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去澳洲倒腾房?

时间:2022-09-13 05:25:40

2011年的2月,正当干燥寒冷中的北京人期盼一场迟迟不肯降临的冬雪之际,我们全家老小离京前往澳大利亚探亲度假。在悉尼港空降落地后,湿润的空气和夏日艳阳立刻包裹住我们,祖孙三代心情大好。假期有限,在悉尼简单过完中国年,定居此处的弟弟马上带我们驾车出游。

这次出游,虽说不上环澳游,但半个多月时间里往返澳大利亚东部的新南威尔士与昆士兰两大州,游历该国数个主要城市及海滨,也算接触了不少异域风情。

不用忍耐的CBD

先去游览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在歌剧院的左后方不远处,天际线转眼充满摩天大楼,这里便是悉尼的CBD 。与北京不同,这里的所谓中央商圈距观光景点仅一步之遥,仿佛存心要让工作与休闲相依并存。与CBD隔条马路,是歌剧院后面的一大片山丘,绿草茵茵,古树成阴。正是午后时分,有悉尼人在树下看书、午休,海上飞来成群海鸥,翩翩落地。三五成群从写字楼出来的白领换上运动服,不时从山丘上跑过,冲向海边,无论男女,健康棕色的肌肤都在阳光下熠熠闪亮。很难想象,运动结束后,这些身体将穿上西装及套裙,进入身后的摩天大楼,继续工作。

这次在澳大利亚的城市里,无论是市中心还是CBD,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学会了随时随地坐下来,看风景,看人群,把别人当风景,也让别人把自己当风景。在北京,我们喜欢把北京的CBD戏称为“中国、北京、大北窑”,每天无论何时从CBD走过,都是喇叭声声,沸沸扬扬。寸土寸金的高楼大厦间,穿行其中的人们个个脸面肃然,行色匆匆。这里不要说有把可以坐下来歇脚的公共凳椅,就是连块停住脚步透口气的空地儿也难得。对于许多爱生活爱自然的北京人来说,即便是坐在车里路过这儿,也是一种极无奈的忍耐。

捣腾房去吧

房,是北京人最关心的事之一。我身在国外,也少不了见缝插针打探和考察一下他国的房产及买卖状况。

弟弟家住的Town House,京称“汤耗子”,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连排别墅,上下两层,前后院儿,还带着车库。即便在澳洲房价有所上涨的今天,他家的房价也只相当于北京二三环内的一百多点儿平方米商品房的价,不同的是他的房产具有永久性,没有70年之忧。听说这几年海外尤其是中国人来澳洲买房炒房过热,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限定,海外人士只能买一手新建房,不可买二手旧房。

澳大利亚的公寓房实际上与我们所谓的楼房还是有所不同。环澳旅行,我们一家五口住的都是家庭旅馆,也就是他们的公寓旅馆。三室两厅,带一个开放式厨房。一家人可以在里头生火做饭,好像在自个儿家。同样的面积,因不同的设计、装修,显得比国内的敞亮、舒展得多,尤其是阳台,四仰八叉伸向户外,每家都是一个大大的露台。弟弟替我算一笔账,如果卖掉国内一套,在他这儿买一套,也是完全买得起的。弟弟说现在澳大利亚房价在西方国家中是最高的,已超出承受能力。我不信:这就超出承受能力了,那我们还活不活?你们挣多少我们挣多少!弟弟不动声色:“这种统计不可能把中国算进去,根本不在一个规律之下。”

坦诚得有点儿过

从悉尼前往黄金海岸,一般都是乘飞机。这一线要跨越两个大州,从澳大利亚的南部直抵北部,我们一家选择自驾游。

我们中途落脚Port Macquarie小镇,即麦考瑞港。 这里是新南威尔士最早建立的镇子之一(1821年)。囚犯们曾在此种地或造船,自给自足。

我们到达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偌大的公寓旅馆中只有一位老板娘驻守。一家人在新入住的公寓中简单吃完中饭,弟弟就急急约我上街采购晚饭材料,说晚了就关门了。可不是,才下午3点多,我们在小镇的街上转了几大圈,除了咖啡馆里宾客满座,别的大小店铺果真都已打烊。弟弟笑说今晚只能全家吃麦当劳了,看来这个小镇还没来中国移民。中国人来了,只要有生意,半夜都不带歇工的。临近4点,我们无功而返,这时旅馆大门也已上锁(旅馆的钥匙为自动感应,客人可自己开启大门和地下车库门),老板娘也早下班回家。柜台的墙上挂出一面小牌,上书“No cash”(无现金)。弟弟解释说这是给打劫的看的,意思说“我这儿啊没现金,您就别惦记啦”。我暗笑这老外可真憨。

就像这些天在路上,高速公路上装有摄像头的地方,一律会在200米外就出现一个又一个提示牌,不停地提醒你,注意啦,注意啦,前方装有摄像头啊。我们北京人民料想这儿的傻警察肯定一分钱也罚不到,就都乐了。弟弟觉得我们才好笑:装摄像头是为提醒你行车安全,又不是为扣你分、罚你钱的。

把家拖在身后

沿途高速路上,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在国内从未见过的拖车(Campertrailer)。各式各样的拖车挂在私家车的后头,呼啸而去。一开始以为人家搬家,后发现满高速路上的车后挂着各种拖车,比比皆是。弟弟说:“不是搬家,是去玩的。我们平时出门玩,一般也租这么辆车,冰箱、折叠床、炉子,全都装上,走到哪儿,家就在哪儿。”

拖车的体积有像国内卫生间大小的,也有比拖它的车车身大个三二倍的。外观上有全封闭的,半敞开的,也有就那么一个托架的。此时已是澳大利亚圣诞过后的旅游淡季,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把半个家拖着满世界跑。最引得我们惊呼的,一辆半敞式拖车里还装着一匹骏马!真是太奢侈了!至于车后头挂着自家小船见河就放下来划拉两下的人家,就更多。人家地界上到处河湖纵横,随时可放船来下水玩耍――没人收费。

孩子们艳羡之极,口水已成李白的庐山瀑布:“能给我们买一辆拖车托运回北京吗?”我不忘及时教导她们:“在北京,这是要罚款的,属于违规上路。”弟弟介绍,这种Camper trailer在澳大利亚很普遍,私家车可申请一种可挂拖车类的牌照号,大多数人需要时会去租。一般一辆一周租费500澳币(人民币3000元),假期出门把家伙什全带上,有了它基本啥都不愁。

喜爱户外的我几乎找不出它的任何不便之处。最令我羡慕得牙疼的,所有公共资源包括设有安全救生人员的海滩,全部都是免费。一路上除了大型游乐场,没见弟弟掏钱买过票。高速路上的畅通无阻,就连孩子们也奇怪:咦,这里怎么没有收过桥费的!

我还注意到,许多后头挂着全封闭拖车的私家车里,驾驶和副驾驶座上的都是老人。弟弟说,鬼佬里最有钱又有闲的就是退休老人,不用管儿孙,钱也用不完,成天就开车环澳游。

这情景,惹得我也开始庐山瀑布起来,并在心里许下宏愿:为了老年游,回国后怎么也要把驾照拿下!我若中年不学会开车,等老了,咱家高速路不收费了,行车又文明又安全了,如何学人家老外享受那有闲又有钱的退休生活呀?

上一篇:“兔斯基”的“对抗”成长 下一篇:“洋春运”下的北京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