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时间:2022-09-13 05:43:56

p53基因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p53基因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的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实验组60份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依据CIN的级别分成3组,对照组40份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成阳性组(宫颈癌)和阴性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分析5组间的p53阳性表达率。 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p53蛋白表达率为0,而宫颈癌p53蛋白表达率为40%,且CIN分级越高,p53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 +++ 的概率也越高;宫颈癌的细胞分级越高,p53蛋白表达率也越高,即癌细胞的分化率越差,p53蛋白表达率越高,CINⅠ与CIN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53基因蛋白表达与CI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关键词] p53基因蛋白;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免疫组化法;表达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078-02

宫颈癌是人类目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死亡率的50%以上[1],而在肿瘤的病变过程中,由于肿瘤组织的增生过快会打破局部组织缺氧和供氧与耗能之间的平衡。目前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明,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而p53基因的表达和结构情况是人类肿瘤基因改变的最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2]。本文就对p53基因影响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表达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其对临床上的有关p53基因和CIN之间的发生、发展的关系问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的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后的进行病理检测过的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共100份,分成5组,标本均未经过放、化疗及肿瘤药物治疗,其中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即对照组的阴性组)来源于因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行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标本。其余均来自相对应的疾病标本,其中对照组的阳性组中宫颈癌组20份,而实验组共60份,均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平均分成3组,依据CIN的Ⅰ、Ⅱ、Ⅲ级分成实验组A、B、C组。

1.2 方法

全部研究标本经HE染色,依据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认相应病变的存在,同时确认无变性及坏死的存在。每例患者均选择3块不同部位取材的石蜡包埋蜡块,行4 μm连续切片。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检测使用TUNEL方法;凋亡细胞p53基因蛋白表达使用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而分析p53基因蛋白表达与TUNEL标记率的关系。

1.3 评定标准

以染色强度高于背景者为阳性表达,依据阳性的强度和数量分成3度。“+”表示阳性细胞数在10%以下,染色强度为弱阳性或仅个别细胞存在强阳性,定义为弱阳性;“+++”为细胞数在60%以上,染色强度为强阳性或少量细胞为弱阳性,定义为强阳性;在这两者之间为“++”,随机选取5个视野进行分级并统计分析[3-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p5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分析

从表格中分析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p5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0,而宫颈癌p5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40%,且CIN分级越高则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的概率也越高。具体分级见表1。

2.2 p53表达与癌细胞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

随着宫颈癌的细胞分级越高,p53蛋白表达率也越高,即癌细胞的分化率越差,p53基因蛋白表达率越高,CINⅠp53基因蛋白表达率与CIN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讨论

研究发现,p53是一种序列特异性的DNA结白,是对其他基因的活化起着转录调节的一种抑癌基因。众所周知,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其发生与人类状瘤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5]。目前研究发现[6],人类状瘤病毒有65种以上之多,在其亚型中E6、18、58等和宫颈癌的发生相关。而其中的E6与p53蛋白的降解有关,从本次的研究中看出,p53蛋白在CI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鳞状上皮。这提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本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于进行临床研究。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的p53蛋白代表突变型p53,具有癌基因的功能。本实验从细胞凋亡这一细胞生物学基本特性来看细胞凋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过程,及其与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关系,明确了p53基因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阶段CIN中的表达情况,但是p53基因是否还具有协调性的调节细胞凋亡功能需要临床的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的可能发病机制。但是此次研究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杜俊瑶,姚嘉斐,辛彦,等. Survivin与Fas在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1):672-674.

[2] 邓志敏,金黎,陈晶儿,等. bcl-2和bax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07,28(4):549-550.

[3] 辛海,耿明,陈诵芬,等.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INK4a和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0):1563-1567.

[4] 张国徽,姬宏宇,张辉,等. Cyclin D1和CDK4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7):671-672.

[5] 刘兰华. β-Catenin和APC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6] 王晓丽,李明众,尚菊战,等. P53和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2):38-41.

(收稿日期:2012-11-13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一篇: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