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由”“三效”打造卓越课堂

时间:2022-09-12 10:09:26

“五由”“三效”打造卓越课堂

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传统的课堂与崭新的教学理念存在着隔阂,随着课改走入“深水区”,课堂组建逐渐成为教与学的焦点。 教学高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教学高效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寻求教学效果的高效化打造卓越课堂成为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目标。

1. 卓越课堂的内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卓越课堂”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根本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最大程度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卓越课堂”注重学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实现卓越课堂的途径

2.1 五由:由人以鱼,由人以渔,由人以欲,由人以娱,由人以“yu”。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由人以鱼”即当学生需要什么知识,教师就提供知识。“由人以渔”即当学生需要方法,教师就提供方法。虽然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授”即传授,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由”即任由,强调学生的主体。具体体现如下:

2.1.1 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需求去索取,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观念转变,使得从传统到卓越课堂转变有了可能。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师道尊严的上下关系而是一种朋友式平等的师生关系。

2.1.2 教师需要充分的准备。教师不再三传统的照本宣科,而是备教学对象。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尤其是课堂中问题的生成,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

2.1.3 教学方法的改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卓越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由人以欲”即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长。兴趣就是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不断向前。

“由人以娱”即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健康成长。

“由人以‘yu’”即学生每个阶段不同“yu”不同,可以包含前面任意一个或几个。学习是动态的,也是生成的一个过程。“yu”就可以根本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课堂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最大程度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2.2 三效: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效益。有效是卓越的前提,没有有效就没有教育质量,何谈卓越。

2.2.1 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教学的效果首先一个显性的表现是学业成绩提高,即是及格率和优良率高。其次,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具体: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 再次,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品质发生变化、改进,也就是思想上受到启迪学习的内驱力越来越强,让学生爱上学习。

2.2.2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扉页: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就教学时间而言,具有高效率,即所化的时间达到尽可能的优化状态。就教学内容而言,具有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内容,即减轻负担,解放学生,减少教师单位时间内的投入量,增加学生的单位时间内的投入量。

2.2.3 效益是指效果和利益。从经济学角度讲,指企业不仅要有东西生产出来,而且生产的东西卖得出去,为人所用,前者是产量(效果),后者是效益。效益着眼点在于“利益”它所要认识的范畴就更加丰富了,一方面它包含着一个直接、显性的应用。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能够被应用的知识,才有价值、有力量。另一方面终身用、隐性用――学会学习:不仅关注学会什么,更关注怎么学。最后成就教学的大用学会做人。

教学高效益,包含着“轻负、低耗、高质”。提高教学效益,必须有好的教学效果(包括好的考试成绩)和高的教学效率,并从教学的发展性眼光看问题,把最好的效果、最高的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组合,构建卓越课堂,最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 卓越课堂的意义

卓越课堂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为课堂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能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能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发展。打造卓越课堂,目的是提高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意志,是国家战略。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呼唤。提高教育质量,是百姓的期盼,是我们的职责。

上一篇:汽车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立体多元评价策略 下一篇:中职电子电工类课程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