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和课堂学习有效对接

时间:2022-09-13 08:31:03

让预习和课堂学习有效对接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课堂模式,主张教师限时讲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踊跃展示。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授者,而是学生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我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课前积极预习,课堂上利用导学单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同伴互助,而后利用练习来促进学生巩固所学,内化运用,在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让师生共同成长。

一、做好预习引导,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

1.指导预习方法

在预习的过程中引导自主学习,是主动摸索,努力构建新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精心预设预习单,合理设计预习的内容,巧妙安排好时间,帮助学生预习到位,从而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要具有清晰的目标才能够有的放矢。无论是预习、学习还是复习,其目标都是统一的。唯有目标明确,学生们才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方面的内容,需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例如:《用算盘表示数》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1)通过改装计数器成算盘,认识算盘结构,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2)了解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能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能够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能够说出算盘上数的组成并能读、写算盘上的数。(3)感受算盘计数的科学和方便,体会计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初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积极情感。

3.安排预习内容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为课堂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完成部分原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但是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内容。预习的设计要注意形式的变化,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预习兴趣;预习的内容上要划分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预习的要求上要具有弹性,让他们具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逐步达标;对于预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困生及时得到关心和帮助,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让他们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不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例如:在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可以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可,不需要他们就基本性质进行说明。学习一般的,列举出几个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分数的基本性质,也许他们的方法不够全面,也许会有可能忽视三个分数的相等关系,但只要能够大致正确就行。学习优秀的,需要列出几个分数并且证明这几个分数之间存在相等关系,借助这几个分数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4.重视预习评价

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借助这些方法让学生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单引导,在预习单上面设计出自我评价的栏目,比较打分、贴图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进而形成内在动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进行互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价,给对方小组做出适合的评价,在精彩之处做上记号,打上等级,写上鼓励性的语言。评价要真刀实枪,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二、抓好预习和课堂学习的连接

1.展示预习的成果

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让学生们展示预习的成果,引导学生们积极交流,从而以学定教,在需要点拨的地方因势利导,在关键的地方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预习展示的时候,不仅仅要呈现预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暴露问题。教师要善于将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类,看看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哪些问题是大面积的,哪些问题是极个别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进行理解。在引导过程中,要鼓励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质疑和争论。教师在预习的时候也应该参与交流,融入当中,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及时捕捉相关信息,随时调整预习的方向。具有质疑的自由,享受交流和成功的机会,于是,预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师要控制好时机,既要让学生们充分交流,又要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2.课堂上的学教有效结合

数学课一开始,教师引导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中汇报自己的预习收获和疑问,然后进行组间交流。这样既可以检测预习的成果,又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点,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的意识,体验到了学习的趣味。教师也能够按照学生们在交流反馈中的信息,因势利导,调整课堂的学习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以学定教,更正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让学生们意识到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平山小学)

上一篇: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在兴趣中探索识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