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课哪能“效”如许 胸有丘壑“慢”中来

时间:2022-09-13 08:12:36

【摘 要】“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从教学入口“宽”些,知识体系“紧”些,问题设计“放”些,例题处理“变”些,教学评价“延”些这五个方面开展“慢”镜头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慢”镜头教学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自然成长规律。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而在于是否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他们思维的节点上进行了放大。而数学知识有其特有的逻辑联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其中的联系就需要一个过程,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有实施“慢”镜头教学的必要!我们开展“慢”镜头教学时可以朝以下“五个方向”努力探索。

一、教学入口“宽”些,搭建探究平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在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起点低、入口宽、过程慢。现结合案例“探索勾股定理”加以说明。

片段:(从数和形两方面入手)

分组让学生尽量准确地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6cm和8cm,并测量手中的直角三角形(课前每人发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下表:

师:观察表中三组数据你能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并板书:a2+b2=c2。

师追问:a2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生: 以a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播放视频,观察勾股定理教学仪器中水面积的变化规律并总结。

分析与讨论:本案例先从数和形两方面切入,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和计算中感悟定理的猜想过程,并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并充分感受了联想、类比的功效。

二、知识体系“紧”些,创建严密结构

数学复习课不是新授课,需不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其实,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开,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所以在选择创设什么样的合理情境时,应该以此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逐末。

如案例:八年级《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

首先,老师拿出一张一般的三角形的纸片

师:你能否剪两刀,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

①当ABC是什么三角形时,剪下来的四边形ADEF为矩形?并说明理由?

②当ABC是什么三角形时,四边形ADEF为菱形?

③当ABC是什么三角形时,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在第③问的基础上老师追问:四边形DBCF是怎样的特殊图形?

老师通过此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知识网络的形成.并采用图解式板书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知识点,迅速回忆起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内在联系。并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领悟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与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例题处理“变”些,拓展思维效度

随着新理念的不断深入,探究活动贯穿整个初中数学课程,而通过“变式教学”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思维游刃有余。现结合浙教版九上《4.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中的一道题目为例来进行说明。

例题: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毫米,高线AD=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长是多少?

个人认为,变式的方法可以有:

1.从静态到动态

在原命题中,若点P为边AB上一动点,四边形PQMN为内接矩形,请探索: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

2.从一般到特殊

将原命题中的一般三角形改为特殊三角形。

①如图,已知AB=AC=100,BC=120(删去AD=80)

②如图, 已知∠BAC=900,AB=80,AC=60.(删去BC=120,AD=80)

3.从有限到无限

①若将原命题中的余料APN按原题方式进行再加工,则其内接正方形的边长X2是多少?如此一直加工下去,则第n次内接正方形边长Xn又是多少?

②若将原命题中的一个正方形变成如图横放着的两个正方形PQGF,GFNM或n个正方形,则它的边长又等于多少呢?

总之,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粒种子种在地里,我们要有足虻哪托模等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是漫长的寂寞的等待过程。我们不能有悖于学生的认知、成长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放慢教育的速度,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愿我们提倡的课堂慢教育像春天一样给孩子们带来希望,像阳光一样沐浴着自然、天性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慢教育》(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教育是慢的艺术》.南方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思考 下一篇:我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