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胸膜活检术诊断胸腔积液47例分析

时间:2022-09-13 01:01:55

经皮胸膜活检术诊断胸腔积液47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59-0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胸膜活检术诊断胸腔积液的重要性方法对47例胸腔积液患者行经皮胸膜活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取得胸膜组织送病检,活检成功率100%,其中结核性胸膜炎32例,恶性肿瘤8例,慢性炎症5例,2例为正常胸膜组织。结论经皮胸膜活检术对胸腔积液有重要诊断价值,操作简单、易行、阳性率高、医疗风险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

【关键词】经皮胸膜活检术诊断胸腔积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18--82岁,病程1周—3月不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中伴咳嗽、咳痰、发热、盗汗30例;伴胸痛17例;痰中带血5例;单纯呼吸困难3例。

1、2相关检查(1)胸片检查:本组47例均有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抽胸腔积液后复查双肺CT,其中6例伴肺结核,1例见肺内占位病变,2例双肺及胸膜正常。

(2)PPD示31例阳性,10例强阳性;血沉18-70mm/h;CEA8例明显升高;痰查抗酸杆菌、癌细胞、细菌均为阴性;胸水常规、生化示45例为渗出液;2例为漏出液。

2方法:

本组47例患者经影像学、血液、痰检等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三件套胸膜活检针对47例胸腔积液患者于(左/右)肩胛下线第8肋间隙或B超定位,分别于3、6、9点钟方向经皮针刺胸膜活检,取3块胸膜组织送病检,同时抽取胸腔积液送检查胸水生化、常规、癌细胞、抗酸杆菌。

3结果

本组31例胸膜病检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正规抗痨治疗后1月复查CT,胸水消失,部分患者胸膜增厚;8例胸膜活检查见癌细胞,化疗后胸水减少;5例胸膜病检为慢性炎症,抽胸水及抗炎治疗后胸水消失;2例胸膜活检为正常胸膜组织,结合临床、心脏彩超、心电图、胸水常规、生化等诊断为心衰所致胸腔积液,强心利尿后胸水消失。

讨论

胸腔积液由肺、胸膜和多种肺外疾病所致,以胸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1]。常见原因有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及恶性间皮瘤、炎症、结缔组织病、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药物原因等。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特征、胸水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病原学、影像学、PPD、血沉等检查,但上述检查缺乏特异性,痰查癌细胞、抗酸杆菌却阳性率低,常常出现完成多种检查却得不到病理学依据,疾病不能明确诊断,经皮胸膜活检术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发现肿瘤、结核和其他胸膜病变[2]。

经皮胸膜活检术在壁层胸膜取胸膜组织送病检,取材方便、易行、快速,在胸穿室局麻下即可进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大量人力,单人即可,可尽快得到病理学结果,为患者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形成难治性胸腔积液,减少并发症。其创伤小、禁忌症少,即使凝血功能障碍,经纠正后也可进行操作;受年龄限制小,患者耐受性高,为多数患者接受,本组中最大年龄为82岁,行胸膜活检术后无不良反应。其并发症少、医疗风险小,并发症主要为气胸、胸膜反应,但发生率很低。在本组47例中,仅有1例发生气胸,发生率为2%,胸片示肺压缩5%,未予特殊处理,气胸自行消失。发生气胸主要原因为胸腔积液量少,可在术前行B超定位,选择穿刺点为胸水最多处或向胸腔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术毕利用闭式引流当即引出,对患者无不良影响(但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上均可减少气胸发生率,另外换切割钝针时动作要快、熟练。3例发生胸膜反应,发生率6%,主要为年轻女性,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经吸氧和休息后缓解,无明显后遗症。

经皮胸膜活检术为盲检,故可能出现假阴性,可采取同时于3、6、9点钟方向取材,并重复多次在不同部位取材,多次多部位胸膜活检可提高阳性率,活检3次则可达80%左右[3]。同时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均可提高阳性率,本组中有32例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68%(活检1次),故胸膜活检术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4]。

胸腔积液在临床工作中为常见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其病因复杂,诊断标准除胸水常规、生化,影像学、病原学,主要为病理学,病理学主要依据胸膜活检术和胸腔镜。而胸膜活检术较胸腔镜易操作,易推广,在能行病理学检查的医院即可进行,且费用低,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胸膜活检术对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发现肿瘤、结核及其他胸膜病变。操作简单、易行、创伤较小、风险小、阳性率高、患者易耐受、接受,医疗费用低,在临床工作中可积极推广,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殷凯生等.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难治性胸腔积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版2007-12P18

[2]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胸腔积液.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4-2P107

[3]朱元珏、陈文彬等.呼吸病学胸膜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3-1P1285

[4]朱元珏、陈文彬等.呼吸病学胸膜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3-1P1284

上一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体会 下一篇: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