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暴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3 01:12:50

微博暴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Web2.0时代,微博以其短、平、快的优势,成为公众表达的新平台。微博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近年来,微博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本文将运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微博暴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微博暴力 成因 对策分析

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1。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网络上大批的网民已经把这种假说变为可能。

一、什么是微博暴力

微博是一种微型的博客形式,它一般可以发送不多于140字的信息,并且可供任何人和用户进行阅读,Twitter是微博具有代表性的网站。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壮大,微博暴力也屡见不鲜。所谓微博暴力,是指在微博中用户发表的信息内容超出了正常的理性范围的现象,这些信息内容带有强烈的非理性化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态度偏激、言辞激烈,往往造成不良的现实影响。具体的表现有微博骂战,微博“审判”及微博谣言。2

二、微博暴力的成因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焦虑。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民众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全感,微博成为一个释放的平台,民众在使用微博时,更倾向于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在微博平台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都会在微博上吐槽,这正是社会焦虑的体现。

(二)传播碎片化导致信息的误读。微博传播中,由于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模式,在很多情况下会使受众对信息产生误读,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微博暴力。微信的字数被限制在140字以内,而评论也同样被限定在10字以内。微博的传播让受众在快速直观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由于字数的限制,无法窥见事情的全貌。微博平台上的零碎内容,无法传递给受众全面的信息。在传播方式上,碎片化的微博信息被生产,并且被受众进行转发,通过多次转发,受众收到的信息仍然是零散的碎片堆砌。

(三)微博转发加速事态扩大。微博的转发功能对于微博暴力来说,会使不理智情绪起到加速蔓延。裂变式传播,“井喷式”暴力微博并不似 QQ、MSN 等点对点的交流工具,它的交流没有特定对象,它的传播,像核裂变一样,具有爆发性。因为微博操作便捷,随手就可评论和转发,让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扩大了 N 次方倍,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变成一张 “天罗地网”。3转发微博时对信息扩散的一种途径,博主发出微博之后,如果粉丝转发微博,那么微博就会不断的进行传播。微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呈现出一种“裂变式”的扩散模式。微博中的暴力信息也会在人际之间相互传播之后,大面积爆发,导致舆论更为偏激。

(四)受群体极化和从众心理影响。网民关注微博的热点信息是,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很可能受到碎片化信息的误导,并且接受到煽动性的信息之后,会处于盲从和跟随舆论的状态。同时会根据个人的情感、立场对时间和当事人进行评判,进行语言上的侮辱甚至人身攻击。当强势的声音成为主流意见时,为避免处于孤立境地和受到主流群体的攻击,往往会出现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现象,即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5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更加剧了微博暴力的严重性,使得网民在对事件没有认真甄别的情况下,就迫切的加入到谴责攻击当中去。

(五)微博用户匿名特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微博用户只有少数进行了实名制认证,匿名性的特征让微博暴力更加肆无忌惮。网民在隐匿身份时,下意识认为无需对发表的言论负责,就会出现夸大、扭曲事实的行为,甚至会存在刻意的欺骗,并且把语言暴力当做吸引注意力的工具。网络的匿名性为微博“施暴者”间接提供了保护,使得当事人无法对其追究责任。

三、微博暴力对策

(一)意见领袖发挥正面作用。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包括两类,一种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知名人士,在新浪微博会有加V认证,另外一种是拥有大批粉丝的草根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往往在微博上能影响规模庞大的粉丝团体,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正因为如此,意见领袖应该扮演沟通者的角色,在出现热点话题时,应去伪存真,消除非理性因素,引导舆论的良性发展,避免微博暴力。在已经出现微博暴力的情况下,应该积极维护网络环境,做好带头作用。

(二)提升用户自身素质和媒介素养。微博暴力中,行为的主体是微博用户,他们是微博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素质影响着网络环境。媒介素养主要指的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6用户需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对于热点事件有理性解读,不能一味的盲从。同时在使用微博时,要有社会责任感,控制极端情绪,理性信息,促使舆论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监管促进微博健康发展。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监管和法制监管却略显滞后。微博暴力横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微博暴力进行法律威慑和处理才能净化网络环境。同时也要做好微博实名制,加强监督,有效防止微博暴力的频频发生。

参考文献:

[1]袁军:《新闻媒介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15

[2]李立田.微博暴力现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3:4

[3]张力丹:《名人如何应对“微博暴力”――从舒淇删微博事件说起》[J].《新闻世界》,2012年(9):126

[4]新浪娱乐,文章声明12小时转评近240万 破王菲纪录.

[5]5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最早是由James Stoner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时的现象而提出。1980年,德国传播学家伊莉莎白・内尔-纽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提出“沉默螺旋”理论,认为在社会集体中,公众都有与社会价值观和目标保持一致的愿望,否则个人将感到孤独和被排斥的威胁。

[6]张志安,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2

作者简介:

徐焦诗云,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方向。

上一篇: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系统通用SD卡读写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