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独步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9-12 09:42:16

试论独步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日本明治时期作家国木田独步的两部短篇小说《空之川的岸边》和《难忘的人们》入手,分析论述其小说中独特的自然意识,着力于人在自然的存在中体会到“幽愁悲哀”,这种对“对有限的人生与永远的自然的惊异”是独步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关键词】独步;自然;空间;意识;幽愁悲哀

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坛相当活跃,这期间出现了许许多多有名的作家,可谓不胜枚举。他们在社会日新月异,朝着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的道路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关注着社会的现状和人的生存状态,探索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出现过好几次文学的新浪潮,先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浪漫主义,三十年代的自然主义,同时又有与之相对的反自然主义等等。很多有名的自然主义作家都是原先的浪漫派成员如田山花袋、岛崎藤村等。国木田独步可谓是这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他在一般文学史上都被誉为是自然主义的先驱,但他没有接受过当时比较时髦的法国作家左拉的关于自然主义的创作理论,坚定地开辟自己的创作道路,强调“独步就是独步”,写的只是自己的所见所闻,认为自己与自然主义几乎毫无关系。他写作风格在短短的十年内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倾向的转变,短篇小说独具匠心,对自然和人生有独特的理解,文字简练,深受志贺直哉、正宗白鸟、芥川龙之介等名家的推崇。

一般评论家认为独步是自然主义的先驱主要是由于他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独步在文学上主要是向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学习,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即现实性也是根源于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由此可以得出他作品中的浪漫性和现实性的思想根源是一致的。

独步作品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即风格从自然的、抒情化的转向了现实性的、社会性的。独步思想中浪漫性的主要来源和构造:东方文化中老庄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幼年生活环境的影响,民友社期间德富苏峰等介绍的西欧思想家、文学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华兹华斯。独步作品的独特风格主要是吸收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在文学的浪漫性上体现为“对有限的人生与永远的自然的惊异”。独步的作品常常将眼光放在普通的小老百姓上,描写他们的穷苦、挣扎和无奈,特别是在后期的作品,现实主义风格逐渐加强。导致独步作品中浪漫性和现实性趋向不平衡主要是独步的基督教平民思想的爱民精神、自身婚姻的创伤以及现实生活的逼迫这三个原因。

本文主要是以独步的两部作品以《空之川的岸边》和《难忘的人们》为中心,通过分析论述其小说中独特的自然意识。

虽然只是短短的五日停留,我对北海道的喜爱之情日渐倍增。如今一想到空之川沿岸,就会被那儿的自然冷峻的本色所深深吸引。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社会在哪里、人们所引以自豪传唱的历史又在哪里。

在此地,在此时,人能体会到的自我只是存在期间罢了,只能在自然呼吸的一瞬间感受到自己的的存在。――选自《空之川的岸边》

上文中的“此地”指的是北海道的自然。短篇小说《空之川的岸边》是独步在札幌停留五日,在空之川沿岸调查取材写的作品。人是和历史、社会、个人的特性、他人的关系等各种极其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生活的产物,但在此时却能在大自然中忽然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界中如此单纯的存在个体。这绝不是厌世绝望,而是作为带有人的感情和感觉的存在。这也绝不是背离人间,而是能充分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的恩惠。

我知道阵雨落下来孤寂的感觉,但却从未体会过在原始森林中悄然而至的簌簌阵雨是如此地寂寥。这实际上是自然悠然寂静中的悄悄话吧。在深林深处,凡是听到这种响声,任何人或是生物都必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威力。那是暴风怒涛、电闪雷鸣都是自然的震慑之声。它的威力压制人是在它最安静的时候。遥远广阔的苍天,悄然寂静毫无声响却默默凝视着下界,也许在人际罕至的深林尽头,一片枯叶随风飘落,自然会打个呵欠说“啊我的一天游这么过去了”,但其实人的一千年就在这弹指一挥间过去了。

