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晚秋》走红文艺片迎来第二春?

时间:2022-09-13 09:50:21

《桃姐》《晚秋》走红文艺片迎来第二春?

3月份的国产电影市场充满了文艺气息,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及院线数据显示,3月上映的两部文艺片《桃姐》《晚秋》,截至4月8日累计票房分别为6800万元、6500万元,谈文艺片色变的时代终于要过去了。

然而,“小文艺”的3月却担不起“文艺片复兴”的重任。艺术电影一直深陷生存困境,虽然业内人士多年来都在呼吁建立艺术院线,开辟艺术片专属放映空间,但艺术片市场始终被商业大片挤压,进了影院最多“一日游”。单凭两部影片的成功就说文艺片的春天到了实在言之过早。不过,《桃姐》和《晚秋》的成功依旧让电影的投资人看到了文艺片的希望,至少不必再谈文艺片色变。

近日,导演贾樟柯透露,他在北京自建的一个百座单厅艺术影院明年就能盖好,将以此“好好为文艺青年服务”。此言一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支持,艺术影院的话题也随之再次浮出水面。

去年拍摄250部只上映15部

艺术电影(Artist Film)常被人称作文艺片,是与商业片相对而言。通常创作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影片叙事个性,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文艺片的内涵要高于其他的影片,但文艺片很难赚钱,面临着投资难、拍摄难、上映难三大难题。

获得过国际大奖、影评界广泛赞誉的《钢的琴》因为上映期选择在了商业大片云集的暑期档,致使影片在多地被市场无情抛弃。去年全年,内地全年拍摄的小成本文艺片超过了250部,但能在大中城市影院里放映的只有15部左右,其中能赢利的不过5部。这些小成本国产文艺片的确存在导演不知名、大牌演员少等特点,在宣传时无法与商业大片抗衡。数量稀少,质量不高,令众多投资人并不看好文艺片的前景,拍摄文艺片也很难一帆风顺。在《钢的琴》的拍摄过程中,剧组的账上一度只有47元钱。杀青当天,剧组没钱支付演员和剧组成员的片酬,主演王千源在东京拿影帝时,手里拿着的还是片酬白条。

《桃姐》《晚秋》成功缘于大明星

《桃姐》与《晚秋》票房双双飘红,其中有何原因?这两部影片的明星演员阵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观众被拉进影院后,影片本身品质还不错,那么口碑效果就接着产生作用,但两部影片亦各有独特的成功因素。

某影城负责人分析:“《桃姐》吸引观众进影院,一是因为影片质量,有许鞍华做保证;第二,刘德华不仅是投资老板,还出演角色,受众范围瞬间拉大了。可以说,影片基础加上市场化运作,给《桃姐》带来票房上的佳绩。”他说,《晚秋》的情况则有些不同,“最大的焦点应该是在汤唯身上,因为她是个话题人物,很受关注,而且她的个人表演能力是受到认可的,加上这部影片是爱情题材,所以比较吸引年轻观众,选的档期也相对有空间。”

建“影迷之家” 有多少精品可以逗留?

对于这个明年计划完工的艺术影院,贾樟柯描述,希望打造成为一个“影迷之家”,“在影院营造一个愉快放松的氛围,能够把有艺术爱好的影迷聚集在一起,大家到影院就像回家一样,有一种特别好的观影感受。如果理想中的艺术影院能够建立起来,那我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就想看电影了”。

在这个“理想的影院”中,贾樟柯称,除了会有艺术片的放映,还会策划大量的活动,“影院将会专门设一个节目策划组来安排节目,会有专题回顾,会有影迷与导演、幕后工作人员、影评人的互动等等。还会设一个大型的阅览室,把全球最新的电影期刊、各国电影精英杂志免费提供给观众”。除此之外,影院还会考虑延长营业时间,开通宵夜场,“把影院变成一个可以逗留的地方”。

