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实邪 心神可安

时间:2022-09-12 10:28:24

《黄帝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意思是说,根据邪气在上之势,就近使吐之;邪气在下者,顺势泻之。使用吐泻二法有两条标准。一是有实邪,诸如毒物、痰涎、宿食、燥屎、瘀血等有形为害之物。二是实邪所在部位非高即下,高者吐之,下者泻之。凡具此两点?穴包括神志病在内的各种疾病?雪,均可使用吐法或泻法。

中医所说的“神志病”,包括强迫症、躁郁症、痴呆健忘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包括癫痫病?穴不论其是否伴有精神症状?雪。适用吐泻疗法的神志病,除精神症状外,应有脉象沉实或弦数,舌质红或暗,舌苔厚或腻,体质较为强壮。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催吐药是瓜蒂与胆矾,最常用的泻下方是“大承气汤”,最常用的下瘀血方是“抵当汤”。

瓜蒂,又名苦丁香,苦寒有小毒,功用催吐风热痰涎、宿食,常用量1.5克 ~5克,水煎服,主治痰涎宿食停聚胃中而宜涌吐者、黄疸等。胆矾,酸涩,辛寒有毒,功用可涌吐风痰,燥湿收敛,主治风热痰盛及风痰癫痫,喉;外用治风眼赤烂,牙疳 。常用量0.3~0.6克,内服极量每次1克。

凡神志病用吐法或泻法见效后,均应使用调理脾胃的药物以善后,防其复发。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去除实邪,心神可安。同时,吐法还可振奋人体中阳气,有利于身体康复。

今从中医药典籍中摘录几则传统方剂,供患者对症选用之。

1、本刊2003年第2期“医药验方”栏目中已经推出的几个方剂,请检索。

2、小承气汤:即本刊2003年第2期上的“大承气汤”减去芒硝。主治略同,而燥症较轻,或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者。

3、复方大承气汤:川朴、炒莱菔子、元明粉?穴冲服?雪各32克,枳壳、竹茹各10克,川军、代赭石各16克,水煎,一次服下。如若腹不泻,亦无禁忌症时,4小时后再服一剂。适用于一般性肠梗阻,体质壮实者。

4、抵当丸:水蛭、虻虫各20个,桃仁25枚,大黄94克,依法制成蜜丸,每次服6克,白开水送下。主治蓄血,少腹满而硬痛拒按,小便通利,脉症俱实者。抵当汤的组方与之相同,但水蛭和虻虫的用量较大,作用较峻烈。孕妇忌服。

5、莱朴通结汤:炒莱菔子、川朴各32克,二丑、大黄各16克,甘遂末(冲服)0.6克,水煎服。适用于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体质壮实者。

6、复方肠粘连缓解汤:川朴、炒莱菔子、广木香各10克,制香附、台乌药各6克,青皮、陈皮各5克,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桃仁各 10克,水煎服。适用于一般性肠粘连,以及症状较轻的部分性肠梗阻。

7、子龙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共研细面,面糊为丸,每次服2~4克,每日或隔日一次,以能泻下为度。本方是一个泻下利尿剂,临床常用于治疗停痰伏饮、咳喘胸痛。可用于胸腹积水、淋巴结核,或某些精神病,而体质壮实者。孕妇忌服。

8、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大枣10枚,共研细面,每次服1.5克~3克,空腹服之,每日一次。可用于各种胸水及腹水,而形体壮实者。孕妇忌服。

9、失笑散:五灵脂和蒲黄各等分,共研为末,每次10克,以黄酒或醋煎服。治月经不调,小腹疼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心胸作痛,头晕;亦可用于产后的瘀血腹痛。孕服忌服。

10、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各10克,虫3克,用水和酒煎,顿服。治产妇腹痛,有干血着于脐下;亦可治疗经水不利,服之当下血如同猪肝色者。据称,此方还可以用来治疗被狂犬咬伤者,故而又称“癫狗咬毒汤”,但用量与本汤剂略有出入。孕妇忌服。

11、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10克,桃仁13克,枳壳、赤芍、甘草各6克,柴胡3克,桔梗、川芎各5克,水煎,二次分服。治瘀血内阻、头痛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善怒。可用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的精神抑郁、幻视幻听、头痛失眠、健忘而伴有大便色黑兼秘者。

12、甘麦大枣汤:小麦16克、甘草5克、大枣4枚,水煎服。治脏燥、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伸欠等。可用于某些神经官能症和癔病,而见悲乐无常,精神恍惚者。

13、疏凿饮子:羌活、秦艽、槟榔、大腹皮、商陆、茯苓皮、椒目、木通、泽泻、赤小豆、姜皮各等分,水煎服。主治遍身水肿、二便不利、喘促短气。

14、温脾汤:大黄、人参各7克,炮附子、干姜、当归、芒硝(冲服)各10克,甘草4克,水煎,二次分服。本方是一个强壮性泻下剂。主治中阳不振的冷积腹痛、大便秘结,或久泻不爽等症。可用于慢性肠炎和慢性痢疾,或体虚误食生冷,凝滞不化,脐腹疼痛,按之作痛,但却又能忍受,排便不畅,杂有少量粘液,舌苔白厚或浊者。先用此方,常能使其排便畅利,腹痛减轻或完全消除,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治本除根。

15、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各10克,细辛4克,水煎服。主治素体阳虚,寒邪内结成实,胁下偏痛或腹痛,大便秘结,四肢发凉,舌苔浊腻等。

16、保赤万应散:制南星32克,朱砂、神曲各16克,巴豆霜4克,共研细粉,每包0?郾09克,每服一包,白糖水送下。主治小儿乳积、食积,肚腹胀满,痰盛抽搐。

17、鸡鸣散: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2克,吴萸7克,紫苏10克,桔梗、生姜各16克,共研细末,水煎两次,去渣,晾冷,早晨空腹分3~5次服完(也可以略微加温再服),服后当泻下黑色粪水。主治脚气、两脚肿痛、按之凹而不起、筋脉弛缓?熏或麻冷痛、运动不灵、饮食不振,或有发热恶寒,甚至胸闷呕恶等。可试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脚气病的初期,下肢、脚面知觉异常,浮肿等。

上一篇:谈太极拳的“内外相合”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心理特征与武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