――选自《空之川的岸边》

文章中多处有用散文诗一样的优美语言,形容出与壮丽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的生命的有限和脆弱无力。在明治时期,因为改革和社会现状,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动荡,文章反应了独步当时的心境,很希望从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漩涡中退出来,投入到自然的怀抱,对北海道悠闲宁静从容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难忘的人们》是把故事的场景设置在了一个初春多摩河边的一个小旅馆中,故事里毫无名气的文学爱好者大津辩二郎和恰巧在那儿投宿的没落画家秋山之间的一段对谈,他们围绕着“难忘的人”这一话题聊得很起劲。文章就是从写了一半的创作笔记中开始叙述的。

在文章中写道“这只是谁都能在旅途中碰到的,也许是在山间的小路上,也许是在港口的某条街道上遇到的陌生的旅人”。说这话的主人公并非超然脱俗无欲无求的人,而是现在也好将来也罢都被人生的枷锁和自己的愿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不幸男子。而且作者把文章中秋山一角的形象和自己叠加在一起,也是同样的处境。这是在文末在点出来的。“最后添写的是‘龟屋的主人’。不是‘秋山’”。

独步在作品中对那些不为人知无欲无求 “山野村夫海滨小民”的自由生活充满了羡慕,将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摆脱不了人生的枷锁和野心的重压以致于喘不过气来的自我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独步在文学作品中深刻刻画了人存在于自然中的“不可思议”的感觉,他在描绘这一感触中,尤其着力于人在存在中体会到的“幽愁悲哀”。在展望有限的人生和无尽的自然时空之间,独步难以停止悲伤忧愁的情绪,并且悲哀的余韵不断回绕,这是独步文学作品中浪漫特色的体现。

作为老师,作为一名诗人,独步倾听这种“人的精神的呐喊”,并且传达给了人们。独步的文学作品是将有限的人生扩大至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中,从而产生了“天地生存”、“个体感”、“有限和无限的对比”等文学概念。这些都构成了《难忘的人》一文的主题。自我意识是从“社会观”以及“社会生存”所带来的苦涩体验的产物,从“个人观”或者说是“天地生存”的体会中产生的。在文中,作者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表现“社会感”和“社会生存”,为了否定这些,并不是采用更加现实的创作手法,而是猛醒后促使自己的日常状态沉浸其间,这是极其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

由于当时日本社会的日新月异变革,文学界也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最初当时还没有近代小说的概念,作家都在为写什么怎么写自我上下求索。首先争对该如何写的问题在明治20年(1887)年,二叶亭四迷率先在《浮云》一书中率先用言文一致的新颖方式打开了局面。然后就写什么的问题,《浮云》也对坪内逍遥的写实主义理论进行了时间。随后在明治20年代,自我解放和尊重个性等追求人性自由的文学思潮蓬勃发展,从而迎来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在作品《空之川的岸边》、《难忘的人们》中,独步对自然有大量热情地描写讴歌,在 “天地生存”中寄托“人世间的幽愁悲哀”,这一阶段浪漫性占了绝对优势。但之后随着时代和作者本身思想的变化,在《狩鹿》、《少年的悲哀》、《春鸟》,作者将纯真无华与充满黯淡忧郁生死问题的成人世界作对比,对自然描写的变化,以及后期《穷死》可以看出独步在生命的最后不断刻画底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一贯的悲天悯人的同情心,以及对社会的控诉,现实的描写在作品中占绝对优势,作品如《竹栅门》、《两个老人》等常被归为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这和早期作品中的“自然”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国木田独作.号外[M].岩波文,1967.

[2]国木田独.少年の悲哀 他六[M].新潮文,1962.

[3]坪内三.明治の文学22 国木田独[M].筑摩房,1978.

[4]保坂弘司.国文学史の合研究[M].学灯社,1965.

[5]国木田独步.牛肉と薯?酒中日[M].新潮社,1966.

[6]国木田独步.明治文学全集66 国木田独集[M].筑摩房,1975.

上一篇:怎样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下一篇:浅谈怎样培养优秀的音乐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