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技与“汉沽飞镲”

时间:2022-09-13 03:52:25

镲,是民间器乐的一种响器,常出现在大型、隆重的加冠庆典及祭拜的场合。在天津滨海汉沽地区,民众每年春秋两次到景忠山祭拜碧霞娘娘,汉沽飞镲,就会出现在祭拜的仪式上,鼓镲钹铙伴随,以求得一年风调雨顺、家庭平安。如今的汉沽飞镲,已成为天津海洋文化的一张名片,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一般人并不知道,是形意拳技艺为汉沽飞镲注入了活力,功不可没。

驾船出海捕捞,曾经是汉沽民众生活的重要来源。世道动荡的民国年间,多有“海抢子”(海匪)在汉沽沿海骚扰,抢掠渔民的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高家堡子村民联合请来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及其徒弟李汉章、褚广发传授武艺,以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

1934年,高家堡子高振岚四兄弟朝拜景忠山碧霞宫时,见到碧霞宫值更道士逢时辰做击镲打钹、铙的动作,且有表演形式,用艺术与美的方法拜敬娘娘。兄弟四人感到新鲜,又受到启发,拜师学习。他们感觉敲打响器太单调,便尝试着加进了形意拳中的“苏秦背剑”、“双刀花”等优美的武术造型动作,以“上打插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眼似流星手似剑、身如蛇行腿如钻”之形意拳功夫,双手缠绕绸布带执镲,在凝重的鼓声伴奏下,彩穗旋抖镲翻飞。和谐的节奏、轻盈机敏的武术动作,整齐有力的步伐,让人感到心情振奋,效果极好,一经展示,迅速在汉沽流传,大小村落争先恐后成立起飞镲队伍,当时仅有三万人的汉沽,飞镲队伍就有十六拨。

解放后,汉沽成立“飞镲队”,改革开放后,又增添了女性参加飞镲表演,更为飞镲增添了神韵、魅力。现在的飞镲动作,除继承民间飞镲的音调及身形动作外,又融进了人员两面出场的“青龙出水”;镲在胸前做动作的“怀中抱月”;镲过头顶举打的“百鹤亮翅”;上下打镲的“古树盘根”;在头顶左右做动作的“缠头裹脑、插花盖顶”;在前胸背后做动作的“书童背剑、五龙盘身”;互相穿插交替飞打的“鹞子穿林”;原地翻身打镲的“鹞子翻身”“蟒蛇翻身”等高难度动作。

汉沽飞镲队曾多次代表天津市进京或到全国各地的许多重要场合参加表演,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心及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都相继做过转播报道。

滨海新区“汉沽飞镲龙狮艺术团的30名团员(10名女团员、20名男团员,皆为退休工人)应香港旅游发展局的邀请,参加了每年一次、正月初一在香港举行的“春节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汉沽飞镲”是内地唯一受邀请参加民间表演的队伍。

在香港初一晚上的“春节民俗文化大巡游”上,汉沽飞镲龙狮艺术团伴着观众一浪高过一浪“天津飞镲动起来”的呼喊声,意气风发,步伐整齐、动作划一,在锣鼓、钹、铙的交融声中,彩穗炫抖、金镲翻飞,做出了“飞镲殿拜”、“青龙出水”、“怀中抱月”、“白鹤亮翅”、“古树盘根”、“缠头裹脑”、“插花盖顶”、“书童背剑”、“五龙盘身”、“鹞子穿林”、“鹞子翻身”等艺术动作,又随机应变,一气呵成。瞬间双叉落地,再随势腾起,优美的武术动作融合,轻盈机敏又有力的步法,把沿途观光者看得目瞪口呆,如幻如梦

汉沽飞镲龙狮艺术团连续三天在香港做了九场表演,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艺。术文化进行了交流。

上一篇:安全教育方法学体系研究 下一篇:浅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