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城》说课稿

时间:2022-09-13 06:35:4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安这座城》。我准备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西安这座城》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出社版职业模块服务类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表现西安洋溢着浓郁文化底蕴的散文,文章语言简练朴实N意深刻,条理清楚,事例翔实。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主要通过古建筑群、文化特色、西安人的特点等不同角度,介绍了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说明了西安最具古城魅力,表现了作者对古城西安的热爱,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与自豪。

(二)教材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职业模块对阅读与欣赏是这样说的: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读懂主要内容。能对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阅读有关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一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全面要求,增强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单元提示强调阅读要抓住精神实质,抓住要点,学会概括和提要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我们提高从题目、自然段乃至全篇中提取要点能力,按照需要从文中选取材料、分类归纳、分析综合,概括内容,把握旨意,体会意蕴,感受情感。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感受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西安古城的特点,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通过体味作者对西安渗透灵魂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兴趣及热爱。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情感目标】

(1)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1)抓住西安古城的“古”作重点的研讨与分析,并体味和理解作者贾平凹对西安的情感。

(2)对学生进行文化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难点

(1)概括提炼西安城的特点和西安人的特征以及具体表现。

(2)分析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西安人影响。

二、说教法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基于此,根据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所以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实际降低了难度,放慢了进度,从他们的基础实际层面设计问题,尽量多用一些感官的材料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情感。

本篇课文特采取以下教学法。

1.朗读体验与圈点勾画法: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朴实意蕴深刻,适宜诵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思路,体会语言讲特色,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与此同时,为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边读书边勾画重点语句,主旨句,中心句,进行分析、比较、思考,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养成积累习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重点段落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

2.讨论研习法:教学中我依据课文行文脉络、思想内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质疑,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3.情景教学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并且在搜集大量的史料和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演讲,演讲要围绕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对我们职业生涯将会产生不可估量深远影响,在职业生涯中将如何处理继承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明的关系,激励学生热爱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

三、说教学过程

着眼学生实际,以人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激情导入,梳理思路,整体感知,深入探究,体味欣赏,情景演讲”。预设了三课时:第一课时,诵读感受,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深入探究,体味欣赏。第三课时,情景演讲,展望未来。

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探究未知的强烈愿望,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大家了解距我们宁夏一步之遥的古都西安吗?在西安有象征着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结晶的,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留言:“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说是第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作者和西安,老师予以适当补充和解释。

(二)诵读感受,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本环节主要采用朗读体验与圈点勾画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妙词佳句做好积累理解。将积累成果读一读,看一看,比一比,交流学习。

1.思考讨论:文章写了哪些内容?通过此问题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倾向。以邻桌之间为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平等对话,达到水到渠成,形成共识,梳理思路,予以小结。

2.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重点段落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找重点句、主旨句,领会文章主旨。

(三)体味情感

1.巧设问题,体味情感:

阅读课文1~3段,了解作者对西安城的感情以及具体的表现。

(1)文章的第一话说“我住在西安城里已经是20年了”,那么作者对西安有什么样的情感?

(2)作者爱西安城的表现在什么地方?

2.小结

以上是第一课时,立足文本,诵读勾画,整体感知,夯实基础,为下节探究欣赏铺路搭桥。

【第二课时】

运用讨论研习法,依据课文行文脉络、思想内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体味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一)深入探究,体味欣赏(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古城西安的特点是什么?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概括西安城特点的句子。

2.这座古城西安(“旧文物”)有什么魅力?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安这座古城的魅力的?(讨论)(老师指导将这些事物归类)

4.指导学生要从西安人言行去提炼概括西安人的特点,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有什么特征?从哪些内容表现出来?(讨论)

5.分析西安人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提问)为什么西安人会有这种特征?

6.文中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7.“整个西安城,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这里所说的“新”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8.作者住在了这里,能否概括说出作者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为作者提供了怎样的生活?对这种古城生活,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体味欣赏

从细微处体会西安古城永远是中国魂魄所在地,体味渗透到灵魂的情感,感受语言朴实深刻,诵读交流。从具体的词语、句子着眼讨论研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质疑发问,思辨争论,共同成长。

(三)小结

从独立转向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以上第二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情景演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本节课特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进行在职场工作中演讲,演讲历史文化给自己智慧、力量、灵感、精神。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发表自己观点,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继承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高素质人才。

(一)拟定职业,展望未来

导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职业理想。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理解了传统文化对一座城,一个人一生有深远影响的基础上,用演讲的形式来畅谈自己的职业理想,比一比,看谁的职业理想和历史文化融合得最美好,理解得最深,在正式演讲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

说一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写好演讲。(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说说演讲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为顺利演讲打下基础。学生发言后,教师做好必要的小结。)

(二)学习榜样,激发热情,提升境界。

1.观看成功人士继承历史文化的故事(多媒体播放录像或图片)。

2.自愿介绍有关名人、伟人传承历史文化的故事,谈一谈自己对名人、伟人立志成才的感受和体会。

(三)展开想象,确立职业,发扬光大。

1.独立思考,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提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一个美好的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理想要根据自身特点,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向往,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去思考、想象,想象学习了中国历史文化后在职业工作带来的变化,传统文化给我们注入了活力,动力,灵感,精神,力量。不能凭空瞎想,胡编乱造。)

2.创新构思,精心设计演讲。(提示学生:设计演讲要注意三点:①想好演讲的内容――我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历史文化如何影响了我们职业理想,发展了我们事业,成就了我们职业理想,历史文化素养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精神支撑,聪明智慧的源泉,是我们成才成功的基石。②列提纲,安排演讲的思路――可先讲职业理想,再讲树立这个的职业理想的条件、原因;也可先讲条件、原因,再讲出职业理想,最后讲清楚所学的历史文化在职业生活中作用、地位、意义。③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精彩的语言,得体的语气、语调,自然大方的仪态。)

3.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工作。

(四)小组畅谈,放飞理想,传承文化。

1.学生自主组成畅谈小组。(4 ~6人为一组)

2.以小组为单位畅谈职业理想和传统文化二者的契合点。人人发言,互听互评,比一比看谁演讲得最精彩(有感情、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鼓励第一次畅谈不够理想的同学再次畅谈。(老师引导,同学鼓励,让不愿当众发言、不敢当众发言的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4.综合评议,选出3~4名讲得最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到全班演讲。

(五)全班交流,展现理想,创造辉煌。

1.优秀学生代表演讲。

2.小组评价,合作商议,深化发展。(提示:评价可以肯定长处,也可以补充不足,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归纳小结,达成基本共识。(班长口头小结,其他学生自愿补充,班委成员进行书面整理。)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思想或打算写下来。

总之,本篇文章的教学,我遵循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职业模块关于阅读与欣赏教学的总体要求,出发点定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文学和文化底蕴,落脚点定在通过创设职业理想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激励传承文化,提高品位的理念,让每一位学子学有所成,正确理解职业理想和传统文化,今天学习和将来发展不可割裂,谐调一致不矛盾观念。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力献策!

(作者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三中学;宁夏彭阳县古城中学)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下一篇:加强直觉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