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12 10:25:50

探析高中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改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又是关键。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强调“师道尊严”的传统,不少教师为了维护“道统”,对学生总是严加管理,高高在上,并自以为是地制定了一整套惩治学生的办法和制度。这种严格得近乎“严酷”的师生关系,严重地禁锢了教育本身的进步与发展。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偶尔对教师小有不恭之外,一般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教师必须从 “师道尊严”中解放自我,要知道现在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再只是一味心甘情愿的惟命是从,教师也不应为学生的偶尔顶撞而大动肝火,使师生关系因此紧张甚至隔膜起来,而应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 主动尝试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去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在师生之间摆脱固有角色束缚、多数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的情况下,教师也应该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问题,并从中更加了解学生,进而找到更正确、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二、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关系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牢牢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理念,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给学生足够的爱去感动他们,用爱心创造奇迹,让学生逐渐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天才”来教,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有足够的自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牢记每个学生的名字,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有发言的权力,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感的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激发他们的内心肯定。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三、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意见。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学生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要相信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精神力量去感化、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需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要塑造别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道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五、丰富知识,建立威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信其道,做老师的就要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起步的基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带着疑难问题而来,教师要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学生带疑而来,满意而归。倘若老师不加强自我修养,不加强业务学习,不提高个人整体素质,怎能让学生信其道?打铁先得自身硬,学生对你佩服有加,就愿意亲近你,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就有了形成的必备条件。

六、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与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上一篇:尊重和欣赏是教学成功的金钥匙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在生物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