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都有一颗创业的心

时间:2022-09-13 02:22:07

苏都有一颗创业的心

掌柜苏这一天兴奋又感慨。一年前他辞去上市公司高管职务,创办车库咖啡时,远远没有想到车库咖啡会这么火。他打造这么个地方,不过是希望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可是这一年,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再到媒体乃至相关政府部门,大家给了车库咖啡太多关注和褒奖。

一年多都没怎么休息的苏,真的很想休个假,好好调整一下,可是有太多事等着他去做。车库咖啡承载着许多创业者的理想,也承载着苏的理想。

一个IT打工仔的

奋斗

2000年,还在北京联合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习的苏,和几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起凑了4万元钱,在北京西单华威商场开了一家店,八亿时空电脑的销售。这是他第一次创业。这次创业维持了不到一年,因为商场要收回门面而不得不终止,但让苏高兴的是,第一次创业就赚了钱。

第二年,富士康富本主板进入中国市场,苏加入这个团队,担任华北地区渠道经理,每月基本工资2000元。「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其实渠道经理就是业务员,最低的职位了。苏有些自嘲地说。

后来也换过几次工作,直到赶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潮,苏加入当时小有名气的网站8848,这是苏第一次进入互联网公司。从普通的渠道销售到从零建立起南京分公司,8848成为苏深入了解互联网的一个起点。然而历经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8848最终以倒闭收场。

回想起职业生涯,苏最感激在8848的那段岁月,他说前8848 CEO,现光芒国际CEO吕春维给予了他很多信任与支持,是他人生轨迹中的贵人之一。后来苏进入chinacache(蓝汛)后,光芒国际也成为苏的第一个客户。

被誉为互联网渠道之父,3721渠道模式的创始者李涛,是苏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导师,也是他在8848的直属上司。李涛宽广的思路和视野给了苏极大的启发。

2006年,苏加入chinacache,在那里一待就是5年。刚开始是做销售,第三个月,苏签下光芒国际的大单,「吕总这也算是支持我的工作。苏说。随后他势不可当,当月签下几百万元的合同。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深感在互联网行业积攒下的人脉对自己事业的重大帮助,原先8848的老同事分散到了各个公司,很多都成了业内精英。凭借好人缘和多年销售工作的经验,苏迅速成为蓝汛的销售主管。

英雄惜英雄

做销售主管的时候,苏一个人的销售业绩是公司全部收入的1/7。回忆起那段成功,苏认为他的秘诀就是不贪大,善于敏锐地发现有潜力的小客户。苏在chinacache接触了不下2000家互联网企业,包括创业期的开心网和58同城。那些他服务过的客户,接二连三地都成了资本市场的贵客,苏觉得自己的眼光还真是靠谱,于是他建议公司成立战略投资部。

新部门成立后,苏头顶投资总监的高职却手下无一兵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一个人去做,每天要来回于不同的餐桌、会议室之间,一天也只能接触四五个团队。这个工作让他体会到投资人寻找项目的艰辛,尤其是在路途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同时他渐渐地发现,其实国内从来不缺创业者,只是缺少相关的服务配套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小型企业而言,没有可以与投资者对话的平台。「可能因为我在刚创业的公司待的时间久,有一种创业的心态。他想,将创业者和投资方聚在一起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业。

2010年10月,chinacache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苏刚满30岁,就成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总监。但他没留恋这个位置,决定辞职做一名「创业者。「那时候做销售对我来说已经没什么挑战性了。苏说。他想建立一家致力于孵化创业者的平台,以一个咖啡馆的模式存在,完全开放,欢迎任何创业者和投资者来到这里创业,寻找投资,寻找项目。

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一个要好的投资人,很快,IT界的几个牛人,比如联众创始人鲍岳桥、海虹控股副总裁上官永强、艾瑞创始人杨伟庆等10位投资人,都成了车库咖啡的股东。

最开始选址时,苏就把目标放在了中关村西区,这里是中国的硅谷。他几乎跑遍了西区每一寸土地,最终找到了这片理想之地――面积合适,不张扬。800平方米,每平方米2元/月的租金,算上水电、人工成本,车库咖啡一个月保底收入要在5万元左右才能不赔本。苏没想那么多,一口气和房东签下了5年的合同。交了十几万元的房租,加上装修及各项设备一共投入了二十几万元。前前后后忙活了7个月,2011年4月,车库咖啡开业了。

「美国的车库多且价格低廉,这让苹果、惠普、Google等企业在初创时能以极低的成本创业。反观中国,现在缺少一些适合早期创业的场所。苏说「车库这个名字是他早就想好的。在美国硅谷创业史上,车库是个酝酿神奇的地方。苏希望车库咖啡也能够孕育出中国的微软、谷歌。

不妨做个「媒人

车库咖啡的装修风格与普通咖啡店并没有多少区别,老式的咖啡色双页木质门,进门便是一个半人高的吧台,玻璃高脚杯整齐排列,咖啡机果汁机一应俱全,最里侧是一个小型讲台,配有投影仪等设施。其余空间便是大大小小的几十张桌子,及几个包间。

