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通“触网”

时间:2022-09-13 10:56:34

2012年12月20日,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展第一天,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如约与大家见面。

展会上,这一北京地区首家上市的传统印刷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商业、出版印刷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着重展示的并非其耕耘多年的主打产品――高档彩色精装图书、全彩期刊杂志、豪华都市报或商业宣传资料。绿、白相间的宣传单摆满了整个展台,“盛通商印快线”、“C ”的字样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盛通以一种低调而又郑重的方式,正式拉开“触网”的帷幕。

然而,这片战场,早就硝烟弥漫。高举“网络印刷”大旗的勇士不少,一批刚蜂拥而上,一批已销声匿迹,更多的人在谈论“混沌的市场”、“盈利的困惑”、“维持的艰难”……至少目前,前线的消息并不乐观。

寒意未褪,盛通为何执意“试水”?它靠什么站稳脚跟?未来之路还将怎么走?

2012年12月22日,《印刷经理人》独家对话盛通股份董事长贾春琳,听他讲述网络迷局之下盛通如何求解。

缘起

盛通商印快线的筹备工作,始于2011年底。从考察论证、组建团队、配备生产机器,到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盛通商印快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一年的时间内,贾春琳获得无数认可,也多次面对质疑。“有人说,花大钱摔大跟头,花小钱摔小跟头。为什么一定要冒这个险?”但贾春琳很坚持,“在国外,类似的模式已经得到了成功验证。在国内,网络消费方式也已深入人心,印刷业触网是必然的趋势。况且,持续推高的人工成本也会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固有的营销方式。”

变革是必然,或早或晚。但目前,网络印刷的实践者中,鲜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印刷企业的面孔。观望,成为一种集体情绪。不少广告、设计公司以及中小型印刷企业虽然在探索网络印刷,但“还没有把这个模式完全做通,更谈不上有太强的市场号召力”。在贾春琳看来,盛通的尝试,是新市场环境下企业寻求转型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对企业所肩负的行业职责的践行。“我们希望能够号召、带动更多有实力的同行一起来培育和耕耘这片市场,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012年12月,盛通商印快线正式上线。“C PRINT是commercial printing(商业印刷)的简称,定位于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商业印刷需求;24则代表着我们最终要实现订单下达的24小时内完成产品的生产、质检、包装进而达到送货条件,为企业应急公关宣传提供有力保障。”贾春琳如此解释盛通商印快线域名中“C PRINT24”的来由。

求异

登录盛通商印快线,在已上线的名片、单页、折页、画册、日历这五大类产品中挑选出所需产品,再对其尺寸、纸张、装订等信息条件进行选择设置,及时获得报价,提交订单,上传文件,并及时查看PDF文件的适印情况,完成网络签样确认,即可进入订单生产及递送环节。看上去,这与市面上绝大多数网络印刷服务流程并无太多不同。

但盛通需要“不同”,也在追求“不同”。“为什么欧洲同行一天能处理一万个订单,而国内现有的网站中还没有一个可以实现?这说明,我们的很多功夫还不到家。”在创办盛通商印在线的这一年间,贾春琳与国内不少网络印刷服务商打过交道,发现问题重重,“很多网站并不能实现它所标榜的‘全流程服务’;有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工厂,选择与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合作,虽然也建立了产品标准,却很难真正控制标准。”

建立流程并非难事,如何让整个流程稳定、高效地运转下去,才是最大的难题。换句话说,盛通真正需要面对和重视的,是平台上下的细节考验,是对各个环节要素高效协作能力的测试。“首先,我们要有标准化的产品,这是提供标准化流程服务的前提。”而这也是盛通选择从商印领域切入网络印刷的一大关键原因。

