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与《中国青年》

时间:2022-09-13 08:38:54

任弼时与《中国青年》

[摘 要]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弼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关键词] 任弼时 《中国青年》 青年团

《中国青年》杂志于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该刊在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命运坎坷,屡遭停刊。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青年》被查封,后改名《无产青年》和《列宁青年》,秘密出版数期;1939年刊物一度在延安复刊,不久因发行问题又再度停刊;[1]P222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作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任弼时与《中国青年》杂志的关系由来已久,十分密切,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于1948年直接指导了的《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由于对《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特殊贡献,任弼时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一、以《中国青年》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4年,任弼时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回国之初,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担任青年团江浙皖区委委员及团中央宣传委员会下设编辑部的编辑员,和张伯简、邓中夏等负责《中国青年》的稿件编辑工作。任弼时非常重视马列主义的宣传工作,为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和广大群众,1925年前后,任弼时以《中国青年》为阵地,围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辟世”、“辟时”、“弼实”、“辟古”等笔名在《中国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还组织创办了“平民学校”,亲自讲授共产主义ABC,对青年群众进行系统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主题的政治教育。

1924年10月18日,为驳斥污蔑共产党和青年团员加入是想控制的谬论,任弼时用“辟世” 笔名在《中国青年》第四十九期上发表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一文,以犀利的笔触给以严正答复。为了扩大宣传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于同年11月8日――十月革命七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在《中国青年》“苏俄革命纪念特刊”上发表《列宁与十月革命》、《苏俄经济政治状况》、《苏俄与青年》等三篇文章,分别介绍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策略,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胜利及苏俄青年在十月革命后获得政治上的平等和受教育的权利。[2]P27

1925年1月,任弼时在《中国青年》上发表《列宁主义的要义》和《李卜克内西》两篇文章。前文介绍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农民问题、民族问题和革命策略等方面的论点;后文是为纪念李卜克内西逝世六周年而作。[2]P29同年5月,任弼时又在《中国青年》上发表《马克思主义概略》一文,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它的由来、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等等。[2]P321925年2月,上海爆发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二月罢工。3月,任弼时在《中国青年》上发表《国际革命者救济会》一文,对发动学生青年向社会各界募捐支持被资本家开除的工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五卅”惨案发生后,任弼时签发团中央通告(第二十五号),号召要把“此次反帝运动尽量扩大到全国”。6月13日,团中央《告全国青年》书和《告全世界青年工人》书。与此同时,任弼时又在《中国青年》第81期上发表《上海五卅残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一文,系统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暴行,阐明了“五卅”运动的性质、斗争策略、前途和对青年的希望。[3]文章指出,青年学生必须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只有和工农打成一片,明白他们的心理和需要才能取得民众的大多数,才能有革命事业的成功。[2]P34

1926年春天,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交由《向导》彭述之发表。因为该文强调农民运动,实际上批评了陈独秀1923年12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强调力量的观点,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意《向导》刊载。作为团中央总书记,任弼时决定在《中国青年》上刊登此文。1926年3月13日,《中国青年》第116期刊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同年,《共产国际》杂志俄文版也译载这一重要文章,并在按语中给予高度评价。任弼时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具有坚强的党性,在重大原则上寸步不让,这也是他第一次抵制陈独秀的错误。[4]这一年,他还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自五卅惨杀到北京惨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去的一年》、《十月革命与中国解放运动》等重要文章。

任弼时十分重视青年教育工作。大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书记和书记。这一时期正是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和迅速多变的时期,尽管如此,任弼时对当时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编辑出版一直很重视,常和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恽代英一起研究青年教育工作。他认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中国青年》等刊物为阵地,做普及共产主义的艰苦的宣传教育工作,启发和诱导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他还十分注重青年团的组织建设和对青年团在革命斗争政策策略方面的指导。他强调,必须加强青年团的骨干和青年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协助党的工作之发展”的共青团组织,必须要求团员对马列主义有正确的认识,必须根据列宁关于建设布尔什维克党的精神来建设青年团的组织,使之在革命斗争中克服和避免“左”的或右的错误。为此,他在《中国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指导青年运动的文章,翻译、发表了列宁《中国的战争》等著作,为在国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了贡献。由于任弼时同志俄文好,且在苏联受过多年的实际教育,再加上他具有很高的马列主义水平,这些文章深人浅出,针对性强,成为当时教育青年的生动教材,在当时进步的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晚年常说:我们是先读到任弼时等人的文章,接受了他们宣传的思想,尔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在大革命时期,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之所以能够办成一个紧密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并为马列主义所武装的青年刊物,在教育团结中国青年方面发挥极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成为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这与任弼时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和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亲自指导《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

1948年秋冬,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亲自指导中央青委筹备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为建团做思想舆论准备。为使《中国青年》早日复刊,任弼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刊物的方针、编辑计划以至每一个细节,都作了周密、细心的指导。复刊第一期的全部稿件,他都亲自审阅,并具体指导编辑人员怎样从原则高度修改文章,提高刊物的政治质量。以后,他还亲自帮助编辑修改《活跃的延安冯庄青年团》、《庆祝中华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开幕》等稿件。

在任弼时的关怀与指导下,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在平山县嘉峪村复刊,为《中国青年》重新题写了刊名,并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青年》的复刊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青年团从思想上作了准备。

1950年10月21日,任弼时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上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青年》创刊二十七周年”的文章。该文回顾了《中国青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在历史上的作用,要求把《中国青年》办得更好。他说:办好《中国青年》这样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刊物,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一个结合实际、联系群众并为马列主义――思想所武装的青年刊物,在教育团结中国青年一代的历史事业上,能够发挥很大的动员作用和组织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办好这样一个刊物,《中国青年》应该继承发扬过去历史上的战斗传统,更密切地结合广大青年群众的实际斗争和更生动地宣传马列主义――思想,使《中国青年》能够成为指导青年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的更有力的武器。[1]P237

这是任弼时留给青年的最后寄语,一周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三、结束语

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有着光荣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任弼时与《中国青年》的紧密联系,与及在这块阵地上留下的光辉业绩,体现了他对共青团及中国青年运动的开拓性贡献。回顾这一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对当前的共青团工作和《中国青年》刊物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二是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紧紧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三是必须始终为青年服务,努力构建中国青年的精神家园。任弼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前进。

参考文献:

[1]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任远远:纪念任弼时(纪念图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3]夏建文:试论任弼时对共青团建设的历史性贡献[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2).

[4]朱洪:党团书记之间──陈独秀与任弼时[J]. 党史文汇,1997,(11).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学生清毒运动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