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国家需求 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

时间:2022-09-12 09:14:15

瞄准国家需求 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

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着力开发核心技术

把握粉末冶金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急迫需求,充分利用中心具备的人才和设备优势,在粉末冶金基础理论、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研究等方面积极承担国家级重要项目,开发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确保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源头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自2000年以来,中心瞄准国家需求,承担了一批以国家级项目为主体的科研任务,其中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6项,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和重点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2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4项及横向项目19项。

自2000年以来,在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获得6项国家级奖和32项省部级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9项;鉴定科研成果3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C余篇,为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新材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高性能c/c复合材料的研究更加深入,制备出的c/c复合材料喷管,已经装配于现役火箭。研制出的先进战斗机用刹车副优于原进口件,已完全取代进口;研制的波音飞机c/c复合材料航空制动副已批量生产,已经安全飞行上百万个起落无敌障,并且正在开展新型民航飞机刹车副的研发。此外,金属基航空摩擦材料、金属注射成形、高比重合金,金属雾化新技术、B4C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药材料,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和减摩材料等等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组建四个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对于中心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并吸收社会资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结合利学研究任务,中心选择其中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课题组织中试和工程化,并进一步产业化。按照以上思路,中心组织建设了四个产业化生产基地。

(1)新型高性能无石棉汽车制动材料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和国家“九五”利研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已应用于汽车制动材料,准高速火车闸瓦及各类工程机械用摩擦材料,开发了奥拓、夏利、奥迪、富康,桑塔纳、柳州五菱、长安之星、铃羊等盘式、鼓式刹车。

(2)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及制品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研究项目资助,是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主要研发生产军械零部件、医疗器械零部件、设备零部件,材质涉及高密度合金、铁镍合金、不锈钢,硬质合金等材料。

(3)金属粉末挤压成形技术及制品: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主要研制超细混粒硬质合金工具、刀具,应用于汽车、宇航、钢铁、轻工、机电、微电子等制造业。

(4)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国家发改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主要研制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航天用c/c复合材料如喷管、喉衬、燃烧室等。

中心通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加快了粉末冶金学科的技术进步,向下游转化了技术,带动了行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产学研发展之路。

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中心紧密联系国内本行业中的龙头单位和优势单位,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与国内最大的硬质合金企业601厂、764厂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承担的国家攻关项目“全面提高硬质合金质量”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在钨粉制备及其检测技术规范化、高温x-Ray动态相分析、硬质合金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超细颗粒硬质合金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通过一系列的合作科研,使中心的引进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对科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中心还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多项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持。其中,硬质合金技术向中南大学粉冶厂,株洲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辐射 汽车刹车及工程摩擦材料向黄石摩擦材料厂、永州江华机械厂、湖南博云汽车制动材料有限公司辐射;火车刹车材料向乐清摩擦材料厂辐射ITO材料技术向中大特纳高科技有限公司,韶关西格玛高科技有限公司辐射,生物陶瓷制备技术向湖南共创生物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辐射。中心提供的技术使下游企业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了行业领域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国际交流推动高新技术发展

中心加强了国际化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瞄准国外的最新技术进步,加大消化吸收引进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发展。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单位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合作,如美国的GE公司、OrkRidgeNatioanlLaboratory,俄罗斯航天部碳研究局等。还与英国、瑞典,日本,奥地利、加拿大、美国等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注重扩大对外交流,实现强强合作,使中心的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以下三项即为成功合作的典范

在航空制动材料方面,与俄罗斯最有实力之一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合作。该局和中心先后互派专家进行飞机刹车副材料的合作研究,共同确定试验规程,通过采用本中心研制的高性能刹车副,使某型飞机可提高载重量3吨,被俄罗斯航空制造业专家誉为相当于诞生了一种新机种,并且获得了俄罗斯该机型飞机刹车副的生产许可证,为国产刹车材料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c/c复合材料的研究方面,与俄罗斯最有实力之一的宇航局碳材料研究院合作,研制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c/c复合材料刹车副。这为日后c/c复合材料刹车副的研制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在粉末注射成形方面,与美国处于领先水平的Injectmax公司合作,双方互派人员合作研究与开发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并得到美方的科技研究投资。该工作为近几年我国注射成形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育高水平研究,管理团队

中心通过从事产学研创新实践活动,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高效的管理团队。

黄伯云院士作为中心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又是产学研活动的总设计师,由他领衔的团队十分熟悉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和产业发展动态,确立了注射成形、挤压成形。高性能制动材料和c/c复合材料等主要发展方向。中心在充分发挥老一代学术带头人和中年骨干的领队作用的同时,也十分关注青年科研队伍以及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几年调整,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现已形成了以黄伯云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一批高素质,年富力强,成果显著的教授、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思想新颖,事业心强的学术、管理力量为骨干组成的学术梯队。

中心多年的建设经验表明,必须不断加强粉末冶金新材料的产学研合作,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探索应用基础研究在高层次和高层面上为产业化服务的结合点和新的生长点,才能保证中心高效运转和迅速发展。

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针对中心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宽度,与技术上下游优势单位开展合作与交流,利用现有优势技术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如炭/炭复合材料可向上游开发炭纤维编制技术,向下游开发飞机着陆系统的研究同时,利用先进的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开发生产汽车刹车材料等。拓展粉末注射成形和挤压成形工艺的应用领域,使之应用于更多的新材料制备。

二,加深产学研合作深度,强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力度,储备更多的原创性技术。充分利用中心的研究力量,借助粉末冶金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突破,提升中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开发研究水平。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单位之间的技术交叉和渗透,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加强与行业优势单位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技术合作,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形成新的技术生长点。

上一篇:开创真空产业发展新时代 下一篇:当创新成为一种事业