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修订介绍

时间:2022-09-13 12:48:10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修订介绍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经历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修订组等长期、复杂的工作,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2011版标准较之十年前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对美术学科的深入认识上、更适合我国现有国情上,以及文本的精致化程度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62-03

2001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全国开始了美术新课程的实验。同时,课标组也在积极地做着修订完善的准备工作。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开展了近12万人的两次大规模调研,从2004年开始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于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

和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新课标在诸如学段的划分,学科的四个学习领域等方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学科性质的认定上,对于美术和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上,对于更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和不平衡的现状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还从文本的结构和表述上做了精致化的处理。

下面就我所知和所学与大家做个交流,不妥之处望不吝指出。

一、修订工作前的调研

2004年开始正式修订,在修订前和修订过程中,课标修订组先后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11家美术教材的主编、编者、出版社编辑等近12万人进行了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的调研,深入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征求对美术课标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

几次调研的问题和建议主要集中在:

1.绝大多数教师对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新课标给予了充分肯定。

2.多数教师建议对“双基”的问题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3.教师建议应关注课程标准与中国国情和美术教学情境的适应。

4.建议使课程标准文本更加精致,进一步加强表述的逻辑性。

另外,教师们希望改善实施美术教学的环境,如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美术教育,能够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能够有开展美术教学必需的教师用书、工具材料等。

二、几次美术课标修订的特点

从2004年开始,美术课程标准经历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修订,每次都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国家制定和出台的方针政策、学科领域的新变化等。

(一)2007年至2010年的修订特点

1.在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按要求增加高位理论的规范性表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术学科中的渗透,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2.按统一格式,重新组织前言的文字;

3.完善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

4.对“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5.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美术的内容;

6.进一步完善“学习活动建议”,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并完善其内容;

7.进一步使文本精致化;

8.删除了“课程总目标与学习领域及学习阶段关系的图示”,还有附录的案例与名词术语解释。

9.至于书法,则因在语文课标中有欣赏内容,避免重复而未涉及。

(二)2011年2月的修订工作

在前面修订的基础上,2011年初对于美术新课标又进行了若干修订,主要修订的是:

1.按要求再次修订了前言的内容和文字;

2.对文本结构做了更合理的调整;

3.对“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再次做了修订,使之更简洁,便于理解;

4.对“实施建议”的一些条目做了归纳和合并。

美术课标修订稿的定稿最终通过了学科审议组(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综合审议组、两会代表审议组三个级别的审议。

对于2011年版新课标的评价,课标修订组组长、首师大尹少淳博士说:“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三、2011年版新课标的不变和变化

(一)2011年版新课标关于四个学习领域和四个学段的分法没有变化

还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以及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四个学段。

(二)和实验稿相比,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还是有不少变化的地方

下面择其主要条目摘录如下,以方便大家对2011年版新课标和实验稿的不同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作为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本次修订更注重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因此,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这不仅体现了美术课程的独有性,同时对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挖掘美术课程资源也具有指导的作用。

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对课程性质的概括包括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四个特点。其中,“视觉性”较之实验稿更加突显,其作为美术的主要性质排在第一位。这也反映了课改十年后,我们对于美术本体及其教育价值的平衡性更趋于理性认识。“愉悦性”是最新增补的,是学科审议组的艺术家们极力倡导的特性。

上一篇:资源在课堂生成中 下一篇:会议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