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源出苍石

时间:2022-09-13 01:16:23

住在黄河边,亦曾行走于大河上下,所见黄河石多多,但到青海贵德,方见天下黄河石之大气象者皆汇集于此。出西宁,南行越湟中,翻过海拔近4000米的日月山支脉拉鸡山,就到了贵德。让贵德名扬天下的便是那句“天下黄河贵德清”。黄河由龙羊峡入贵德,自西向东穿过拉西瓦峡,又从松巴峡出境,本是一路破山拍崖的叱咤风云,却在两峡之间的贵德盆地舒缓开阔起来,那种波涛汹涌的气势不见了影子,宛如性情柔顺、神情飘逸的女子。在贵德,眼前的黄河水面与大地相接,波浪不兴,散漫的涟漪在苍天之下,泛着一层层的浅绿色和淡青色,远观黄河水里有长天的影子,近前则见清澈水底色彩斑斓的石子。放眼望去明亮亮青幽幽清澈澄碧,这才真是从天而来的黄河水。

从天而来的黄河水寄予黄河以大气象。走过贵德,山水之外见得最多的便是黄河石,那才是天下黄河石之气象壮观者,块块奇形异样的巨石也折射出黄河的大气象。在贵德县城广场,一块巨石如庞然大物卧在广场中央,石面之上,色彩与线条构成完美的“海上日出”图,汹涌波涛之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已经让人叹奇,而天然而生这幅壮美图画的巨石竟然有近20吨重!

而在贵德县河西镇格尔加村的黄河奇石苑,成百上千的万年奇石汇集于此,块块几十吨重的黄河巨石如座座伟岸的小山,座座巨石之上呈现出的图画神态逼真且活灵活现,天生奇形的巨石也是千姿百态,让人们走进了一个巨石所构造的艺术王国。先看一幅“高原神牛图”。茫茫雪域高原之上,走过来一头黑色的牦牛,那种粗重的身躯携着一种野性,虽然是低着头,忧郁而孤独地走过苍茫高原,但那只并不显眼的牦牛角,彰显着它的力量。这或许就是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呼其为神牛,并崇拜其为灵物的原因吧。

一块巨石也能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群山起伏,雪原皑皑,面面长坡之间的沟谷就是黄河源,图像是流畅的动感带着黄河水的韵律,正回响在高原之上。“黄河从黄土高原流过”也是一方天地恩赐的巨石。一条大河从高原流过,宛如金色巨龙,横穿整个黄土高原,成为一个民族的血脉。而那片高原之上,连绵起伏的黄土峁梁雄浑壮美,呈现其苍茫浩瀚的壮观景象。是黄河滋润了黄土高原还是黄土高原孕育了黄河,这是一个永远的谜。而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源,跃然而出一块“黄河入海流”的巨石,当是大自然珠联璧合的杰作吧。这是一幅黄河入海口景象的特写镜头:一条波涛澎湃大河汹涌而入大海,大海才得以浩瀚。大河之侧,无数小河支流涓涓而至,这景象不由得不让人慨叹:大河,因为有了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支流才成大河。与大海内容相关的还有巨石“龙王出海”。站在太空看苍茫地球,深蓝色的大海暗流涌动,而在汹涌的海洋中心,巨型的龙王跃然而起,龙王的头,龙王的身子,龙王的爪子,栩栩如生而大气磅礴。让这一块三四吨重的巨石渲染出地球的原动力和中国古代神话的想象力。

在这片高原之上的大河之侧,英雄成吉思汗是不会缺失的。“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身蒙古族的装束,沉静而深邃地持弓立地,是暂时的歇息还是壮志未酬而叹息?一石之上,看尽英雄世界内外,洞穿历史风云。“阿拉伯人・鹰・兔子”是一块重约五吨的象形石,让黄河石的故事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且线条分明而立体感强,动感强烈而构成完美的故事情节。巨石右边一位身着阿拉伯长袍的老人,其左手之上擎着一只雄鹰信步而行。高昂着硕大的头,张望着远方。而雄鹰寻觅的兔子,正奔跑在羽翼之下,并不显得张皇。想想阿拉伯人喜欢玩鹰的生活情趣,再想想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俗语,寓意深透而完美,堪称黄河石中的绝版。

还有,不倚不靠而立于天地之间的是一本天书,被誉为“天书石头记”。厚重的书页间,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传说,或许是天地万物造化的密码,只有时间之手方能掀动,而册页之间的内容没有几人方能读通,却给人无限的启示。“国宝熊猫”在高原之上也占有一席之位。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怀抱两枝青竹,吃得专心致志。“高原舞者”中藏族的姑娘翩翩起舞至于忘情之地,苗条的身材夸张而又不失青藏高原特有的藏族舞蹈的精神。还有重25吨的“云海莲花”以及“将军石”、星辰石、五彩石等1000多块黄河奇石,不加任何人为修饰,天然而成,栩栩如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特有的魅力。这些天造之物是黄河奔流不息的见证,以其独有的神韵呈现出黄河奇石文化的风采,也透露出了华夏文明的底蕴,以其裸的美表现世界上最淳朴的大美。

在贵德境内,山多,峡多,石也多。黄河从昆仑山的沟壑间奔泻而出,穿山过岭,回旋在茫茫高原之巅,长久不息地削山凿石,跃进奔腾,把个雄奇伟岸的座座大山冲成了险峻陡峭的条条峡谷。贵德其境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其间又有拉西瓦峡、松巴峡和尼那峡。在道道大峡之中,两岸危岩陡壁被冲天波涛冲刷切割,浪头翻滚跳跃着冲向两岸石壁。地质学知识告诉我们,黄河切出的地层为三叠系龙羊峡统的砂板岩、灰岩、花岗岩及闪长岩。这些石质的巨石在波涛携裹着,被淘洗如珍珠,随水散落在贵德开阔川地,形成贵德大地上的黄河奇石景观。

在贵德,虽说有集中的奇石收藏之处,但让人心醉的还是家家门前屋后藏奇石。石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或者是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物什。更有甚者,在贵德地区,石头还被人们视为神物而作供奉,并被赋与传说,带几分神秘色彩。在拉西瓦峡口的北山上,矗立着一块巨石,形似佛塔,当地人称为“莲华生背靠石”。传说自洪荒时代,黄河洪水泛滥,危害民众。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华生大师和小侍童来到此处,见状诵经作法,劈开西山,使洪水顺流东下,水害遂绝。师徒二人疲劳不堪,背靠巨石休息,背部陷入巨石,留下背靠印痕,至今无损。人们感念莲华生大师的善举,在大石前烧香礼拜,至今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此煨桑诵经,以纪念莲花生大师。位于罗汉堂村附近的拉泽口半坡上的罗汉堂蛙石,也是当地人崇拜的对象。巨蛙矗立成一尊石雕,昂然翘首,圆目咧嘴,鼓腹作鸣叫状,四肢粗壮有力,似随时跃起状。传说蛙石是古代先民为阻挡冰雹为害庄稼而立。专家的研究以为是古代先民蛙崇拜的历史见证。

还有传说中英雄格萨尔王的座骑姜果叶哇留下的蹄印的“脚印石”,有白石上有天然显像的弥勒佛像的“查达白佛石”等。从这些石头及其传说中,可以看出,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史中,石头相伴须臾未离,从看似没有生命而不能言的石头上却能解读出人类的生命史。

上一篇:我在中国教书 下一篇:赵本山小沈阳师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