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舞台上的纪国

时间:2022-09-13 04:17:27

春秋舞台上的纪国

纪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今寿光县境内,西与齐国相邻,东与莱、夷、杞(初在河南境内后迁至此)等国相邻,东南与莒相邻,西南与鲁相邻,公元前690年被齐国所吞并。在西周春秋的舞台上,纪国是一无足轻重的小国,所以少见记载。但纪国和鲁国毗邻,又和鲁国交好,故在《春秋》一书中对纪国有一些牵连的文字。

《春秋公羊传》载“纪侯大去其国。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复仇也。何仇尔?远祖也。哀公烹乎周,纪侯谮之。”这解释了《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夷王三年,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的事件缘由。周夷王三年,即公元前883年,在诸侯朝拜周天子的时候纪王也在其中,而且纪王的话很有分量,能让周天子做出烹齐哀公的举动。可见当时的纪国还是不可小觑的。

《春秋左传》载“隐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隐公元年八月,即公元前722年八月,纪王曾经出兵攻打夷地。伐夷的原因虽然并没有史料记载,但其行动却证明了纪国仍然是有能力的。纪国的国君想在周边的小国中树立威信,也想通过扩张来使自己强大。这一次讨伐行动应该是起到了效果,在以后的记载中没有再出现纪夷的争端。

《春秋左传》载“隐公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隐公二年九月,即公元721年九月,裂繻是纪国的大夫,他此行的目的是为纪王迎娶鲁隐公的女儿,鲁隐公的女儿十月出嫁到了纪国。纪王为什么要娶鲁隐公的女儿?我们不难想到这其实是一种政治外交,娶了鲁隐公的女儿,也就和鲁国结成了姻亲,在危难的时候可以得到鲁国的帮助。事实也证明在齐侵吞纪的过程中,鲁国确实起到了延缓的作用。同时纪王还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派大夫子帛和莒子在密这个地方会盟,《春秋左传》载“纪子帛、莒子盟于密。”。这次会盟主要是促进鲁莒之间的关系。只要鲁莒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那鲁、莒、纪就可以结为联盟。当时齐、鲁、晋、宋、卫、莒、杞、纪等临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周边国家结盟,相互照应是十分必要的。

《春秋左传》载“隐公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隐公七年春王三月,即公元前716年春,这一年隐公的三女儿又出嫁到纪国,纪国同鲁国的姻亲关系更加稳固。纪王还和莱结为姻亲,1951年在山东黄县东南的南埠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中出土一批青铜器,有盘、鬲、鼎等,共8件,其中前6件有铭,知为纪国嫁女的媵器。而黄县当是当时莱国的境地,可见纪王和在自己东面的莱国,也是采取联合政策的。

《春秋左传》载“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隐公八年即公元前715年,在纪王的不懈努力下,鲁和莒终于结盟。莒县浮来山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被誉为 “天下银杏第一树”,相传鲁隐公与莒子即在此树下会盟。这样当时位于山东东部的小诸侯国纪、莒、莱就基本连为一体了,再加上和鲁国交好,纪国就可以在联盟中保全自己。

《春秋左传》载“桓公五年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桓公五年夏,即公元前707年夏,时齐厘公禄父在位。他同郑庄公一起想借朝见纪王之机袭击纪国,齐国侵吞纪国的野心开始彰显。然而纪国识破了齐国的阴谋,早早做了防备,可见纪王对齐的所作所为早已了然。

《春秋左传》载“桓公六年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冬,纪侯来朝。”桓公六年,即公元前706年,四月鲁桓公在成会见了纪王,冬天纪王又到鲁朝见鲁桓公。这次活动是为了寻求鲁国的帮助,希望通过鲁桓公让周天子出面,解决齐国所带来的灾祸。