尽管蓝图美妙,贾樟柯也承认,“片源不足、盈利问题、影院本身如何坚持特色,是艺术影院面临的共同挑战”。事实上,一方面,国内呼吁给予艺术片生存空间的声音一直不减,大部分艺术片缺乏放映平台,但好的艺术片又太少。业内人士指出,每年国内生产600部左右电影之中,没机会进入院线的四五百部里,能真正称为艺术电影的影片少之又少。有影评人认为,我国生产的艺术影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支撑一条院线的正常运营,须在世界范围内引进,但目前这一点并不现实。

上海艺术片院线 片源少掣肘

而由上海联和电影院线牵头的“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已悄然启动一个月,这也是继北京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之后,中国内地第二个“艺术片集结高地”。联盟将打造“周周映”模式,并寄望形成规模成立艺术院线。记者从上海联和院线了解到,目前共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合肥7大城市9家影院加入“放映联盟”。

在上海,由联和院线发起的“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今年以来已推出由范立欣执导的纪录片《归途列车》以及卢晟导演的故事片《这里,那里》等两部影片。加盟影院在不改变各影院现有经营模式的前提下,兼顾放映已获公映许可证的小众文艺片、纪录片等,联盟计划今年全年放映10部左右艺术片,每家加盟影院“周周映”,即每周固定一天时间固定时段放映一场电影。度过起步阶段,片源问题也是联盟持续发展的最大掣肘。

前景:国家政策扶持不可少

尽管艺术影院生存还面临诸多困难,但业内认为,一个城市里艺术影院不可无,也不可多。国家对艺术影院的财政扶持政策必不可少,其次,艺术影院应和新媒体结合,譬如利用网络对艺术电影进行分销。而对于艺术电影院线的创立,鉴于目前影院和房地产商结合密切,房地产商可考虑以品牌宣传的角度,减免影院地租。为了拓展艺术片发行放映渠道,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影公司甚至可以利用企业自身品牌的支撑,建立艺术电影院线,对艺术片进行推介、宣传以及营销,为影院降低影片营销成本。

“放映联盟”策展人顾敏表示,现在“放映联盟”刚刚起步,关键在于坚持。“亏不亏损不能静态核算。”顾敏告诉记者,之前的两部艺术电影的放映,受到了喜爱艺术片的观众积极响应,观众的热情数次感动了顾敏。“能为观众服务,为观众找到真正的好电影,这样做就很有价值。”顾敏说,如今“放映联盟”中各加盟影院,更多还是靠一种商业之外的艺术担当。这样的艺术片放映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顾敏表示,这样的坚持同样是在为影院的个性化经营赢得一种认可,让观众在商业电影之外,知道在哪里寻得艺术电影的踪影,并在艺术气息浓厚的氛围下与喜爱的导演近距离交流。

未来:春天还需静待

国产文艺片至今仍在“”途。“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过得硬的作品,从这一点看,文艺片的价值也要送到市场上去检验。

艺术影院的成立也并非所有艺术片的“救世主”。从《观音山》到《桃姐》的成功,证明了有艺术质量、又能抓住营销卖点的“艺术片”,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得到观众认可。在业内通过包括建立艺术影院和在商业院线中开辟艺术空间等各种努力,为多种类型的电影寻找观众之时,值得欢呼的也许并非是艺术片的“春天”来临与否,而是鞭策着创作者们以更多有艺术质量的作品回应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电影的“春天”才会愈加多姿多彩。

相关链接

北京的艺术影院

在北京形成规模的艺术影院,只有百老汇电影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3家。3个艺术影院虽然都放映艺术电影,但风格各不相同:

百老汇电影中心影院拥有3个放映厅、一个超过300平方米的咖啡书店及会员区域的一个小型电影图书馆和MINI放映室。影院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不同国家的电影展映,同时举办定期讲座、讨论等各种活动。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影院是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艺术片首映、主题策划放映、影人对话沙龙、经典影片回顾、电影图书出版等活动,比较关注独立电影以及国内艺术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凭借两万部的馆藏电影,以10元的低票价放映国产老电影,资源得天独厚。

上一篇:柯捷思:以信取义 造万卷书 下一篇:让人焦虑的“滴答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