进到里面,有一个小图书室,书架、桌椅一应俱全,「这里的书都是互联网行业里的创业成功人士捐赠的,他们作为前辈知道创业需要哪些知识,就会带一些书过来放着,大家都可以翻阅,找找灵感。

找一个位子,点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提示牌,一面是「工作中,请勿打扰,另一面是「欢迎交流。

1987年出生的莫小翼是车库咖啡的第一个客人。当时他刚从国外打工归来,组建了一支4个人的创业团队,从事移动客户端的开发,正愁没有合适的办公场地和一笔投资。他得知车库咖啡要开业,从去年3月底就眼巴巴地等着。开张的第一天,小翼的团队就「进驻了。头15天开业酬宾,柠檬水免费供应,小翼他们还真就只喝柠檬水。

到了第16天,苏终于忍不住问:「你们怎么还不点东西?小翼告诉苏,团队的资金不够租办公室,只够他们4个人在「车库待3个月。为了省钱,他们租住在东五环外的东坝平房里,一个月的租金加水电费才200多元。为了来「车库,要坐两趟公交,再换乘地铁,在路上要耗费将近2个小时。如果3个月之内拿不到投资,这个团队很可能要散伙。

「当时我以为他们需要的资金应该不是一笔小数目,问后才知道,他们只需要20万元。可见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并不仅仅是梦想家,他们很勤奋,也很务实。苏说。

去年4月底的一天,苏突然走过来叫小翼见个朋友。去了才知道,苏要他见的是鼎鼎大名的投资人林欣禾。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小翼感觉像被幸运苹果砸中了脑袋――他的项目被相中了。

「我从没想过找这么知名的投资人,都不知道去哪儿找,整个过程稀里糊涂的。签下协议后去开会,鲍岳桥和安盟也在,我才知道是他们三个人一起投的。莫小翼说。

2011年11月份,莫小翼看团队、思路均已成熟,产品也即将上线,便在商业区租了正式办公室搬出了车库咖啡。他的手绘logo「葱头还贴在墙上,并肩战斗过的其他创业团队一抬头就能看到。小翼的经历,也成为这里的创业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苏说:「现在小翼状况不错,每天有一两万元的营收,偶尔还会回车库来帮助一下共同奋斗过的其他创业者。

这个掌柜不容易

车库咖啡刚开业的一个月,除了莫小翼的团队,每天就几个零零散散的创业者。苏挺着急,除了卖力地在微博上宣传,他还每天都泡在车库咖啡,来一个人就特兴奋,去和人家聊。苏所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咖啡店老板,「我会跟来这里的创业者聊天,然后根据他们的优势和特点去介绍给投资人,同时也向其他团队推荐他们的业务。

后来车库咖啡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苏的想象,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能坐满人,前前后后也有三四十个常驻创业团队来过,流动性的就更数不清了。苏说自己至今聊过的创业团队至少有几百个,最忙的时候一天聊到晚,十几个小时,聊到精力全无,店里的每一个人他都知根知底。「大家都有热情,我想没有激情也不行啊。

我们随着苏在车库咖啡里转了一圈,几乎所有的人都和他打招呼。而他也抓住拍摄的间隙,和这桌的团队聊几句,介绍那桌的人认识新朋友,忙得不亦乐乎。靠近讲台的一张桌子,两个外国帅哥叫住了他,请他看看自己的项目。苏赶忙拉了个翻译过来,一聊才知道,这两个帅哥一个来自瑞典,一个来自美国,他们合作开发了一款游戏分析应用,正在这里寻找投资。

苏告诉我们,外国人在这里出现并不新鲜,甚至因为时不时和外国人交流,他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长进,「现在基本能听懂50%了。苏笑说。

「这一年过得跟做梦一样就过来了,泡在车库超过300天。因为每天想的事太多,苏失眠了挺长一段时间,每天凌晨一两点还在发微博,五六点又醒了,每天晚上在床上放动画片一样过滤白天做的事情。某天凌晨五点多,创业者赵乐天发了一条微博:「俺有一个自信:起得早的,一定没俺睡得晚,睡得晚的,一定没俺起得早!要不咱就比比?哈哈!苏马上无奈地评论:「你输了。基本上一年没怎么运动,体重倒减了40斤,苏感叹:「折腾事儿的减肥效果真好。

苏有点郁闷,总是感觉疲惫,休息也休息不过来。他决定捡起以前的爱好:单车骑行。单车也是车库咖啡的标志。想想过去的日子,每天打打篮球,骑骑单车,生活很简单,而车库咖啡开业这一年来,他几乎没有享受生活,一门心思都扑在了这里。

「恢复每天骑车30公里之后,晚上不失眠了。几乎晚上11点就睡着了,睡眠质量奇高无比。苏说,现在真的感觉有点累了,计划休息一段时间。「现在聊懒了,人也越来越多,聊不过来了,所以不敢说车库咖啡里的每个人我都认识。

苏说起车库咖啡的联合创始人魏峥:「他经常买张特价机票,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玩两天再回来。我挺羡慕这样的生活,如果有时间,我想骑车去趟。

