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感化“留守孩子”

时间:2022-09-12 11:34:13

用爱感化“留守孩子”

我们班的凌乐天同学变了,变得不爱学习,变得爱上网、爱逃学、上课爱睡觉了……过去的他是一个爱劳动、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孩子;过去的他从来不会让疑问闷在心里;过去的他看到同学有困难从来不会冷眼旁观……难道这都怨孩子没出息,没毅力吗?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如今随着经济的腾飞,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必然会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我们现在亟须做的是“发现症状,对症下药”。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1.成绩不理想,自暴自弃。外出打工的父母有的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只是想多挣点钱,所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很少过问孩子的成绩。有的迫于生活的压力,无奈外出打工,想过问孩子的学习但鞭长莫及、无可奈何。老人们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大,沟通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导致了一部分留守孩子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2.节假日信马由缰。每到节假日,就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真空时段,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习无助,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3.隔代疼爱,有害无益。现在每家的孩子都很少,孩子便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更是“无与伦比”。再加上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总觉得孩子很“可怜”。于是,孩子让往东不敢往西,想吃啥就买啥,想干啥就干啥,不愿让孩子吃苦,不愿磨砺他们的心志,从而造就了一批温室里的花朵,他们经不起风吹雨打,更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4.做人、做事缺乏指引。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多,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倾诉的对象,缺乏正确的指引,成长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往往有心事要么憋在心里,要么找机会宣泄,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甚至产生仇视心理等。

二、用心关爱,感受亲情

1.洞察学生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孩童时代的心灵是极其脆弱的,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机械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里,而是无时无刻的心灵的接触,心灵的交融。了解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兴趣,并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爱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用心灵去拥抱教师。

有一段时间不少同学向我反映自己的钱丢了。于是我仔细地观察每个学生,发现小磊同学每次遇到我,头都会低下去,不敢和我对视。放学后,我有意留小磊同学帮我整理作业,和他谈心,讲做人的道理,使他对我充满了信任。一番交谈过后,他主动告诉我,爸妈离婚了,爸爸外出打工了,自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的条件不太好,基本上没什么零花钱,看见别的同学吃零食,心里很难受,其实自己也不想去做,可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被他的真诚感动了。难道小磊是一个坏孩子吗?我们孩童时代没犯过错误吗?不!他只是抵挡不住诱惑而已,他能主动地承认错误,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他呢?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啊!对他所犯下的错,我没有追究,更没有去宣扬,只是把它放在了心里。从此以后,我更加关心他了,经常给他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从那以后,小磊再也没拿过别人一分钱。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十分庆幸。

2.情真意切,以爱感化

“留守儿童”在家往往缺少父母之爱,在校又缺乏师生之爱。其爱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在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因此严格要求。我的班里有个叫张迎冬的孩子,经常以调皮为荣,经常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他经常挨老师批评,批评多了,他自己也有了破罐破摔的念头。了解到情况以后,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他一些小小的建议。后来我得知他母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就扔下他走了,父亲每天借酒消愁,前段时间也去打工了,这些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人爱他疼他,所以就自暴自弃。我意识到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便安排他担任班长,让他承担起责任,并组织各种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还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不幸的人有很多,并不是他一个人,在不幸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坚强、独立。平时努力抓住他的闪光点,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上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如果你能努力改掉那些小缺点,老师会更欣赏你。”在看到他任何点滴的进步时,都给予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转变确实很大,下课时还经常主动与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后来他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老师,我一直把您当成一位知心大哥,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关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爱我疼我,以后我一定好好生活……

关注“留守学生”的思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做他们心灵的引路人;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做他们生活的贴心人,解开孩子心灵的“结”。关心、爱护每一个“留守学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让我们用真挚的爱心,去启迪“留守学生”的心灵吧!让他们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固镇县高皇小学)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