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9-13 12:53:56

探析小学数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是把问题作为数学知识建构的载体,把问题作为发展数学能力的载体,以整体设计的问题链有机地串联整个教学过程,恰当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实践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提问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1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教学法对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可诱发学习动机,很快使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2)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促使学生对没有意识到和领悟到的问题的思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品质;(3)有序呈现具有合适高度和梯度的系列问题,能使各种智力水平的学生均处于逼近目标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4)问题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几个注意点

2.1找准切入点提问,让思维更富张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多变性、包容性,找准切入点巧妙发问,进而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老师在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没有给学生进行题海训练,而仅仅出示了这样一则信息“:果园有桃树640棵,梨树有多少棵?”教师故意缺少了表示桃树和梨树关系的关键信息,而这正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紧接着教师发问:

师:你能用分数、百分数来补充一个有关桃树和梨树关系的信息,解答本题吗?

生1:占梨树4/5。

生2:梨树是桃树的5/4倍。

生3:与梨树的比是4∶5。

生4:梨树比桃树多1/4。

生5:比梨树少20%。

生6:占梨树的80%。

生7:梨树是桃树的125%。

生8:比梨树少1/5。

生9:梨树比桃树多25%。

生10:梨树与桃树的比是5∶4。

……

(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和浪花,学生争先恐后地补充信息,师生选择几个信息进行解答后,师进行追问。)

师:补充的信息不止一种,那么你能将补充信息后的这些应用题分类吗?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2)、(4)、(7)、(9)可以分为一类,都是用乘法进行计算;(1)、(5)、(6)、(8)分为一类,都是用列方程解答。(3)、(10)分为一类,可用比的知识解答,也可转化为分数解答。

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第一类是已知单位“1”,求比较的量,用乘法;第二类是求单位“1”即求标准量,用方程解,其数量关系与乘法是一样的;第三类根据主要是弄清数量之间对应的份数。

从这位老师的课堂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提问和追问能使学生调整学习思路,发散思维,让思维在最短时间内由点到面完成“集结”过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洞察学习动态提问,让思维条分缕析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条分缕析、清晰明朗。例如,在《有趣的拼搭》这节课的“滚一滚”教学环节中,可以进行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从斜坡上滚下来,你能发现什么?

生:圆柱,球滚得快,而正方体,长方体却不容易滚。(实验以后,学生得出结论)

当学生得到了圆柱容易滚的结论后,教师抓住圆柱有曲面还有平面这一特点,将圆柱的底面放在斜坡上,让学生观察现象。

师:圆柱为什么又不容易滚了?

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上面正方体、长方体不容易滚的现象中去,很自然地想到这种现象与它的面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联系,学生思维被有效激起,在思索与争辩中实现对事物本质的发现、发展和创造。

师:大家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正方体、长方体在斜坡上也能移动下来?在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将课堂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研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3拓宽学习领域提问,让学习效率稳步提高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数学天地,领略数学的美丽与神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还要想方设法拓宽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全面完整的认识数学这门学科。

例如,教学《利息》时,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获取“利息”的有关知识,在课堂上请学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这些关于“利息”的知识的吗?

生1:我去银行里看到银行的牌子上写着的。

生2:我是通过查书找到的。

生3:我是问爸爸妈妈的。

生4:我是从网上搜索到的。

……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利息”的更多奥秘啊?

生:想。(齐声回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利息吧!(板书:利息)

获得知识有多种途径,这位老师采用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凸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打破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体在学习内容、形成方法等方面自由选择,个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提问的时机转瞬即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适时发问,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数学课堂将更加精彩,课堂教学效果将最优化,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发现”VS“体验” 下一篇:英语学习起始年龄与英语语音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