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入手解读文本丰富的内涵

时间:2022-09-13 04:16:49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文章宏大的情节,文章中看似可有可无的语句或细节,以及看似枯燥乏味的描写,常常被忽视。其实,文章中的这些“小”处,正是作者创作的匠心所在,恰是教学的切入点,也是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抓手。

一.关注细节描写,审视人物形象

王君老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中,用还原法,还原经典作品丰富多彩的内涵,破解“于勒之谜”、“菲利普夫妇之谜”。分析于勒形象时,学生找到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于勒?学生根据文本,讨论交流。

生1:从他的手、脸,我看到了他懂得自食其力了。

生2:从他辛苦谋生的情形,看到了他关心家里人,不愿拖累家人。

生3:从他靠劳动养活自己,尤其是他的信中要报答家人,还有“我”付了十个铜子的小费后,“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看到了他有感恩之心。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习惯地看到少年时挥霍无度、年老时众叛亲离的于勒,漠视了于勒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从而脸谱化了人物。小细节是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的落脚点,细细品味,人物形象会更丰满。

二.寻找情节破绽,揣摩人物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部经典小说,王君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菲利普家中供奉了十年之久的“福音书”:“我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这封信有没有前后矛盾之处?学生分析出这是一封充满谎言的信,学生找出了几处破绽,关键处是于勒旅行并不影响他通信,这一看似巧妙伏笔的地方,恰是谎言的破绽之处。

你如何看待这个谎言?

生1:说明于勒在变化,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感恩之心,有对以前不良行为的愧悔之意。

生2:这封信让菲利普全家心存希望,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生3:于勒的这封信应该是善意的谎言。

对于勒的信,我们习惯于理解它促成了姐姐的婚事,为哲尔赛岛之行埋下了伏笔,而忽略了对于勒的形象解读的作用,也忽视了于勒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于不经意处细琢磨,在关键物上多感悟,平淡处就能出异彩。

三.解读乏味描写,品味作品内涵

安徽省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在教学《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先在课堂上作了学生调查。

师:你最喜欢看小说的哪个部分?

生:宝黛初会。

师:你最想略读,甚至跳过去的是哪个部分?

生:小说的前五段。

师:前五回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生:主要讲了贾府的环境。

师:你对贾府整体印象怎样?

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概括出贾府昌盛的整体印象。贾府富丽堂皇、华贵无比,而在王夫人的房里却是:“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这一段文字中连用了三个“半旧”,如何理解?

生1:贾府眼前是昌盛的,也露出了衰败的迹象。

生2:贾府的发达是日积月累的,历时比较长,主人恋旧,保留了半旧的物品。

师:贾府是没落的封建大家族。为什么要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写贾府的特点?能否换成其他人?

同学们自由讨论,然后发表见解。

生1:林黛玉初来贾府,唯恐别人笑话,眼睛不断地看,心里不断地想。

生2:林黛玉与贾府的关系不一般,她是来寄居贾府的,别人不会更多地留意贾府的布局、环境,她要在这里生活,境遇与别人不同。

生3:林黛玉是一个读书人,她不仅能看到贾府物象的一面,而且看到了文字类的东西。

师:正是因为林黛玉特有的性格、身份,才有了特有的视角,给读者一个贾府的完整印象。

学生大多想跳过去阅读的部分,师生细品琢磨,竟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处,看到了那么丰富的内容,了解了贾府的特点,为学生解读《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著者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从文学阅读的角度看,读者要把复杂的故事读简明。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生发现作品中有价值的“小”处,做足文章,读出内涵,品出味道来。

钟昌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本文编校:左晓光

上一篇: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学生写不好议论文是谁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