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雏鹰的别样飞翔

时间:2022-09-13 12:48:01

2010年7月23日18时,今年高考招生本二批志愿报名结束,上了本二分数线的建瓯一中高三毕业生范凌,在志愿表第一栏填上了自己心仪的院校。

与同学相比,6岁时就失去双臂的范凌经历了更多的艰辛,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面对人生又一次的考验,从不服输的范凌坚信,成功之门不会向自强自信者关闭。

厄运,改变了生活

出生于1990年的范凌是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霞镇村人,6岁那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爬上了村小学附近的变压器。在被高压电电击之后,范凌失去了双臂和一只耳朵,他的生活也因此改变。

失去双臂,当时只有6岁的孩子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了,自己的生活与小伙伴们是如此的不同。大家下河、爬树,开心地玩耍,范凌只能远远地投去羡慕的眼神。

生活在继续,失去双臂不等于失去一切,在家人的鼓励下,范凌开始了对双脚的训练,用脚趾夹住笔,在纸上练习写字……训练周而复始。

“每天都干同一件事,我也会烦,练累了,我就跑出去玩。”范凌说,更多的时候,他选择了坚持,因为他知道,将来的生活有赖于它们。

因为长年的练习,范凌右脚的脚趾留下了厚厚的老茧。范凌说,刚开始的时候,脚趾因为夹东西,经常红肿疼痛,后来时间一长,习惯了,长出了茧,也就不疼了。

自强,活出了精彩

四年级的时候,看到其他同龄人都会骑自行车,“我也要学会。”范凌暗暗决定。

怕父母反对,范凌和表哥悄悄把自行车抬到村子后山边的一块空地上练习。刚开始,范凌比其他初学者多摔了不知多少次。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练,好强的范凌咬着牙,默默地忍受着伤痛。本以为练习自行车神不知鬼不觉,其实父母把一切都看在眼中,疼在心里。知道儿子的性格要强,他们默许了,无言地支持着。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摔、爬之后,范凌的车技渐渐娴熟。

“虽然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我从来都把自己当做正常人来看,一切困难最终都将被我所战胜。”因为自强,范凌的生活很精彩。

周末,在建瓯一中的乒乓球场,常常能看到一个单脚独立,右脚夹着乒乓球拍与对手厮杀的身影,他就是范凌。

一个快拨下旋球刚发过来,这边强有力地回过去。球练到这个程度,范凌吃了不少苦。其他人打球用的是手,可范凌不能。在打球过程中,要腾出右脚来拿拍,左脚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在打球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快速移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范凌能“金鸡独立”打一个下午的球,而只有三年乒乓球球龄的他,在一堆球友中,技术能排到中上。

范凌的母亲告诉记者,他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不仅可以用脚写字,还能敲键盘、打手机……

乐观,收获了友谊

开朗、乐观,这是认识范凌的人对他的印象。

林意玲是范凌的同学,因为两人都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而成为好朋友。她向记者坦言,在与范凌成为朋友之前,总觉得残疾人的性格或自卑,或古怪,他应该不会和身体正常的人玩在一起。可是相互接触多了之后,她发现范凌很开朗,于是乐于与他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烦恼。

张葆菁是范凌高二时的数学老师,她告诉记者,在认识范凌前,就被他感动过。

那天学校在开校运会,张葆菁看到在赛场外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便上前一探究竟。原来,是某班负责后勤的同学正在给运动员端茶递水,其中一人就是范凌。为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忙前忙后,给运动员递水,还用那半截保留下的手臂给运动员搬凳子。除了感动,张葆菁更多的是对范凌的佩服。

在同学们的眼中,范凌很乐观,而且乐于助人。作为语文科代表,他经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范凌从不要求特殊照顾。”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秀江说,“因为范凌的好心态,他不仅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而且收获了友谊。”

“与正常人相比,我毕竟少了双手,但我不会因此而自卑。以后的路还很长,怎么走,取决于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的双脚将会带着我,带着心灵,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下去……”采访结束时,范凌坚定地说。

上一篇:珠峰上的两段足迹 下一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举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