新的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开辟了一条描写历史故事的新途径。福楼拜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更多地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源源不断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是他“描写的激情”的现实主义向更高的审美艺术的转化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小说作家追求文学形式的实验、创新,文学技巧的独特、新颖,以及强调审美主体的积极参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了福楼拜这种坚实而具有超越性的现实主义的影响。福楼拜新的创作手法的运用,把小说引向了更为宽阔的领域,他对小人物的描写以及精湛简练的语言风格对世界小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注解:

①王钦峰,《论“福楼拜问题”》,外国文学评论,1991

②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5页

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41页

④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许渊冲译,译林世界文学名著,2003年第314页

⑤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66页

⑥亨利・特罗亚,《不朽作家福楼拜》,罗新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193页

⑦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许渊冲译,译林世界文学名著,2003年第59页

⑧杨亦军,《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与新小说的后现代特点》,外国文学研究,2002第四期

上一篇:浅谈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高中生如何才能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