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3 05:12:11

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金融学具有覆盖面广、内容庞杂、贴近生活的特点。对于金融学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注重典型性、启发性和本土化。金融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时,既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要切实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案例教学;金融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4-0075-03

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概念原理多、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特点。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偏重于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理论的抽象和概念的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尽人意。若利用案例教学,就可以将专业术语变得生动而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奠定学生的金融专业思维,强化学生的金融学功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并有效克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弊端。 尽管案例教学在某些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已相当成熟, 但金融学有其自身的课程性质与特点,对案例的选择和分析也有别于其他课程,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金融学案例教学的优势

金融学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金融问题为题材, 让学生以公正、 客观的态度,讨论金融事件发生的成因,分析该事件的后果或经济效应,从而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金融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能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案例教学以现实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讨论的是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由于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对现实问题加深认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讲解货币时,结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防伪特点,教导学生如何识别假币;讲解信用时,教育学生信用就在身边, 因为每个人即使表面上没有和他人发生任何的债权债务关系, 但他所持有的货币却是信用货币,这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信用关系;讲解利率时,教会学生看懂我国的利率表、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讲货币时间价值时,以按揭贷款、整存零取存款、债券分期付息、保险金的缴纳、折旧费的提取等案例, 让学生熟练掌握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方法;讲解汇率相关章节时,不仅教会学生看懂汇率表,还要结合人民币升值的现状,深入分析其成因及效应;讲解衍生金融资产章节时,以“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航油期货交易巨亏、双利存款、双币投资等案例,使学生充分了解期货与期权的功能;讲解金融机构时,从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看信贷资金经营风险,以我国某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对其业务进行分析;讲解金融市场时,从德隆事件始末,将“随着资源的配置,金融市场上的风险也在发生转化,参与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的基本原理告知学生;以中国再次应对通货膨胀为题,讲解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从山西省晋城市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发展的成功案例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传授给学生的是鲜活的知识而非书本上的教条。

2. 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 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逐渐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参与面宽、分析透彻、探讨深入。对于同―案例,学生们虽然获得的信息和情境相似,但对同一问题的见解可能不同,当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中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 尽可能从多种答案中寻求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答案。所以,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习惯,强调其多向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会”方面的收获,而且能得到“会学”能力的训练。比如,在讲述形形的货币时, 为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货币的本质,就以香烟这种二战期间纳粹战俘营中的特殊货币为例,使学生懂得即使是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若环境不同,依然会出现某种特殊的商品来充当该时期的货币。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许多事物都具有变通性。

3.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教师选教材、查资料、备课、讲课、布置习题、改作业,学生预习、听课、记笔记、做练习、复习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大包大揽、自说自话地讲授,学生像“被赶上架的鸭子”被动地学习,这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选编案例、引导讨论、侧重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自己准备案例或积极参与到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讨论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查找资料、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大幅度地提升。

4. 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在金融学的案例教学中,通过收集在金融实践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并将它们引入到课堂当中,促使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沟通,让学生对复杂的金融实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领悟事件的本质,加深对抽象金融理论的理解。如结合我国的消费信贷状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消费信贷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讨论我国2005年以来是否有通货膨胀风险(结合通货膨胀原理谈自己的理由),若认为存在风险,就需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探讨我国2010年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剖析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讨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等等。通过课堂讨论,引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在平等对话交往的基础上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二者同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平等、互补,都分担着学习的职责,课堂演化成了动态、发展、富有活力的学习平台。

二、金融学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学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并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金融就在身边,可以学有所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的例子应直接来源于实践,让学生从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中理解、把握金融基本理论和观点。授课教师要密切关注金融时事的变化,能够给学生提供最生动、及时的案例。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相反,案例过易,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案例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选定的案例要随金融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必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并且是当时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这样才容易激起学生共鸣。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框架。金融学案例本身既不能是纯理论性的内容, 又不能是简单的事例,它应包含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只有引人深思的金融案例,才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的效果才会比较理想。

鉴于现有的金融学案例多与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联,与我国现实情况和历史文化背景有较大差异,系统的、本土化的金融学案例较少,因此,在金融学案例教学中,一方面要引用西方国家的经典案例,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重视案例的收集、调查,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专人从事案例编写,教师要尽量地选用以我国经济发展为背景的本土金融学案例,更多地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以便较好地将金融学原理与我国的金融实践结合起来。

三、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实施

1.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对基本概念的阐释,案例教学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各自见解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低效率传授知识、耗用时间长的不良后果,加之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时是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深入地学习钻研,虽能够让学生在该知识点上获得感性的深刻认识,但却无法掌握知识结构的全貌。而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系统讲授;加之目前我国本科层次的金融学课程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每次上课的学生在100名左右,全部授课时间只有54个学时,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的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并直接影响到其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依然非常重要。如果单方面强调案例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因系统性理论知识不足而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缺乏专业严谨的分析。案例教学只有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类教学法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主动学习、严谨思维和沟通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 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只涉及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案例,可由授课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案例的发生、演变过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金融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种做法既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听课的兴趣, 还能使学生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快速地汲取精华,提高其学习效率。另外,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在教学节奏的把握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较为主动和灵活。对于复杂的案例,可由教师先进行一些示范性的案例剖析,当学生形成了经验性看法后,再模仿教师进行相似案例分析;其次,教师只对案例进行部分剖析或只阐述某些观点,让学生对余下的部分进行分析论证;第三,教师准备案例,师生一起分析评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准备案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启发、学生阐述师生共同评论教师指导、学生分析。

3. 案例教学的具体展开。引入案例时,教师需告知学生案例应用的金融学原理、本次案例讨论的具体要求、基本的框架设置。在课堂上,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尖锐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错综复杂的问题,辨析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权衡互相制约的因素,再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最后使学生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制定行动计划。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把握好整个讨论的进程和方向,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为防止讨论偏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教师可事先将主题写在黑板上,必要时给以指导,引导学生就案例中涉及的重要信息、面临的疑难问题、当事人做出决策的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开展讨论。案例教学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对案例的讨论情况及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但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因为,通过写书面报告,既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案例,分析在改变案例客观环境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另外结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峰. 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3):32-35.

[2]李银珠. 高校金融学学科教学方法探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3):89-90.

[3]魏文静. 关于创新《金融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4):139-142.

[4]焦继军. 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48-50.

[5]孙晶晶. 金融学课程教学探索[J]. 中国商界,2009(10):144-145.

[6]周元,章启成. 金融学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与角色定位[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87-90.

上一篇: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美国“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实施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