没白折腾

在车库咖啡馆,你可以只点一杯咖啡,然后享受一天的办公环境,共享iPhone、Android、平板电脑测试机,以及投影仪、桌面触屏等设备。这里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不过晚上12点关门也是常事。

目前,来车库咖啡的多是10人以下甚至只有2、3个人的团队。苏算了一笔账:三个人的团队如果租用办公场所,在中关村附近至少要4000元以上。而三个人每天的咖啡消费一个月算起来也就1000多元。

不过吸引创业者的远远不止是省钱。资源整合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也是苏更想要的。「很多团队缺的并不是钱,而是资源匹配,打通渠道。这里的许多团队互相之间产生了合作。钱并不是衡量资源的标准。

车库咖啡有一面独具特色的墙壁,上面写了三个大字:「招聘墙。各种热情洋溢的招聘、求合作帖子用钉子钉在一起,有厚厚的一沓,而且每天都有新帖。不少新团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有创业者感叹:「在这儿招聘,比参加招聘会和网络招聘有效多了。

团队成功融资的消息,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入驻「车库,也吸引来了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每周二去车库咖啡值班,欢迎创业者前来沟通。去年7月,险峰华兴的投资经理王京发出微博,他也因此成为首批在「车库值班的投资人。

王京最初管这叫「值班,后来不知哪位投资人戏称为「坐台。这个词迅速风行,被包括王京在内的广大投资人接受。在微博上,王京等经常发出「明天去‘车库’坐台,欢迎创业者前来沟通咨询的邀请。徐小平、雷军、王京、戈壁投资董事总经理童玮亮、高礼天使基金副总裁简江、清科创投投资经理刘一昂、上地天使投资经理商克伟等等,都是经常现身车库咖啡的投资人。

不少创业者还笑称,在这里与人聊天的过程也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你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告诉大家,你是做什么的,这东西的商业价值在哪儿。「要把每一次对话的陌生人都当做风投,因为机会来的时候,投资人也最多给你10分钟。

去年12月15日,中关村管委会在车库咖啡举办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种子工程’会。会上,政府将国内第二个「国家创新型孵化器 牌照颁发给了车库咖啡,而第一个牌照就放在离车库咖啡不远的创新工场。最让苏高兴的是,政府为驻扎在车库咖啡的创业者注册企业提供了快捷通道。每个月有两天,创业者可以向车库咖啡提交申请,由车库咖啡去帮助创业者注册公司。这样,创业者可以免去很多繁琐的注册程序。

一位曾经的车库咖啡常驻创业者说:「我们这些车库咖啡出来的创业者,虽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是将来成功之后,第一个要感谢的一定是车库咖啡。

有价值自然会盈利

很多人关心车库咖啡的盈利模式,苏对此并不着急。事实上,开店之初他和股东就做好了亏两年的准备,但没想到,咖啡店很快就火了,现在基本已经收支平衡。但这种「暴发式的成功让苏和魏峥陷入了另一种苦恼,他们和来车库咖啡的创业者一样迷茫。「也有PE或VC找上门来要投资,但我们还没到缺钱的时候,而且我确实没想好要怎么赚钱。苏说,他并不想赚创业者的钱,因此在没想好盈利模式前也不能接受机构投资。

「车库咖啡的发展超出了预期,我现在被思考未来发展方向耽误了很多精力,从我内心来讲依然希望与每个来的团队交流,每天不同的新思想新项目也都触动着我的神经,希望通过任何方式给认同的创业团队提供更大的价值。

在多个选择之间思虑良久,苏决定选择开发线上平台,并于车库咖啡一周年庆之际推出。苏希望用这个平台帮助早期创业者免费推广产品,为这些产品带去第一批用户。有需求的创业团队可以在这里提交自己的产品,在通过审核之后产品会随机显示在车库咖啡网站的首页,每次随机会有一个产品放在左上角显眼位置推荐。当一个产品被推荐达到一定次数之后会自动下架。

车库咖啡还每个月推出求贤会――帮助各个项目小组招募人才。除此之外,「车库还常常举办沙龙或讲课,主题均围绕创业或投资,包括技术探讨、法律实务。每天下午,还有一段「Case Show,让创业者在众人面前介绍项目,由业内知名投资人或参与者点评。

在一般的创业投资运作过程中,中间人都会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而车库咖啡作为项目和投资人之间的「中介却分文不取。「不管如何发展,有些曾经坚持的原则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而改变,保持一颗淡然的心。金钱永远是创造出价值的附属品,前提是做的事情有足够价值,相信金钱回报是早晚的事。

苏表示,创业服务空间可做的事情很多,应逐渐展开商业模式升级,垂直给早期创业团队提供更大的价值。目前很多媒体包括电视节目关注创投话题,苏认为这是好现象,说明这个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好,孵化产业的未来势不可当。而车库咖啡就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下一步,车库咖啡还将推出线下的创业者服务俱乐部。「过几年回首今天的一切,有几个超牛的公司是从车库咖啡走出来的,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上一篇:爱喜剧的文艺女青年 下一篇:派对时你喝什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