“其次,线上的系统平台要足够智能化。”贾春琳解释:“举个例子,不少网站上所谓的‘报价系统’只是将各种报价预先计算、设置好,最后根据用户选择从下拉列表中读取数据即可,简单说,所谓的‘报价’就是‘查表’,如果表上没有相关数据,报价时就只能四舍五入。”而盛通构建的是一个智能的报价系统,后台有着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每多一份和每少一份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此外,选项所提供的纸张,一定是材料库现有的纸张,如果有针对该特定纸张无法完成的工艺选项,也会在用户做出选择前被系统自动“屏蔽”。“后台进行着复杂精准的运算,前台展现给用户的选项却足够简便,这才是我们做报价时要达到的目标。”

目前,不少网络印刷平台只能提供正向流程服务,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使用网络平台的过程中需要返回上一个流程环节,只能依靠人工解决,盛通则可以借助系统自动完成逆向流程;商印快线connect客户端,能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对文件进行预查,保证文件符合印刷标准;独立的网络签样系统,还能实现跨区域远程签样。

在盛通商印快线的宣传单上,“流程全透明”的口号也被放到了显眼的位置。线上订单查询系统可以实时显示订单进度及时间预估,不久后用户可以在会员中心、订单中心利用iPhone、iPad终端随时查看,并根据情况安排工作计划。用贾春琳的话说,“全部靠自动、高效的系统完成,把人力成本和沟通成本降到最低,才是网络流程服务的本质所在”。

但打通“全流程”,更多的苦功还得放在平台之下。在这一点上,盛通的优势毋庸置疑,多年的商业、出版印刷经验,对ERP系统持续的建设与完善,已为盛通打磨出一个足够智能化、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能够确保较高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与线上平台进行“无缝对接”,保证“从下单一直到产品生产、包装,再到盛通自主配送或交付给第三方物流配送机构,是一条完全标准化的流程服务”。

长跑

对于贾春琳来说,最大的投入不是软件系统,也非硬件设施,而是“时间的成本”。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网络印刷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几乎所有人也都承认,这注定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役。

“在目前的投入期,只有尽快地把这种模式推广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推广,是贾春琳眼下最为重视的一环。“无论是线上的搜索引擎营销还是社交网络营销,或是线下重点针对广告、设计公司的推介,所有的推广策略都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调整,直到找到最有效率的推广模式。”

与此同时,需要持续练好内功。让贾春琳颇感自豪的是,盛通已经建设了一支复合型的人才团队。“这是一支80后的年轻队伍,但每个人都有包括IT、印刷工艺等在内的较为丰富的特定行业经验。”武树军说。他是这个团队的一员,设计专业出身,在广告公司打拼多年,目前任商印快线执行总经理。他的关注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整个团队的风格特征。

“在盛通商印在线,即将上线卡片、手提袋、信纸、无碳复写、出版物五大产品类别,以满足客户更多需求,并提供大量设计、制作模板,增设在线设计功能。而且,从设计到下单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里,页面上都会对涉及的相关专业印刷知识进行跟踪式图解,方便用户理解和选择。” 武树军强调:“网络印刷要成功,就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疏通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最便捷、舒适的体验。”

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特点与需求,盛通还将尝试配合以不同的服务渠道与服务模式。在客户中心,会根据客户的下单量与业务情况,将之区分为专业客户与非专业客户。对于非专业、中小型企业客户,会有一套高效便捷的服务方案。而对于企业规模较大、业务需求较大的专业客户来说,登陆之后可以体验到的是为该客户定制的专属界面,可以随时查看、调用专有的产品数据库,并获得印刷服务咨询、印刷品生产解决方案以及产品设计、包装升级、盛通自有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

在区域布局上,贾春琳也有了明确的规划。“网络印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2013年,盛通会利用在上海现有的产能,将服务范围延伸到上海及周边地区。未来,我们还希望能与全国各地的供应厂家一起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强大供应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印刷平台。”贾春琳信心满满。在他看来,网络印刷,会给盛通和中国印刷业一个更加开阔的未来。

上一篇:谁还在岸上? 下一篇:印刷设备进口税政最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