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武汉的10种可能

时间:2022-09-13 01:07:54

从可能到确定,从纸上规划到现实目睹,城市规划方案不过是一切的起点。在推进武汉未来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阻力与新问题的出现都在所难免,但只要能克服难关因事制宜,武汉的蓝图便一定可见诸神州。循着《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方向,本刊记者为武汉未来十年的新颜代旧貌逐一做结,解读“规划”中表达出的武汉发展十种可能。

1三镇一体

主城区以“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为依托。城乡统筹发展的则是在实现主城区的一体化后,加快卫星城镇的发展,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建成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多轴、多中心、开放式的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切的前提是发挥汉口、汉阳、武昌的各自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这个一体化包括:产业发展上的功能互补、破除江界的交通串联及特色文化区块上的空间整合。最终达成各有千秋、合众发展的目的。

2枢纽武汉

素来以“九省通衢”著称的武汉在交通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但诚如李鸿忠省长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采访时所承认的,坐拥地理优势的湖北省并未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江河优势与铁道中心结点位置。武汉也与湖北有着相似的不足,在未来规划中,武汉的交通建设占据了城建的大头。

武汉市未来交通建设的目标是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和城乡客货运体系,优化主城区道路系统,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争取在2020年,实现市域城镇至主城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都市发展区内95%以上的居民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

对外交通上,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港务与航务,充分发挥武汉位居中心的枢纽作用。

3仓储武汉

武汉的仓储优势得益于交通的枢纽位置。在这一特色上的挖掘与利用会是武汉城市规划的新突破口。

未来武汉将采取外迁危险品仓库、调整分散式仓储、建设大型仓储区的方式,完善主城区现有的仓储布局。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空港、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工业园区的布局,重点建设滠口、青山、北湖、阳逻4个大型现代化的仓储区。提升、改造丹水池、走马岭、舵落口、沌口、金口、郑店等6个中小型仓储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

4规模节制

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有着严重的“摊大饼”心态,土地利用率低,城市覆盖面广。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居住者在更广区域内的往返奔波,同时也将拥堵的范围无限扩大。因此,武汉在未来十年的规划中将节制城市规模放在显著的位置。

一方面,武汉要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加强对人口机械增长的管理和引导。预计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在118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在991.2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84%。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到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平方米,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为89.6平方米。

5绿色武汉

综合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在市域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实行分区控制、分级管理,保护市域生态环境。

重点划定生态用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利用山水园林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加强整治现有各类污染源,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成由低密度建筑区、城市绿地、山林、水面、风景区、农田等共同构成的生态框架。至规划期末,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6宜居武汉

绿色武汉的环境铺成奠定武汉的居住适宜性,而住宅供给则使得城市生活者实现真正的宜居。

武汉市计划塑造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建立完善的住宅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提高居住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化配置水平,建设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全面提升武汉市人居环境和住宅建设水平,创造宜居城市。

寄希望于2020年,都市发展区居住用地总面积达到252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达到28.7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到35平方米。

7文化武汉

与学界的武汉文化牌相呼应,规划建设东湖、月湖、首义、南岸咀、沙湖、汉口等6处大型文化艺术区和四新、杨春湖、关山等9处中型文化中心。

其中,依托省博物馆、省艺术中心等,建设以文博展览、现代传媒为主的东湖文化艺术中心。依托琴台、月湖,建设月湖文化艺术区。依托红楼、起义门、紫阳湖公园等,建设以辛亥首义为主题的首义文化区。建设凸显武汉两江交汇、滨江特色的南岸咀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集影视、传媒制作为一体的沙湖现代艺术区。依托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结合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形成具有展示、教育、艺术、博览、演艺等功能的汉口综合文化区。

8城组武汉

新的城市规划蓝图打破原有的“主城区+七独立新城”的理念,采用“主城+六大组群新城”的模式。这一做法,更为注重主城区与新城的统一,实现城市的一体化整合。

具体而言,利用江河湖泊的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的隔离作用,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构建轴向延展、组团布局的城镇空间,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主城区是都市发展区的核心,以调整优化为主,重点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集中发展金融商贸、行政管理、科教文化、信息咨询、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力图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中心。

依托区域通干道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懈、纸坊、常福、汉水、盘龙等方向构筑六条城市空间发展轴。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城组团,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各新城组群是武汉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承接主城区疏解的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9创业武汉

提及武汉,言必称教育。作为全国第三大教育大市,武汉高校云集,可谓众校捧才。然而,武汉迟迟未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这更多的与城市较低的劳动成本及不够吸引人的创业活力有关。

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会成为武汉汇聚人才的利器。而服务体系的构建,又皈依于前述的三镇功能与群组分工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另外,如黄亚平教授所言,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决定着“创业武汉”未来的走向。

10都市农村

市域农业的布局关系到城区能否与农村完成自然过渡,也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发展。

为此,武汉规划提出:突出发展都市农业,以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为原则,集约化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扩大园地、林地、渔业用地的规模,适当增加畜禽祠养地、设施农业用地。

以生态农业、籽种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等高效农业为主,同时,建设集生产、科研、加工、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园艺和观光旅游农业区。

市域外则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一篇:陈俊涛:特立独行的纳斯达克职业经理人 下一篇:大战交通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