《春秋左传》载“桓公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桓公八年即公元前704年,在鲁桓公的帮助下,纪国同周王朝建立了姻亲关系,这时的纪王还想通过周天子手中的权仗来保存自己。在春秋各国争霸的舞台上,小的国家可以说是危如累卵。纪王为了保全社稷,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春秋左传》载“桓公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桓公九年春即703年春,纪王的女儿姜萦出嫁到周都城洛邑,嫁给周桓王。可是此时的周王朝只是徒有虚名,再没能力管理诸侯,纪王的愿望也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空想。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桓公十三年春二月,即公元前699年春二月,宋国联合齐、卫、燕攻打郑国。鲁国站在郑国一边,纪国因为鲁国的关系也加入了,结果 宋、齐、卫、燕打了败仗。这一仗应该说加深了齐、纪之间的怨恨。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98年,齐厘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正是齐襄公在他即位的第八年,出兵灭掉了纪国。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七年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桓公十七年,即公元前695年,在鲁桓公的努力下,鲁、齐、纪在黄这个地方会盟。这次会盟主要是为了解决齐和纪的矛盾,齐和纪签定了和平协定。齐国表面和平,但灭纪的决心依然。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史记》对此作了这样的描述“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下转第39页)(上接第32页)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桓公十八年,即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和妹妹(也就是鲁桓公的夫人)私通的事被鲁桓公知道了,齐襄公派人害死了鲁桓公。这时的鲁国与齐国的军事力量已有很大的悬殊,鲁桓公去齐国本为修好齐鲁关系,不想就这么窝囊地死了。

《春秋左传》载“庄公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庄公元年即公元前693年齐国攻占了纪国的郱、鄑、郚三邑,这时的齐国已经决定要对纪国实行大规模的入侵了。

《春秋左传》载“庄公三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庄公三年即公元前691年,纪王的小弟弟带着酅邑投降了齐国。纪季为什么要降齐呢?《春秋公羊传》载“鲁子曰:「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酅有纪的宗庙,纪季的投降也许是和纪王再三考虑后痛苦的选择,毕竟自己国小力衰不能与齐国抗衡,纪季的投降总算能保存宗庙。而纪王则向鲁求救,给自己留了最后一点希望。这一年冬,鲁庄公想和郑国联合来解救纪国,《春秋左传》载“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可是郑伯没有答应。

《春秋左传》载“庄公四年三月,纪伯姬卒。”庄公四年三月,即公元前690年三月,伯姬死了,伯姬一死鲁和纪的姻亲关系就疏远多了。面对强齐,纪王不能自保,向鲁寻求帮助的希望又落空了。在这一年的夏天,纪王把国家托给已经降齐的纪季,离开了纪国。《春秋左传》载“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这里说“大去”,肯定不是纪王一人独自离去,当是除了纪季外的大多数纪王族人。纪王去了哪里,史书中没有确切记载。

《春秋左传》载“庄公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庄公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即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82年当是“纪侯大去其国”后的第八个年头,这时纪王应该是去世了,否则跟随纪王的叔姬是不会离开纪王回到酅的。至此,纪国最后一个王侯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后,终于跟他的先祖们去了。《春秋左传》载“庄公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庄公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即公元前665年,叔姬在酅为纪王守了十七年后,也随纪王去了。

纪国灭亡后,纪王及族人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呢?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纪王之弟纪季留在酅,归顺了齐国,齐改酅邑为安平。战国时,田单被封为安平君,现在淄博有安平故城。一部分投奔了莱国,1969年在山东烟台南郊发现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从青铜器上的铭文看器主为纪侯之弟。烟台近于莱国,墓主人可能是由纪国迁到莱国的,当年纪莱曾经联姻,我们可以假想纪王的一个弟弟逃到了这儿。另外,纪障邑(在今山东省莒南县东37公里处的安东卫)原为纪之故国,后来纪迁至今寿光县,其故国遂为纪障邑而属于莒,纪王的一部分族人逃回老家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关于“纪王大去其国”的去处,山东省沂水县泉庄乡有一崮名“纪王崮”,据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载:“纪王崮相传纪子大去其国居此,故名。”崮顶有大土堆传为纪王墓,此处当时为齐鲁边界,远离齐国又在群山保卫之中,纪王逃到此处避难也是有可能的。但这都是猜测,并没有真实的凭据,随着考古的新的发现,相信有一天“纪侯大去其国”的迷会破解的。

上一篇:如何教好农村初中体育课 下一篇:浅议素质教育中的学校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