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13 12:01:37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实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独立性的教学观念,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合作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初中化学作为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必须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化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0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培养人们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更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化学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学校教育而言,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的阶段,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化学习惯的关键阶段,学生对这一门课程既陌生又好奇,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既要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化学现象,掌握化学原理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独立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初中化学需要教师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但毕竟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教师在化学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教学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面临着升学考试压力,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在课堂上一味地以教师讲授化学知识为主,让学生每节课都需要被动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做大量的化学练习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单方面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既不利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生活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课程从三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化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组成,了解最基本的化学概念,掌握化学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过程与方法上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分析、实验等化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在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以后投身于化学研究领域奠定思想基础。

一、化学教学层次化与个性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与个性特点,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单一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严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反而会消磨学生对化学课程的热情与耐心,甚至因此产生厌倦心理,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恶性循环中。针对这一问题,新课程改革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避免教学的模式化与机械化,充分考虑到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化学教学的层次化和个性化,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和个性化。由于学生的化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制定初中化学教学目标时,必须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与其学习水平相适应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化学自信心,为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与个性化。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决定了教师在选择化学教学内容时也必须有所侧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解读化学教材,整理归纳化学重难点,针对理论与实践不同的化学教学目标,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既能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化学实验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化学水平的差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有易有难,两者交叉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化学教学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良好的化学教学情境,鼓励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化学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地记笔记,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学生的知识背诵只是瞬时记忆,很快就会遗忘,更谈不上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了。针对这一弊端,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提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实验获得知识与能力,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无论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还是充满未知的问题情境,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研究兴趣,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可以为学生讲解王洪成“水变油”的故事,为学生创设一种具体的化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所学知识揭示“水变油”的假象,从而巩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程度和运用水平。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不概念和原理的死记硬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某一化学课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假设、探究与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以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合作实验,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全面创新,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教师都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化学课堂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继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上一篇:《西游记》背后的那些事 下一篇:“白族绕三灵传统民俗会”亮相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